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沃野咏春潮,“警”明好“枫”光。行走在靖边的城市街头,随处可见霓虹灯下闪烁的警灯,风霜雪雨间巡逻不停的交警;来到广袤乡村的大山深处,身着藏蓝色警服的民辅警穿梭在田间,哪里的群众有需求,警务就延伸到哪里。
沃野咏春潮,“警”明好“枫”光。行走在靖边的城市街头,随处可见霓虹灯下闪烁的警灯,风霜雪雨间巡逻不停的交警;来到广袤乡村的大山深处,身着藏蓝色警服的民辅警穿梭在田间,哪里的群众有需求,警务就延伸到哪里。
近年来,靖边县公安局持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通过警力前置、服务延伸,不断筑牢基础根基,提升防范犯罪、服务群众、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派出所主防工作模式中稳步增强。
润物无声的普法宣传
打造“法治+非遗”普法品牌。“竹板打得震天响,禁毒民警来登场……”乡音俚语间,靖边公安把各类禁毒知识化作动听旋律,让法治知识悄然根植于群众心田。近年来,靖边公安充分依托陕北的地域文化特色,巧妙引入文化元素,通过非遗剪纸绘禁毒、传统说书讲反诈等方式,以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方式传播法治理念,让法律知识“看得见”“摸得着”。
创新“铁脚板+小喇叭”普法形式。“大叔,这是我们精心制作的法律宣传手册,你把它带回去给家里人看看。”热闹的集市现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靖边县公安局的民警主动上前向过往群众、小摊主开展普法宣传,“零距离”提供法律服务、“面对面”精准普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4月9日,在靖边县东坑镇的街头,由几辆警车组成的宣传车队,化身为移动的“反诈宣传车”,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民警精心录制的反诈音频通过“小喇叭”不时播报,声声入耳。靖边县公安局将反诈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为居民筑牢反诈防线。
辖区平安,宣传先行。“走亲串门”式的入户走访、充满“泥土味”的法治宣传、“点单送单式”的靶向服务……靖边公安创新形式开展反诈骗、反邪教等法治宣传、为群众开展法律咨询,让法治春风吹入千家万户。
点滴温暖汇聚成“满面春风”
警务随着群众走,服务随着群众去,通过带土味、接地气、冒热气且群众容易接受的工作方式,面对面聆听群众心声,一对一解决民生实事,让民警成为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
“大娘,您家孙子该上户口了,这是警民联系卡,有啥事您给我打电话。”连日来,张家畔派出所民警以“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为契机,把公安基础工作与群众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入户访查“十清楚、六熟悉”,掌握辖区“人、地、事、物、组织”等治安要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王某与租客因房租问题发生矛盾、张某父亲去世咨询死亡注销户口相关事宜……翻开社区民警的工作日志,群众的大事小情被详细记录在册。3月中旬,海则滩镇居民边某因年事渐长、卧病在床不能补办身份证,导致无法正常领取养老金,一家人为此事心急如焚。海则滩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了解这一情况后,当即启动“绿色通道”,迅速携带采集设备上门服务,边某家属拿到崭新的身份证时,连声道谢。
据了解,靖边县公安局以大走访工作为契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办事窗口“搬”进群众家中,为群众提供“直通车”服务。与此同时,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及时高效地听取民生、化解民怨。坚持以民意为导向,把为民服务理念贯穿始终,通过“派单式”上门服务、“走亲式”走访慰问,赢得群众好评口碑。
通讯员 李媛
来源:二三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