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细密春雨悄然降临,燕园处处生机盎然。4月18日下午,二教地下双创中心报告厅内书香氤氲,由党委宣传部与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另一种栖居——走进北大学者书房”阅享会在此举行,也开启了2025未名书香校园阅读文化节的序幕。活动以世界读书日为背景,为师生们带来一场融合学术
细密春雨悄然降临,燕园处处生机盎然。4月18日下午,二教地下双创中心报告厅内书香氤氲,由党委宣传部与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另一种栖居——走进北大学者书房”阅享会在此举行,也开启了2025未名书香校园阅读文化节的序幕。活动以世界读书日为背景,为师生们带来一场融合学术深度与人文情怀的文化盛宴。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党委宣传部部长任羽中,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夏红卫,部分“学者书房”系列书籍的受访学者及师生代表共同参加活动。活动由融媒体中心吕帆主持。
活动现场
从2021年开始,北大官微推出“北大学者书房”系列报道,讲述31位北大学者与书房的故事。党委宣传部将系列报道先后结集为《坐拥书城》和《第一等好事》两本书,由北大出版社出版。当日的报告厅内,师生读者络绎不绝。“书房故事”影像展区中,北大教授的书房剪影与整齐叠放的系列图书相映成趣。
系列丛书
任羽中在致辞中指出,“学者书房”系列丛书透过书房这一窗口,展现了北大学者的学术追求与精神世界,期望以此引领全民阅读之风,培育校园浓郁的书香氛围。他寄语师生以这些学者为榜样,怀抱对阅读的热情,让阅读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在书香浸润中成长为“更美、更有魅力”的人。
任羽中致辞
夏红卫表示,“学者书房”系列丛书不仅架起读者与阅读之间的桥梁,更传承了北大深厚的读书传统,期望借助这些作品,在当今信息爆炸、深度阅读变得尤为关键的时代,能够点燃公众的阅读热情,让阅读成为塑造思想、滋养心灵的强大动力。他用书中话语“累筑书城,可抵日月漫长”,寄语同学们在阅读中找到精神的栖息地,在书香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夏红卫致辞
参与“学者书房”采写的师生代表深情分享其创作的点滴和收获。摄影记者、北大校友吕宸回忆其成长过程中在不同场合邂逅的书的味道——“书因被阅读而产生特别的芬芳”。记录学者们的书房故事,再次唤醒了他对“书香”的记忆,其背后承载的学者们对书籍的热爱与精神品格,让他在浮躁的时代保持真诚。官微学生记者、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生隋雪纯说,在与多位杰出学者的深入访谈中,亲身体验了书房中浓郁的学术气息,深刻感受到老师们严谨的治学精神。她将这段经历视为大学时光中的宝贵财富,并坚信这段旅程将深刻影响自己未来阅读与写作的道路。
吕宸、隋雪纯发言
在学者对谈环节,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4位学者——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戴锦华,哲学系教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立华,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范晔,艺术学院副教授贾妍分享了对阅读、写作和学术研究的独到见解,以及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栖息地。戴锦华强调阅读对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性,认为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与伟大思想对话的过程。杨立华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阅读与思考的关系,认为阅读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范晔和贾妍分别从文学和艺术的角度,阐述了阅读如何激发文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灵感。
学者对谈
谈到人工智能对阅读的冲击时,学者们表示,阅读在发现新问题和传递思想方面依然不可或缺;在教育领域应审慎运用人工智能,要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人格培养。在信息碎片化时代,深度阅读对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尤为重要。为此学者们倡导,应通过深度阅读来塑造思想、滋养人生,让阅读成为解决复杂问题、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戴锦华分享
杨立华分享
范晔分享
贾妍分享
提问交流环节,现场师生就阅读经典的方法、平衡专业阅读与兴趣阅读、艺术史研究方法、文学翻译心得、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等话题与学者们展开交流互动。
荐书环节(从左至右:张慧瑜、李彦、于铁军、侯逸凡)
随后的荐书环节,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张慧瑜、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李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于铁军、体育教研部青年教师侯逸凡4位嘉宾为读者推荐了他们精心挑选的书籍,涵盖历史、科学史、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为师生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选择和思想启迪。
“书房种子计划”参与师生合影
活动尾声,“书房种子计划”启动,戴锦华、杨立华、范晔、贾妍将种有种子卡片的花盆赠予几位青年学子,寓意阅书悦己、向上生长。
“书房故事”影像展区一瞥
活动落幕,报告厅内仍可见三五成群的师生手捧书卷、驻足交流。这场春日的书香之约,如当日细雨,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滋养着校园文化生态,续写着北大人的精神传承。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