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两岸谍战回眸(57)谢雪红:从童养媳到台共台盟创始人(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1 16:17 2

摘要:1949年,国民党兵败大陆逃往台湾,但蒋介石念念不忘“光复大陆”。与此同时,共产党人为实现祖国统一,秘密派遣1500余人入台,一时台海两岸谍云密布,危机四伏。由于叛徒出卖,大批潜伏台湾的地下党员被捕,其中被国民党当局公审枪杀的就有1100余人,他们中许多人的事

1949年,国民党兵败大陆逃往台湾,但蒋介石念念不忘“光复大陆”。与此同时,共产党人为实现祖国统一,秘密派遣1500余人入台,一时台海两岸谍云密布,危机四伏。由于叛徒出卖,大批潜伏台湾的地下党员被捕,其中被国民党当局公审枪杀的就有1100余人,他们中许多人的事迹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陆续公开。

2013年10月,中央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修建了“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专门缅怀1950年代牺牲于台湾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们。其中以吴石、朱枫、陈宝仓和聂曦为原型的雕像位居广场正中,两边花岗岩墙壁上刻着846位烈士的英名,还有许多留白,以便随时增加新发现的英烈名字。谨以此系列文字纪念这些隐蔽战线的英烈们。

(四)参加“二•二八”起义

前文说到台共自1928年创建到1931年暂时失败,谢雪红经历三次牢狱之灾,前两次短暂关押,第三次被判十三年,因肺病关押9年后于1940年4月保释出狱。与助手杨克煌在台中经营了一家“三美堂”百货店维持生计,但居住、活动都受到日本警方的监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国民政府任命陈仪为接收大员(台湾行政长官公署长官兼台湾警备总司令),于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中山堂举行了隆重的“受降典礼”,标志着被日本殖民统治五十年的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与此同时,远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共台湾省工作委员会”,指定台籍干部蔡孝乾(台共一大时就当选中央委员,逃避大搜捕到厦门,后去江西瑞金苏区,参加长征到延安任职,颇受主席青睐)为最高负责人,并派遣在大陆的台籍干部及中共地下人员赴台,准备重新组建台湾共产党,史称“新台共”。

其实早在1945年10月5日,谢雪红、杨克煌、杨来传、廖瑞发、谢富、林兑、李乔松、杨逵等老台共人员就行动了起来,他们组建了《台湾人民协会》,其宗旨是民主与自治,平等与公正。

10月下旬,台籍中共党员李纯青以记者身份参加台湾光复典礼后,以中共的名义与谢雪红和杨克煌会面,了解老台共党员及台湾人民的斗争情况,并让他们低调行事,先不要暴露自己的政治倾向。

然而1946年1月,人民协会因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接收人员的腐败行为,被台湾行政长官公署以违反所谓的《人民团体组织临时办法》而解散。

台湾民众欢迎大陆军队进驻

1946年7月,蔡孝乾等人经过在华东局的培训后陆续抵达台湾(张志忠等人已前期回台,组建武装力量),马上与谢雪红、简吉、杨克煌、陈福星、廖瑞发等老台共人员取得联系,传达了延安的指示,谢雪红等人表示服从中共中央的安排,全力配合好“新台共”的工作。

1947年2月28日,台湾爆发了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二•二八”起义。当时,“新台共”的势力还比较单薄,台北的蔡孝乾并没有发挥大的领导作用,但台中的谢雪红和台南嘉义的张志忠却拉起了队伍“武装起义”。

谢雪红得知台北发生起义后,立即派杨克煌到广播电台探听消息,又派谢富、蔡伯勋与台共党组织联系,但没有联系上。便于3月1日参加了台中上层人士联席会议,谢雪红具有不错的口才,她的演讲很有感染力,被推选为大会主席。

谢雪红立即带领群众举行游行示威,并在市中心的工商会议所成立指挥部,领导示威群众包围警察局、专卖局,活捉县长刘存忠,进攻国民党军据点,收缴了一批武器弹药,并挑选青壮年成立了“二七部队”(因“二•二八”起义的导火索发生于27日,故而起名“二七部队”),看来谢雪红在苏联学习过的军事理论知识派上了用场。

谢雪红还指示杨克煌起草了有关人民政权的宣言、政治纲领等文稿,还专门刻了人民政府的印章,准备“大干一场”。

二二八起义时的谢雪红

但由于国民党当局采取了坚决镇压的立场,蒋介石马上从内地调来国民党正规军进驻台湾各地。3月13日下午,整编二十一师已开抵台中,谢雪红知道刚组建的“二七部队”肯定不是对手,绝不能硬拼,只好带领“二七部队”撤至山区,在经过几番小规模的交战后,终因寡不敌众,被迫于16日宣布自动解散。

因为谢雪红在台中的影响很大,本身的经历又充满了传奇色彩,国民党当局悬赏重金追捕谢雪红:活捉者赏金30万元,打死者赏金25万元。

谢雪红、杨克煌等人在台湾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辗转躲藏,乔装打扮,终于在海军大尉蔡懋棠(蔡汝鑫烈士之弟,后来一同牺牲)的策划下,于1947年5月从台湾南部的左营,乘国民党巡逻艇成功逃到厦门,然后转赴上海。

谢雪红组建的“二七部队”

(五)创建“台盟”

谢雪红等人辗转抵达上海,与中共上海局取得联系。本来组织上考虑把谢雪红等人送到解放区去,后来中央计划利用香港比较自由的环境设立一个对台的阵地,于是决定让谢雪红等人去香港成立一个政治团体,以团结台湾人民和各界民主人士共同进行对台斗争。

1947年8月25日,新加坡《南侨日报》发表《台湾事变女英雄谢雪红告同胞书》,她说:“台湾这次的起义,完全是和世界与全中国的反独裁、争民主自治的路线相符合的”,并呼吁台湾同胞“和全国人民联合组织全民族的统一战线”,为建立“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共同奋斗。

在港期间,谢雪红还专门拜访了国民党元老李济深、何香凝、蔡廷锴等左派人士,并得到他们的赞同和鼓励。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指导下,参加过“二•二八起义”的谢雪红、杨克煌、苏新等人经过紧张的筹备,1947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在香港正式成立,由谢雪红担任台盟总部第一届理事会主席。

台盟的基本政治主张是赞成和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实行人民民主制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中反对任何形式的“托管”,反对“台湾独立”等一系列思想,无不体现着谢雪红等台盟领导人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立场和决心。

需要说明的是,在港期间,谢雪红等人与廖文毅要求由联合国托管台湾的分裂行径,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廖文毅是“台湾民众联盟”主席,号称代表台湾全体民众,已被美国收买雇用,曾主动来找谢雪红,为谢雪红准备出的刊物《台湾丛刊》出钱出力,背后的目的是美国驻台官员要推动台湾交由国际托管,寻求独立,谢雪红得知后立即断绝了与其合作)。

谢雪红还以“一斐”为笔名,于1947年12月1日发表文章《明天的台湾》,进一步表达台盟的政治主张:“必须建立包括共产党、民主同盟等各民主党派及爱国民主人士的,代表全人民利益的,真正民主的联合政府。而台湾必须在这个联合政府之下,实现完全以台人治台的民主自治。这是台湾人民最正确的目标,而且是唯一的生路……明天的台湾是台湾人民自己的台湾,也是新中国富强康乐的一省。”

(六)参加开国大典

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号召”,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台盟随即于5月7日在香港《华商报》公开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号召台湾同胞“赶快起来响应和拥护中共中央的号召,配合全国人民的革命战争……”。

同时,台盟在其宣传刊物《新台湾丛刊》第六辑《台湾人民的出路》中全文刊发了中共“五一口号”的内容,并发表《一个响亮的号召》和《响应伟大的号召》两篇文章,作为自己响应和支持中共“五一口号”的实际行动。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在中共的协助安排下,在港的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陆续从海陆两途北上,参与筹备新政协。谢雪红等台盟领导人也于1949年2月26日离开香港,经朝鲜、安东、沈阳,于3月上旬到达北平。

台盟作为一个民主党派积极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被分配大会代表5人,候补代表1人。

1949年参加政协第一届会议的台盟代表(前左为谢雪红 后左二为杨克煌 )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谢雪红作为台盟的首席代表在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于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

参加开国大典的谢雪红(左一)

(七)继续对台斗争

1949年11月,为了便于开展对台工作,谢雪红随台盟总部从北京迁往上海,因为当时中央决定要武力解放台湾,因此大约有一千多名台籍干部在上海受训(“台训班”),准备配合华东野战军(三野)宋时轮第九兵团从浙江沿海一线进攻台湾。

1950年6月,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及美国派遣第七舰队游弋台湾海峡,不久,宋时轮第九兵团又调往东北准备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武力攻台计划暂时搁浅。

九月,谢雪红在《人民日报》刊发署名文章:《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决不容美国侵略者染指!》,强调:“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台湾人民是中国的人民,台湾人民自始至终要求重归祖国怀抱,决不是任何人和任何力量所能改变的。”

到了1955年,台海两岸因朝鲜战争、美国干涉以及台共的彻底覆灭而陷于长期僵持和敌对状态,谢雪红又随台盟总部迁回北京,继续进行对台的长期斗争。

(八)“文革”病故

建国后,谢雪红担任全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等职。

1957年,在“反右”斗争中,谢雪红被打成了右派,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文革”开始后,又遭到批斗,使她的健康状态每况日下。

1970年11月5日,谢雪红因患肺癌病逝于北京,享年69岁,“一代革命女侠”结束了其传奇而不平凡的一生。

1986年9月15日,台盟总部在北京隆重举行谢雪红同志骨灰移放仪式,充分肯定了她为反对外来侵略,实现祖国统一而做出的卓越贡献。

(全文完)

本作品图文无侵权意图,如有雷同,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关注!

来源:金鸡独立7Z7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