摘要:4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古迹遗址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了解到,该区企业成都龙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渊网络”)在4月到5月间联合国内多家博物馆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和传统文化的恢宏之美。
4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古迹遗址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了解到,该区企业成都龙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渊网络”)在4月到5月间联合国内多家博物馆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和传统文化的恢宏之美。
据悉,成都高新区将专业特色园区作为企业的创作沃土,孕育出《王者荣耀》《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一系列中国优秀文化IP,已形成涵盖内容创作、内容分发、衍生服务等环节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为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赋予澎湃动能。
弘扬敦煌文化“文物推广者”初心不改
4月17日,龙渊网络推出的新国风文物拟人手游《物华弥新》一周年庆版本上线,游戏以“敦煌文化”为核心,新增数位敦煌文物拟人角色,如角色「莫高窟记」的文物原型是《莫高窟记》墨书题记。
“这篇题记记录了莫高窟开凿历史上的几个重大事件,是莫高窟最重要的历史文档之一。”龙渊网络CEO李龙飞告诉记者,“而在游戏中,角色则源于第156窟的千年题记,作为洞窟历史的‘活体档案’,她对每一处壁画、每一道凿痕都如数家珍。”
同时,龙渊网络计划进一步拓展文化联动的广度与深度。4月20日,龙渊网络将携手成都方所书店举办敦煌知识分享沙龙,届时敦煌研究院原副院长罗华庆将出席沙龙并担任主讲人,分享敦煌开凿历程,并阐述其当代意义。
“我们立志做中国文化内容的创作者和推广者。”龙渊网络联合创始人尹学渊表示,公司在坚守文化传承初心的同时,始终致力于以年轻化、数字化的方式演绎传统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
让文物活起来
力求创作融入本土特色元素
如何让拥有千年时光积淀的文物“活”起来呢?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走出来”?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动起来”?
记者从龙渊网络的创作团队了解到,对于四川本土文物的宣传推广,《物华弥新》的创作团队不遗余力。比如,现藏于四川博物院的“东汉制盐画像砖”,是颇具鲜明四川特色的文物。画像砖本身的内容表现了井盐的生产过程。在该文物的拟人角色塑造上,创作团队加入了一些四川方言元素,让文物更具有“四川人”的属性,让人听了忍俊不禁。
龙渊网络办公区展柜中摆放着一件手办,少女身着如瓶的衣装,周身装饰有桃花与蝙蝠元素。“这是我们游戏的看板娘‘蝠桃瓶’,出自清朝的一尊文物。”《物华弥新》创作团队的负责人孙珩介绍道,清雍正粉彩蝠桃纹瓶在游戏中化身“蝠桃瓶”,其服饰纹样、性格设定(如因海外漂泊经历形成的“恋家”特质)均源自文物历史。
文物拟人角色的性格从何而来?龙渊网络CEO李龙飞表示,“我们设立了一个专业的考据团队,专门去考据我们游戏中的各个文物。由文物为原型设计的每一位角色都拥有自己的‘考据包’,内里包含了该文物基础信息,拓展资料等等,设计过程中,尽我们最大的努力确保我们的角色不要偏离正确的史实。”
项目组为了让文物“活”起来,在美术上投入大量资源。从原画设计、角色立绘再到Q版形象设计,角色动作拆分设计,特效制作适配……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文物本身,采用符合的朝代纹饰或物件元素。最终成为大家见到的可以“活动”的文物人物形象,在制作上同时交叉进行多题材文物的选题、分类、筛选、选题、设计,所以在设计定调这一过程会花费半年左右时间。
“用游戏艺术形式赋予古老文化新生,以匠心耕耘文博产业的发展,为文物的大众科普尽绵薄之力。”李龙飞表示将带领《物华弥新》项目组,扎根中华优秀文化,助力文博产业发展,让千年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故事“潮”起来,让文化自信“强”起来。
爆款IP频出
乘势而上打造文创产业高地
在成都高新区,《物华弥新》对文化发展的追求,不是个例,《遮天》《解限机》《明末:渊虚之羽》《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一众耳熟能详的IP让人目不暇接。日前,两大顶流数字文创IP《王者荣耀》与《哪吒之魔童闹海》官宣携手联动,登上成都天府双塔大放异彩,再次让各界目光齐聚。
为何这里“IP爆款”频出?成都高新区坚持“精准聚焦、细分发展”理念,数字文创产业形成了以游戏电竞、动漫影视为主导,数字音乐、超高清视频等协同发展的产业赛道体系。现象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有机融入三星堆、“川普方言版”元素,塑造了结界兽、太乙真人等角色,《王者荣耀》联合金沙博物馆,创新呈现太阳神鸟天府文化,都是典型的文化数字化传播案例。
此外,成都高新区后续也将持续搭建资源对接平台,支持企业围绕金沙、三星堆、三国、大熊猫、李白、杜甫等孵化创作天府文创IP,依托交子大道、锦江夜游、中演大剧院等落地IP衍生场景,与企业合力打造天府超级IP群,增强成都高新区IP创作号召力和本土IP显示度。2024年,成都高新区数字文创产业规模已突破1100亿元,呈现出龙头企业集聚、爆款IP涌现的良好态势。
来源:科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