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湖北实现生产总值13543.4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28.69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5344.85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7369.95亿元,增长6.5%
今天(4月18日)
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
湖北省统计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叶福生
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党组成员
副总队长张小青
介绍2025年一季度湖北经济运行情况
并回答记者提问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湖北实现生产总值13543.4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28.69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5344.85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7369.95亿元,增长6.5%。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经济大省中获“单项冠军”。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畜牧业稳定增长
一季度,湖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76.42亿元,同比增长3.4%。从重点农产品生产情况看,冬小麦播种面积保持稳定,春耕春播平稳有序推进。猪牛羊禽肉产量121.72万吨,增长3.1%,其中,猪肉产量96.84万吨,增长6.2%;禽蛋产量64.53万吨,增长4.5%。一季度末,生猪存栏2434.76万头,增长5.5%;一季度,生猪出栏1229.49万头,增长5.2%。蔬菜产量1007.60万吨,增长3.8%。水果(含瓜果和园林水果)产量28.45万吨,增长10.1%。茶叶产量1.62万吨,增长6.4%。水产品产量161.07万吨,增长4.1%。
二、工业生产增长加快,
高技术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
一季度,湖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比上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7.3%,制造业增长8.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主要行业中,电气、计算机通信电子、化工、有色、钢铁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8%、19.3%、18.2%、17.4%、16.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4%,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6.4%。电子计算机整机、电子元件、光纤、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5.4%、43.0%、40.1%、1.1倍。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比1-2月加快0.5个百分点。
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44.46亿元,同比增长13.7%。
三、服务业较快增长,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一季度,湖北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7%、5.9%、5.0%、4.0%。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129.54亿元,同比增长13.8%,比上年全年加快5.6个百分点。其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3.3%、23.8%、36.3%、20.1%、31.3%、24.0%。
截至3月末,湖北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99630.54亿元,同比增长8.7%,比年初增加5608.7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91413.82亿元,增长7.5%,比年初增加4300.81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
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
一季度,湖北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6%,比上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7%。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4%,制造业投资增长12.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5%。全省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224.18万平方米,增长5.3%,比1-2月加快2.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1.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0%。民间投资增长7.1%;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11.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8%,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6.0%、64.0%、29.4%。
五、消费市场表现活跃,
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
一季度,湖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7.19亿元,同比增长7.3%,比上年全年加快2.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3.7%、11.1%、6.0%、10.6%。基本生活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1.4%、4.6%、8.3%。以旧换新类商品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1.1%、26.3%、14.1%、13.0%。促消费活动拉动作用明显,限额以上烟酒类、金银珠宝类、日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4.7%、14.4%、14.9%、113.2%,合计拉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增长2.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实体商品零售额增长8.8%,限额以上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24.3%。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4%,比1-2月加快0.1个百分点。
六、货物进出口快速增长,
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据武汉海关统计,一季度,湖北进出口总额1743.1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出口1246.2亿元,增长22.4%;进口496.9亿元,增长4.2%。一般贸易进出口1409.5亿元,增长24.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80.9%。民营企业进出口1192亿元,增长16.4%,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8.4%。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1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7%,比上年全年提高0.4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9.2%,占出口额的比重为54.7%,比上年全年提高1.0个百分点。3月,进出口总额729亿元,增长50%。其中,出口552.5亿元,增长68.4%;进口176.5亿元,增长11.7%。
七、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
一季度,湖北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9%,衣着价格上涨1.2%,居住价格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9%,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5%,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4%,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2%,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6.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菜价格下降7.0%,粮食价格下降2.2%,鲜果价格上涨0.1%,猪肉价格上涨5.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4%。
一季度,湖北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2%。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趋降
一季度,湖北城镇新增就业22.3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4%,与上年同期持平。3月,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一季度末,全省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1161.5万人,同比增长1.0%。
九、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一季度,湖北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75元,同比增长5.4%。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6.0%、6.2%、0.1%和4.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7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26元,增长5.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06,比上年同期缩小0.02。
2025年
湖北经济开局亮点
一季度,湖北经济运行起步有力、开局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加快,顺利实现开门红。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个特点,起势有力。
湖北全省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供给需求双向发力,实现经济良好开局。
整体经济稳健有力。一季度,全省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分别高于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0.5个、0.2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实现近12个季度最高增速、近9个季度高于全国的最大幅度。三次产业持续加力。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5%,高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1-2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8.1%、13.8%,分别高于全国1.6个、5.6个百分点。三大需求更加给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额分别增长7.3%、6.6%、22.4%,分别高于全国2.7个、2.4个、15.5个百分点。
第二个特点,发展焕新。
湖北全省上下坚持向“支点建设”聚焦,向高质量发展聚力,推动经济不断攀高向新。
产业升级加速向新。传统产业升级,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带动钢铁、化工、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0%、18.2%、9.2%。新兴产业聚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4%,对规上工业贡献率达36.4%。其中,电气、计算机通信电子行业分别增长22.8%、19.3%。电子计算机整机、电子元件、光纤、锂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5.4%、43.0%、40.1%、1.1倍。1-2月规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7%、20.1%。智能消费扩容,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和促消费活动带动下,限上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均增长42.1%,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增长37.8%。限上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24.3%。转型投入增量,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24.4%,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6.0%、64.0%、29.4%。
枢纽提能开放育新。立体交通体系加速建设,除去城市轨道交通(地铁)投资,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8.4%,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55.7%。现代物流业快速增长,1-2月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3.3%、36.3%,快递业务量增长30.4%。开放辐射力显著提升,叠加关税战背景下的“抢出口”效应,进出口总额增长16.6%,规模突破1700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9.2%,占出口额的比重为54.7%,比上年全年提高1.0个百分点。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增长18%,占比达53.7%,比上年全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文旅发展推陈出新。借助春晚分会场赋能城市热度,开展“引客入鄂”入境游,组织“相约赏樱”“汉马”等活动,叠加惠民政策激发文旅市场潜力。一季度,全省累计接待游客超1.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2千亿元,均达到两位数增长,带动限上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1倍,1-2月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3.0%。加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培育万亿级文旅支柱产业,文化艺术业、娱乐业投资分别增长19.1%、16.2%。
区域竞进百舸争新。17个市州中,GDP、工业、投资、社零额增速高于或等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分别有14个、14个、16个、9个,13个市州工业增速2位数增长。
第三个特点,质效向好。
湖北坚持在做大总量的同时着力提升质量,持续彰显经济发展“好”的成色。
产出效益持续向好。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6亿元,增长6.2%。企业效益好于全国,1-2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7%,高于全国14.0个百分点。民生保障稳步向好。城镇新增就业22.3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4%,与上年同期持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5.9%。保供稳价成效明显,限上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1.4%、8.3%。市场活力积极向好。新登记经营主体增长8.6%,其中新登记企业增长41.1%。新增“四上”单位超过2千个,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万家。民间投资增长7.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6.2%,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一季度湖北居民消费特点
今年以来,湖北继续推出促消费、惠民生政策“组合拳”,多措并举提振消费信心、挖掘消费潜力、提升消费能力。从统计调查数据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消费支出稳步增长。湖北经济开局良好,提振消费需求等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消费活力不断释放。刚刚发布了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主要数据,同比增长7.3%,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市场供需较为均衡,物价总体稳定,一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小幅下降0.1%。春节后生产生活节奏加快,市场供需结构有所调整,消费意愿同步提升。3月份CPI同比上涨0.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从居民生活消费看,一季度全省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77元,同比增长3.6%,八大类消费支出中有七大类实现正增长。
二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随着多元化消费场景不断涌现以及消费产品创新迭代,有效释放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发展型享受型消费逐渐成为居民消费新的增长点。在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烟酒和衣着等刚性支出占比有所下降,以文旅、数字消费为代表的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同比增加121元,增长15.5%,增速位居八大类生活消费支出之首。还有提振消费的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边际优化,部分工业品供需结构改善,一季度扣除能源的工业品价格分月涨幅逐步扩大,3月份核心CPI明显回升,同比上涨0.6%,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回升至近9个月以来最高水平。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了升级类消费增加。高质量供给引领高质量需求,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家具类、智能手机类商品零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带动可穿戴智能设备、电视机和平板电脑等生活消费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3%、4.2%和4.0%。
三是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开年来多部影片火热上映,马拉松、演唱会、樱花季等文体活动接续推出,大家都切实感受到服务消费市场的热度。一季度湖北全体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4.8%,增速快于居民消费支出1.2个百分点,占全部居民消费支出比重达42.6%,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服务消费需求的增长在价格变化上有一定的体现。一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中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5%,居民娱乐、旅游和出行需求增加带动电影及演出票、景点门票、其他旅游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分别上涨7.9%、4.4%、2.1%和0.6%。还要看到,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也在持续释放。一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6.3%,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快于全体居民消费支出2.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值由2021年同期的1.55缩小到1.48,消费增长的城乡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三农”领域的新变化
一是农业生产稳定向好,产品产量保持增长。今年以来,湖北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有效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动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积极推进春季农业生产,着力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目前春耕生产形势总体较好,主要粮油作物小麦、油菜等长势好于上年。今年国家继续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小麦最低收购价连续五年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预计小麦播种面积总体稳定,夏粮生产具备较好基础。在提升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基础上,我省加大畜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培育打造比较优势。一季度,全省肉蛋奶同步增产,猪牛羊禽肉产量121.7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1%,其中,猪肉产量增长6.2%,增速高于全国。在上年生猪价格企稳回升带动下,生猪生产保持较快恢复性增长,一季度全省生猪出栏同比增长5.2%。家禽养殖结构调整,蛋鸡存栏比重较上年继续提升,带动禽蛋产量同比增长4.5%。
二是主要农产品提质稳价,后期产能供给保障有度。今年以来,湖北继续发力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建设,作为全国市场重要支撑的畜牧业、渔业的产品价格总体回升,带动一季度全省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同比上涨1.6%。生猪产业核心产能稳定,调出大县出栏量同比增长5.7%,生猪出栏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7.3%。一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2434.76万头,同比增长5.5%。同时,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牛奶产量同比增长26.5%;蔬菜、水产品产量也有一定幅度增加。全省“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居民消费端食品价格有所回落,其中,猪肉、鲜菜价格小幅波动,鲜果、粮油价格处于稳定区间。
三是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展。今年以来,湖北持续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加快乡村全面振兴,优化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拓展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一季度,全省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规模继续扩大,总量为1161.5万人,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26元,同比增长5.9%,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1.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其中,经营净收入受畜牧业、渔业农产品价格回升和特色产业带动影响,增长5.6%,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速0.9个百分点。产业集群效益巩固显现,县域经济活力不断激发,县域就业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个从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规模和就业半径数据上有所体现。一季度,全省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在省内就业人数678.8万人,同比增长3.8%,占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的58.4%,这一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在乡外县内就业人数比上年同期增加6.9%,大家更多在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同步催生带动富农惠农新产业新业态。元旦、春节期间到乡村过大年、品美食、游冰雪成为城乡居民节庆活动首选,踏青赏春、节俗体验、农耕乐趣等需求叠加释放,带火了乡村休闲旅游、充实了农民的荷包。一季度,全省农村本地非农就业劳动力583.4万人,同比增加1.2%,月均收入同比增长4.5%。
来源:湖北画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