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媒活化石」Facebook,一个比许多 Z 时代岁数还大的社交网络,近年用户增长几近停滞、年轻用户加速逃离。互联网上关于 Facebook 的讨论,不是 AI 内容在上面骗中老年人流量,就是「谁用笑谁老」的刻板印象。
「你怎么还在用 Facebook 啊?」
「我用的是 Facebook Marketplace。」
这两句对话,可能比扎克伯格心心念念的元宇宙,更能说明 Facebook 的真实用户生态。
「社媒活化石」Facebook,一个比许多 Z 时代岁数还大的社交网络,近年用户增长几近停滞、年轻用户加速逃离。互联网上关于 Facebook 的讨论,不是 AI 内容在上面骗中老年人流量,就是「谁用笑谁老」的刻板印象。
然而,一个庞大、混乱却又充满活力的业务,悄然间把 Facebook 盘活了。
2023 年,Facebook Marketplace(以下简称「Marketplace」)的月活跃买家数超过了 12 亿,超越 eBay 成为最大的二手市场之一,也超过了 Facebook 月活数据的 1/3:
相当于每三个人上 Facebook,就有一个要去 Marketplace 逛逛。
Marketplace 可不是元宇宙里的交易中心,它就是 Facebook 上的二手市场功能,类比美版「闲鱼」。
页面有些「Ins 风」|图片来源:Marketplace
有人在上面卖游艇,有人在花钱找丢了的狗,有人在上面招室友,还有人在上面卖人骨……这种强烈的「活人感」,依旧很久没有出现在 Facebook 上了。
特朗普能不能凭借关税战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尚未得知,但关税战可能让 Marketplace 火上加火,Make Facebook Great Again。
01
经济下行,二手上行
Marketplace 的崛起,得益于恰好踏准了时代的脉搏。
Marketplace 在 2016 年上线,核心灵感来源于 Facebook 用户自发建立了大量的本地闲置交易小组,但体验混乱、缺乏统一管理。Facebook 干脆就把这个功能官方化,推出了 Marketplace。
让 Marketplace 进入增长爆发期的是疫情。
2020 年起的疫情干扰了全世界的供应链,通货膨胀又推高了物价,失业率和鸡蛋价格一起在美国疯涨,二手商品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人们开始清理家中闲置,也更愿意接受和购买二手物品,Marketplace 和「国际版拼多多」Temu 一起在经济下行周期里,逆流而上。
而且 Facebook 还表示,Marketplace 在年轻用户中越来越受欢迎。
这种趋势和国内如出一辙,疫情带来的经济周期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让「拼省钱」、「断舍离」成为一种风潮,许多年轻人对拼多多和闲鱼的态度也从「不屑」到「真香」。
旧金山的画风还是很 GTA|图片来源:Marketplace
但问题是,为什么 Marketplace 能超过「电商鼻祖」——二手交易领域经验更丰富的 eBay,成为许多用户的首选?
这就是「社媒活化石」发光发热的时候了。
在 eBay 上发布个商品,得先注册账号、完善资料、认证买家卖家、绑定账户信息、规范商品发布流程……这个门槛就挡住了大量只想偶尔买卖一两件东西的轻度用户。
但 Marketplace 直接「寄生」在 Facebook 应用内部,甚至不用单独下个 App,每一个 Facebook 用户已经身处这个巨大的市场之中,随手拍几张照片,写两句描述,标个价格就能发布。
eBay 像一个庞大且完善的电商平台,但 Marketplace 就像 Facebook 的一个小插件。
想象一下,如果微信在朋友圈下方加上了「二手买卖」功能,卖闲置就像发朋友圈一样简单,那恐怕父母辈处理家里「陈年旧货」的热情,能瞬间点燃家族群。
拍张照,一个地址就等于发布了,不过美国小商品也是真的贵|图片来源:Facebook
Facebook 还给 Marketplace 带来的是「本地社区基因」。
当 eBay 还在完善其全球物流、跨境支付体系时,Marketplace 不搞横跨全国的物流电商,就利用 Facebook 已经获取的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精准推送附近的交易,再用 Facebook Messenger 实现买卖双方的及时沟通。
而且和闲鱼、eBay 都不同,Marketplace 上「当面交易」是默认选项。结合其极低的买卖门槛,特别适合买卖沙发、冰箱、货车这类「大 House 里的大件」,精准契合了北美国家的「国情」:家家开车,物流昂贵,用户之间(C2C)的非现金支付体系的渗透率不高。
这些物品在美国邮费估计都比商品本体更贵|图片来源:Marketplace
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Marketplace 都不收取任何刊登费或成交佣金,直到非本地交易越来越多,Marketplace 才开始对邮寄包裹收取 5% 的服务费,本地自提的货品依然免费。
但这种强调快速上架、本地自提的交易方式,也带来了混乱:商品图片质量参差不齐,细节描述语焉不详,价格随意标注,自提还面临人身安全的风险。
正如无数用户抱怨和媒体报道所揭示的,这里可能是骗子、疯子、欺诈的乐园。
啥都能卖,缺乏监管
先来看几个 Marketplace 交易里发生的抽象新闻。
就在 4 月 13 日,据《纽约邮报》报道,一位 52 岁的佛罗里达州妇女在 Facebook Marketplace 上买卖人骨,两个人头骨 90 美元,一个人锁骨和肩胛骨 90 美元,一根人肋骨 35 美元,椎骨 35 美元。
当被警察问及为什么要出售这些产品时,这位阿姨表示,人骨卖了很多年了,不知道是违法的。
佛罗里达果然不养闲人|图片来源:ABC
还有一位在 Marketplace 上卖旧 iPhone 的,到面交现场后被打了一顿,还被捅了几刀,买家东西被抢走了,自己还住了 8 天院。
图片来源:WRALNews
比起硬抢,诈骗行为在 Marketplace 上更为泛滥。
光是最近一周,就好几条新闻报道了 Marketplace 上的诈骗事件:一台假挖掘机卖了 52000 美元;用空头支票买二手车,卖家换钱时反而被指控欺诈;偷家里车去卖的叛逆青少年;还有人把自己的车卖掉后,跟踪买家再把车偷回来……
现实版 GTA「侠盗猎车手」|图片来源:Google News
这些新闻除了彰显「美国国情」外,也能看出 Marketplace 和闲鱼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基本秉持「用户自担风险」原则,交易双方自行沟通时间、地点、支付方式,平台几乎不提供任何交易担保,全靠社交网络上的朴素信任。
Marketplace 依托的是 Facebook 搭建起的本地社交网络,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连接了社区内的买家和卖家,买卖双方看看对方 Facebook 主页,就能建立起朴素的信任感。
因为很多年没登陆了,所以无法使用 Marketplace|图片来源:本文作者
闲鱼则完全是电商玩法,依托阿里巴巴打造的电商生态系统:淘宝账号、支付宝、菜鸟物流、芝麻信用……这套机制极大地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感。闲鱼也不强调社交,买卖双方只看对方过往的评价和信用分即可,出于平台保护和交易风险,闲鱼甚至禁止在聊天内容中提及微信。
但也因为根植于本地、强调线下面交,给 Marketplace 带来了意外收获:
小组式的线下社交复兴。
Marketplace 上有许多「免费小组」,本地志愿者会定期定点组织「免费拿取」的活动,它已经成为了 Marketplace 上一种流行的发布类别和社区文化。
有些人为了「断舍离」,有些人秉持着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有些则是纯粹想建立社区邻里间的互助与分享。
那里不再有买家和卖家,只有「不再需要的人」和「有需要的人」。
免费食品,全是鸡蛋,美国老乡都乐疯了|图片来源:Marketplace
而无论是交换还是交易,Marketplace 都在无意中促成了大量微小的、真实的、陌生的线下互动,编织起了本地社区的「弱连接」。
正如 Meta 高管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所提及到的「Marketplace 对于提升用户参与度、连接本地社区、甚至服务本地商业都具有战略意义。」
从这个角度看,Marketplace 很像早期的互联网,又像一个线下版的社交网络。
右上角还有招室友的|图片来源:Marketplace
它混乱、粗糙、缺乏监管甚至危机四伏。但与此同时,它又充满了「活人感」,在日益原子化的社会里,用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重建和维系着邻里间的微弱联系。
在当下中美关税壁垒高筑,跨国商品要面对更高的成本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家门口的二手交易网络或许会先「再度伟大」。
毕竟,当宏大叙事令人倍感无力与沮丧时,普通人终究要回归附近与日常,才能寻获生活的基石。疫情时如此,当下或许亦然。
来源:极客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