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片区引领发展山区经济的路径探索——以蓬莱区村里集镇为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1 11:44 2

摘要:蓬莱区村里集镇位于蓬莱区南部,地处艾崮山区,是革命老区,但山区山地却一度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堵点痛点。近年来,村里集镇政府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从片区经济发展入手,统筹片区功能布局和产业分工,提高中心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利用片区自身优势,实现产业聚链成群、优势

王晓林 刘志宽

蓬莱区村里集镇位于蓬莱区南部,地处艾崮山区,是革命老区,但山区山地却一度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堵点痛点。近年来,村里集镇政府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从片区经济发展入手,统筹片区功能布局和产业分工,提高中心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利用片区自身优势,实现产业聚链成群、优势互补,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用“片区经济”的发展实践回答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解题路径。

片区引领发展山区经济的“村里集经验”

村里集镇政府打造的片区位于“艾山—-黄水河诗画山水带”两侧,目前已列入全区“两谷一带”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一)党建引领:构建“支部领航+党委统筹”发展模式

成立“艾崮山谷片区联合党总支”“产业链党小组”“矛盾调解党小组”等特色组织单元,推动基层党建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建立一站受理、轮流值班、帮办代办、服务下沉等工作机制,推动各党支部优势互补、强弱搭配,实现思路共谋、问题共商、难题共解。创新“党委领办”模式,整合各村合作社资源,打造“艾崮仙品”区域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积极构建“片区党总支-联建村党支部-街巷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制定“一环四区”发展规划,整合片区资源,实现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提升。

(二)产业融合:推动“特色农业+农旅经济”协同发展

站马张家村“鱼菜共生”项目实现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协同发展,节水90%、省地80%,年产果蔬6万斤、鱼类2万斤,并延伸建设采摘、垂钓等休闲功能区。‌郝家村打造高标准苹果示范园,探索“种植——加工——文旅”三产融合,盘活地热资源发展温泉洗浴项目,年收入超2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以“田园综合体”为载体,整合温泉洗浴、果蔬采摘、生态观光等资源,构建“吃住游娱购”一体化产业链。投资6000万元打造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文化研学于一体的站马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围绕“登蓬莱阁·赶村里集”乡村休闲游品牌升级,成功举办“神兽归山—少儿越野赛”“艾山登山越野”团建、唐风游园会等活动10余场次,接待团队200余个,游客3万余人,打造集田园观光、文化展示、科普研学、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全域乡村游新篇章。

(三)治理创新:打造“网格化+数字化”乡村善治体系

将全镇共划分为405个街巷网格,将森林防火重点区域、村庄四沿地带等区域划定为165个专属网格,搭建村级“小循环”运行体系,围绕“安全、卫生、服务”关键环节,落地一批为民实事。整合网格员、离退休干部、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实施“1+N+X”助老服务项目,开展精准定向服务。下沉组织资源至产业发展、民生服务一线,形成“支部领航、网格聚力”的治理格局。

片区引领发展山区经济的经验启示

(一)产业提质,强化三产联动与延链补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片区组团的最大优势,就是捏指成拳、一体发展。要结合片区实际,深入挖掘和培育特色产业。通过横向联合、纵向延伸的方式,培育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例如,四川省成都市战旗村通过集体折股量化等方式,成功推动了“郫县豆瓣”特色产业的发展。

借助新兴数字技术搭建平台,促进乡村与城镇产业的双向互动。推动农业和非农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培育乡村新业态。例如,贵州修文县通过“智慧农批云平台”实时监控农产品价格动态并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村里集镇利用“区块链+一物一码”互联网平台,借助东方电子科技手段,创新性地开发了智慧农业软件板块,建立了果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

推动三产融合,打造全域旅游新标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管理、技术、资本、人才等现代要素更多更紧密地融入农业。如江川区打造“春赏花、夏避暑”农旅融合示范区,亚洲花卉科创谷集科研、产业、观光于一体,形成了“种植+加工+文旅+电商”的全产业链模式。村里集镇依托“艾崮山谷”乡村振兴样板片区规划,重点布局温泉度假等重大项目,打造“诗意栖居地、生态艺术谷”文旅IP,形成了“温泉疗愈+红色研学”特色线路,探索“种植——酿造——文旅”全链条融合。

(二)党建引领,强化组织统筹与资源整合‌

借鉴浦江县试点经验,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架构整合土地、资金等资源,明确股权分配与收益共享机制,形成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双赢格局。成立镇级产业链党小组,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统一标识与准入标准。推行“行动支部”工作法,聚焦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等领域,强化党员干部一线服务能力。开发村级事务APP,实现环境问题“线上派单——线下处置”闭环响应;搭建“田间课堂”直播平台,提供农技远程指导与市场信息对接;联合电商企业建立直采基地,推动订单化种植与标准化分拣,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

(三)考核激励,强化政策保障与动态调整

争取省级财政奖补资金,优先用于文旅项目基建与品牌推广;制定“集体经济增收”“生态治理成效”等10项考核指标,实行季度排名与干部奖惩挂钩;定期召开村民议事会,根据消费需求调整业态,确保产业方向与市场需求同步。

来源:大小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