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5日上午,景区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只上了年纪的母猴,目前处于哺乳期。几个月前患上皮肤病开始掉毛,近期掉得较为严重,不过它的身体还算健康。处在哺乳期的母猴更具有攻击性,景区已安排专职人员紧盯这只猕猴,防止它被拍照的游客激怒而出现攻击行为,后续景区考虑通过
近日,重庆奉节白帝城景区内,一只“无毛”猕猴火了。
有网友猜测,这只“无毛猴”是天生没有毛发,也有网友说它得了皮肤病。
▲毛发几乎掉光的猕猴。白帝城景区供图
12月5日上午,景区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只上了年纪的母猴,目前处于哺乳期。几个月前患上皮肤病开始掉毛,近期掉得较为严重,不过它的身体还算健康。处在哺乳期的母猴更具有攻击性,景区已安排专职人员紧盯这只猕猴,防止它被拍照的游客激怒而出现攻击行为,后续景区考虑通过捕捉的方式为其治疗。
除了白帝城景区的野生猕猴,近段时间,峨眉山的猴子也备受关注。
连日来,“峨眉山猴子普查,85%的都有糖尿病”的消息在网络流传。该类消息还称,由于游客大量投喂甜食、饮料,使得峨眉山猴子每日摄糖量超标,在近期的一次普查中,85%的都有糖尿病。
12月5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和峨眉山林业管理所获悉,该传闻不实。
“不可能,峨眉山猴群为野生猴群,大部分是自主觅食,即使有猴子和游客接触时得到投喂,数量也非常少。”峨眉山林业管理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也没有接到野猴伤病的报告。
据了解,峨眉山生态猴区位于清音阁上,一线天至洪椿坪之间,为一段狭长的幽谷,占地25公顷,是我国最大的自然野生猴保护观赏区。峨眉山猴种名藏酋猴,别名四川短尾猴和大青猴,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全山自然分布猴群15群,500余只,由3个家族式野生猴组成。分布于海拔800-2400米的群山峻岭之中。
这些猴群,在猴管员的管理下,生活在自己的区域,以多种植物的叶、芽、果、枝及竹笋为食,兼食昆虫、蛙、鸟卵等动物性食物。“偶尔有游客投喂,但都有工作人员劝阻,所以不可能出现投喂过量的情况。”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管理所保持着对猴群的监测,近期没有野猴患病的报告。
峨眉山上的猴子曾多次上热搜。原因无他,猴子像顽劣的泼猴,会抢夺游客的包、从游客那里夺食、掏游客的口袋,如果游客不主动把食物“奉献”给它们,它们还会攻击游客,撕扯游客的衣服,甚至由此导致安全事故。
2023年1月6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在峨眉山景区雷洞坪处,一名男孩被猴子咬伤。旅游服务岗医疗救护雷洞坪点位一名工作人员称,男孩伤势已处理,“没大问题”。
民间戏言,“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当真是因为现在的峨眉山里没有老虎的存在,猴子就可以称王称霸,以至在人类面前放肆地胡作非为吗?
非也!让戏言成真的原因是人类自己。
在美国加州悠仙美地国家公园,每次出发前,向导反复告诫大家,景区有很多野生动物,千万不要饲喂、不要逗弄。为什么呢?因为,美国国家公园规定,不准饲喂野生动物,违反了是要被处罚的。景区里,果然随处可见松鼠等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嬉戏、觅食,有时就在游客的旁边。人与动物互不相扰、各自相安,好一幅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生动画面。
为什么不能饲喂野生动物?其一,人类的食物滋味丰富,能够很好地引起野生动物的食欲,却不利于它们的健康成长。一旦野生动物习惯了人类的饲喂之后,会失去原本强劲的猎食动力和能力,从而危及它们的野外生存。
其二,人类的饲喂行为可能会改变野生动物的行为习性,削弱它们的警戒性,影响它们的生存安全。比如,有的地方人们在公路边饲喂野猪,长此以往,野猪便习惯性地聚集在路边候食,一看有车子经过便冲上去,张大嘴等着被饲喂。有些驾驶员面对突发情况措手不及,出现人员和动物受伤的交通事故。
其三,当野生动物喜爱上了人们饲喂的美味食物后,便会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当惯于被饲喂的野生动物一旦得不到喂饲,可能会恼羞成怒,对人类发起袭击。
其四,人类饲喂的食物,可能附有危害动物的细菌,让它们罹患疾病,无形中增加人畜病原体互相传播的概率。
此前,被投喂食物的可可西里网红狼,备受公众关注。
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兽冲突的复杂性,对动物的保护和人类自身安全的保障都需要双管齐下,努力营造所有生命都能乐享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我们能做什么呢?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根本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要做到这一点,同样要顺应野生动物的天性,尽量避免对它们的人工干预。无论在景区也好、非景区也好,都不要饲喂野它们,不去改变它们的生活状态。
峨眉山的藏酋猴不仅仅是那片山林的“原住民”,更是一面人类反观自己的镜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峨眉山的猴子攻击游客是对人类改变它们自然习性的一种“报复”,责任完全在人类。要使它们改变侵犯游客的恶习,根本上是要约束人类的行为,严格禁止游客饲喂它们,一旦猴子在游客那里拿不到食物,过了三五年或十年八年,猴子或许就会恢复到向大自然找食物的正常状态。
来源:生态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