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思婷,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师从孔炜教授),血管跨学科项目成员,聚焦代谢物与G蛋白偶联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第一作者在《Nature》发表研究,揭示神经酰胺调控心血管病变新靶点,获北京市及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致力于代谢-心血
转自:生物谷
专家介绍:
张思婷 老师
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
张思婷,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师从孔炜教授),血管跨学科项目成员,聚焦代谢物与G蛋白偶联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第一作者在《Nature》发表研究,揭示神经酰胺调控心血管病变新靶点,获北京市及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致力于代谢-心血管交叉领域临床转化研究。
魏文超老师
单位: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魏文超,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博士后,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团队,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肠道菌群互作机制。
杨原蘅老师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整形外科医师,美国匹兹堡大学细胞分子工程中心访问学者。致力于软骨再生修复、干细胞命运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在Science及Acta biomaterialia等期刊发表原创研究。
杜杰老师
单位:上海百趣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心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参与过国内三百多家科研单位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和肠道微生物科研平台研究,协助客户发表文章近百篇,其中,包含Cell Research、Cell Metabolism、Gut、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权威学术期刊;专注于代谢组学、蛋白组学、肠道微生物科研领域,擅长不同组学间数据关联分析、统计建模、机器学习算法和生物学功能病理意义挖掘,在临床队列、医药、肿瘤、微生物、食品等科研方向有近十年的丰富项目实战经验。
平玉老师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省中青年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优青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和河南省省部共建青年项目等7项。共发表论文30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10余篇。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参与编写《肿瘤生物治疗临床应用》。
袁晓芳 老师
单位:百趣生物
袁晓芳,毕业于韩国亚洲大学,研究方向为微生物代谢组学在代谢工程中的应用。专注于代谢组学领域,主要从事项目把控和数据分析工作,在微生物及植物代谢组学研究领域有丰富的经验。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