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男女主是短剧热门演员外,有眼尖的网友发现,李佳琦旗下的多位助播(思雨、Shea、飞飞)纷纷在剧中客串了配角。
2024年中国微短剧持续爆火,不仅市场规模冲破500亿大关,用户规模更是超过了6亿。
从拼多多砸钱抢爆款到抖音红果短剧日活破亿,从乡村题材《念哥餐厅》到川渝方言《家里家外》。
这个曾被视为“土味消遣”的赛道,如今摇身一变,竟成了资本与流量的新战场。
各大平台用“免费看剧”收割着用户停留时长,再用广告、带货、IP衍生把流量变现。
在这片蓬勃发展的蓝海之中,直播一哥李佳琦带着他的“美腕军团”悄然入局,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短剧狂飙下的“李佳琦式入场”
近日,有网友曝光了航空题材短剧《念念向云端》的杀青照。
除了男女主是短剧热门演员外,有眼尖的网友发现,李佳琦旗下的多位助播(思雨、Shea、飞飞)纷纷在剧中客串了配角。
在导演白宇的另一部作品《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中,同样有助演飞飞的加盟。
从已曝光的信息来看,直播间里口若悬河的主播,在精致的服化道加持下,表现竟也可圈可点,同时高颜值也为剧作带来了不少话题。
●图源:小红书@张辣辣不辣
多位助播同时试水微短剧,暴露了李佳琦IP矩阵化布局的野心,而美腕(李佳琦所属MCN)的娱乐版图扩张,其实也早有伏笔。
2022年“李佳琦男团F4”横空出世,四位模特出身的助播“靠脸就能带货”;去年旺旺参加真人秀《我家那闺女2024》、庆子参加综艺《王牌新主播》。
就连李佳琦自己,也在去年8月参加了《披荆斩棘的哥哥4》,与明星同台唱跳,提升曝光量。
再往前,2022年李佳琦就与美妆品牌Mistine(蜜丝婷)联合制作了穿越题材系列短剧《泰兰德琦遇记》,今年已经更新到了第三季。
该剧以“穿越之我在泰国做柜哥”为主题,兼具娱乐性与带货功能。
通过三个奇幻故事线(咸鱼三兄弟防晒、广告牌先生修复、人偶娃娃妆容重建),将Mistine的防晒、气垫、唇釉等产品巧妙植入剧情。
除了泰式幽默和反转剧情外,影院包场点映、粉丝互动路演等推广形式上的创新,进一步加强了产品的渗透性。
●图源:小红书@Mistine蜜丝婷
从商业角度来看,当直播带货增速放缓时,用短剧绑定“观看-种草-下单”链条的好处不少。
一方面,短剧作为一种新型营销载体,能够将品牌故事以更生动、更具代入感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另一方面,主播参演短剧能够实现“粉丝看剧和新剧粉看直播”的双向流量转化。
所以,李佳琦的助播们集体“演员化”,看起来更像是在补齐内容生态的关键拼图。
但是,在商业逻辑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更深层的流量焦虑。
主播集体“触电”背后的流量焦虑
如果说李佳琦的入局是早有预谋,那么近年来头部主播集体涉足短剧赛道,则更像是一场应对流量寒冬的突围战。
比如小杨哥团队早在2024年6月,就推出了首部短剧《傅爷,你的替嫁新娘是大佬》,尽管该剧因“剧情低俗、三观不正”被广电总局下架,但其团队并未放弃,转而推出《我猜你,离不开我》等作品。
同期的辛选集团,则推出了为欧诗漫定制的短剧《她似珍珠璀璨》;谦寻旗下的谦萌文化,更是一口气推出《替身男友》《闯进我家的男保姆》等多部短剧,探索“直播+短剧”联动模式。
●图源:小红书@熊联联的互联网朋友
别看他们玩得挺欢,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跨界作品的成绩均不尽如人意。
《替身男友》播放量仅有154.7万,《闯进我家的男保姆》仅超1.2万,《傅爷》不到一月惨遭下架,《我猜你,离不开我》也仅有62.8万......根本没法与同期动辄破亿的爆款相提并论。
明知短剧赛道路途坎坷,各大主播依旧热情不减的背后,其生存压力不言而喻。
随着直播带货进入下半场,流量红利已逐渐见顶。相关数据显示,直播电商GMV增速已从2020年的200%暴跌至15%,坑位费缩水三成,主播们急需新的故事。
●图源:小红书@小K K爱娱乐
在这样的背景下,短剧的优势就得到了凸显:
制作成本低(成本通常在20-300万元之间)、拍摄周期短(最快7天即可杀青)、传播效率高(借助平台算法推荐,优质内容能够快速裂变),而且能够通过分账、广告植入、电商导流等多种方式实现变现。
更重要的是,短剧的用户群体与直播电商的目标受众高度重合,主播们希望通过新的内容形态,重新激活用户注意力,来打开新的流量入口。
此外,短剧丰富的叙事空间,也在刺激着品牌方对短剧营销需求的增长。例如韩束通过短剧《全是爱与你》,将产品融入职场女性逆袭的故事中,实现了品牌曝光和销量的双增长。
总的来说,“内容+电商”的深度融合,既让品牌方看到了新的营销可能性,又促使着主播们更积极地投身短剧创作。
谁能笑到最后?
当我们把目光从主播圈放大到整个短剧行业,就会发现这是一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战场。
《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1400多部微短剧上线;横店影视城一季度接待的微短剧剧组就超过了600个,接近2023年上半年的接待量。
而2025年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34亿元,免费模式用户占比超过80%。毫不夸张的说,曾被视为小众娱乐的短剧,如今成了内容消费的新刚需。
而在这片蓝海之中,红果短剧的崛起堪称现象级。
●图源:手机应用商店
作为抖音旗下的短剧平台,红果短剧在去年6月的分账金额已经过亿,9月更是喊出“持续过2亿”的口号;DAU不仅突破3000万,而且正向着亿级进军。
红果成功的秘诀在于精准的用户定位和强大的流量扶持,然而快速扩张也带来了争议。
2025年2月,爱奇艺CEO龚宇在公开场合点名指责红果短剧的排他协议,称其“利用市场支配地位抑制行业发展”,一时引发轩然大波。
事实上,红果短剧的野蛮生长只是行业竞争的一个缩影。
各大长视频平台其实早已按捺不住:爱奇艺推出“短剧百部计划”,将极速版转型为免费微剧平台;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纷纷加大短剧投入,推出分账提价、会员权益绑定等政策;就连B站也开始试水互动短剧,试图抓住Z世代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地方广电、文旅机构也看到了短剧的赋能价值。例如川渝方言短剧《家里家外》播放量突破15亿次,通过“微短剧+文旅”模式,深度融合四川方言、饮食、建筑等元素,有效推广了四川地域文化,成为文旅融合的现象级案例。
●图源:小红书@达布六六
然而,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
剧情内容同质化严重、制作粗糙、低俗擦边等问题依然存在;不少短剧陷入“靠投流换流量,靠流量换分账”的恶性循环;当80%-90%的收入都用于投流时,实际制作成本将被压缩,进一步导致剧情质量难以提升。
更重要的是,随着监管日渐趋严,部分内容低俗的短剧被下架,行业面临着“洗牌”压力。
未来,或许只有那些注重内容创新、提升制作水准、实现“流量”到“留量”转化的团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好故事终将胜出
李佳琦团队通过助播参演短剧试水内容创作,这既是流量变现的新尝试,也是应对直播行业竞争压力的战略延伸。
然而,短剧赛道的高门槛(内容质量、演员专业性、监管风险)意味着需要长期的资源投入,这样才有从流量套利转向内容价值创造的可能性。
未来,能否将直播的即时转化力与短剧的情感穿透力相结合,将成为突围的关键。
毕竟,在这个“黄金三秒”决定去留的时代,观众会用手指投票;而能让人忘记按下倍速播放的故事,才是真正的好故事。
来源:破局者Bre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