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9日,《不可切除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专家共识》(下文简称《共识》)全国巡讲启航大会在山东济南隆重举办。在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及众多国内肺癌领域知名专家的共同见证下,“2025年《不可切除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专家共识》
2025年4月19日,《不可切除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专家共识》(下文简称《共识》)全国巡讲启航大会在山东济南隆重举办。在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及众多国内肺癌领域知名专家的共同见证下,“2025年《不可切除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专家共识》巡讲计划”正式启动,将举行5场全国级巡讲,超过20场省级巡讲,以落实放疗联合免疫诊疗规范,提升肺癌整体治疗水平。此次会上对《共识》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分享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小细胞肺癌(SCLC)放疗联合免疫的前沿进展,以《共识》领航,启迪未来诊疗发展方向。
大咖领衔,携手扬帆
春日融融,泉城煦煦,在恶性肿瘤发病之首的肺癌领域,一场聚焦放疗联合免疫策略的规范诊疗的会议隆重召开,杏林学风从济南扬帆,将《共识》传递至全国各地,提升肺癌整体治疗水平。在山东省肿瘤医院邢力刚教授的主持下,大会主席及参会嘉宾慷慨致辞,对《共识》巡讲寄予厚望。
大会主席、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致辞指出中国肺癌患者基数庞大,医生治疗经验丰富,科研工作者敬业奉献,民族企业主导的创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同推动着中国肺癌诊疗水平走上了世界前沿水平。于金明院士希望中国学者能够发出更多的声音,让国际舞台中能有更多中国的临床实践、中国共识、中国指南,并强调要以《共识》巡讲为契机,团结协作,更好更快地推动中国肺癌诊疗水平提高,以期造福广大肿瘤患者。
于金明 院士
大会主席、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对于金明院士领衔《共识》的出台以及“CSCO指南大会”的召开表示感谢,并对与会专家表示欢迎。程颖教授指出《共识》巡讲意义重大,医生的终极目的是“用最好的方法把病人治得更好”。近年来,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对肺癌治疗的贡献有目共睹,多学科诊疗的发展日益壮大,《共识》的出台恰是多学科诊疗发展与先进诊疗手段进步的综合体现,为医生提供了更好的方法。程颖教授期望在临床实践中用好《共识》,体会其意义与价值,最终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程颖 教授
与会嘉宾、恒瑞医药副总裁张秀铿先生代表企业对专家们长久的支持表示感谢,表示恒瑞医药将持续为中国创新药发展贡献力量。十年来,恒瑞医药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投入了逾400亿元人民币,推动了19个创新药的上市,后续还有超过110个创新药物布局,将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有力的武器。在肺癌领域,我国自主原研的阿得贝利单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达到15.3个月,并在与放疗联合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肺癌患者带来了良好获益。张秀铿先生表示未来恒瑞将会在学术发展和临床研究上提供更多支持,为更多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张秀铿 先生
邢力刚教授对大会主席及与会嘉宾的致辞表示感谢,并开启了大会的学术环节。
邢力刚 教授
品读《共识》,共见启航
钱东 教授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钱东教授的主持下,山东省肿瘤医院王琳琳教授详细解读了《共识》。王琳琳教授阐述了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的理论基础及二者在肺癌应用的重要地位,从当前放疗联合免疫治疗面临的挑战出发,解析了《共识》推荐建议,包括:不可切除局部晚期NSCLC放化疗后免疫巩固治疗适用人群、治疗时长、药物遴选;晚期NSCLC在标准免疫治疗上加用放疗的考虑因素、放疗最佳分割策略和剂量;SCLC免疫治疗介入时机、免疫是否联合同步放化疗、巩固模式的选择、胸部放疗适合人群及实践细节;免疫联合放疗不良反应管理等内容。
王琳琳 教授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宏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赵微教授的主持下,与会专家共同见证了“2025年《不可切除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专家共识》巡讲计划”的启动仪式。
赵微 教授、刘宏 教授
共识编写专家组成员于金明院士、程颖教授、邢力刚教授、王琳琳教授、朱慧教授、钱东教授、朱正飞教授、赵微教授,以及企业代表张秀铿先生共同参与了《共识》发布仪式,并启动了“2025年《不可切除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专家共识》巡讲计划”。
2025年《不可切除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专家共识》巡讲计划正式启动
紧跟前沿,对话热点
张晓智 教授
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晓智教授的主持下,吉林省肿瘤医院张爽教授分享了SCLC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新进展。对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同步放化疗仍是标准治疗方案,ADRIATIC研究中免疫巩固治疗的阳性结果改写了LS-SCLC治疗格局。SHR-1316-Ⅲ-302研究验证了免疫治疗药物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一线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多项同步放化疗后序贯免疫巩固治疗、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仍在探索中。对于ES-SCLC,既往一线免疫治疗生存获益在2-5个月,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后序贯胸部放疗和阿得贝利单抗维持治疗的Ⅱ期研究OS获益达到9.5个月,更多免疫治疗序贯巩固胸部放疗、免疫治疗联合低剂量胸部放疗的探索也在进行中。对于不适合手术的SCLC患者,预防性脑照射(PCI)获得了《共识》II级推荐,但是否需要同步免疫治疗还需要更多的数据。
张爽 教授
随后,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雁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邬麟教授主持引导,湖北省肿瘤医院韩光教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梅开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滕菲菲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武亚晶教授就MDT发展、ES-SCLC领域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模式、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在LS-SCLC安全导入取得优于既往研究的疗效成果的临床价值展开了深入讨论。
于雁 教授、邬麟 教授
讨论嘉宾表示,目前SCLC领域放疗联合免疫已经成为标准治疗方案之一,在临床中仍有诸多热点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在ES-SCLC方面,免疫治疗基础上的放疗剂量、放疗区域、是同步放化疗还是序贯放化疗、残留病灶如何放疗等领域仍待探索,此外,超分割加量放疗模式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在LS-SCLC方面,则需要开展分层研究,探索免疫联合同步放化疗优势人群以及后续治疗是否需要免疫治疗继续维持等问题。既往研究中,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对淋巴细胞的摧毁作用可能导致疗效降低,SHR-1316-Ⅲ-302研究采用了先进行化疗联合免疫诱导治疗,再行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的研究设计,缓冲了对淋巴细胞杀伤作用,进而可能提升了治疗效果,值得期待。在安全性方面,全程管理、规范质控将使得患者更平稳地接受治疗。
韩光教授、梅开教授、滕菲菲教授、武亚晶教授
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朱慧教授的主持下,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岳国军教授分享了NSCLC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朱慧 教授
岳国军教授指出,对于不可切除局部晚期NSCLC,放化疗后免疫巩固治疗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临床实践中有多种免疫药物可供选择,具体用药实践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目前国内外指南对于是否需要根据PD-L1表达水平选择免疫巩固治疗意见不一,我国是否借鉴PACIFIC等国际研究数据仍需谨慎。免疫巩固治疗开始时间尚未确定,大多数研究为同步放化疗后42天,少部分延长至56天。PACIFIC研究及GEMOSTONE 301研究显示免疫治疗持续1年或2年均有获益,一般免疫单药治疗持续时间为1年,若不耐受同步放化疗,则采用序贯同步放化疗巩固治疗的持续时间为2年。在同步放化疗前的诱导治疗模式是否获益已有初步探索,诱导化疗不增加获益,诱导免疫治疗及诱导免疫联合化疗初步显示有生存获益。在PACIFIC模式基础上,对于老年、PS 2分、PD-L1阳性等不适合化疗的患者可考虑减低放疗剂量、分割放疗或去化疗等“减法”模式,但需要继续验证。对于驱动基因阳性患者,目前资料显示EGFR阳性患者不能从同步放化疗后免疫治疗中获益,KRAS或其他罕见突变则可获益,仍需大量研究进一步证实。总之,对于不可切除局晚期NSCLC患者免疫巩固治疗时间、开始时间、模式选择和“减法”治疗、驱动基因阳性患者等临床实际问题,亟需根据证据级别制定相关共识,指导临床实践。
岳国军 教授
随后,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金陵医院宋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正飞教授主持引导,平阴县人民医院董震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柳影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武小冬教授、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翟西菊教授对是否可以参考PD-L1表达作为免疫巩固治疗标准、放化疗后免疫巩固治疗的应用时机进行了深入讨论。
朱正飞教授、宋勇教授
讨论嘉宾指出,中国肺癌患者具有自身特点,国际指南对于免疫治疗的推荐需要谨慎对待,PD-L1暂时尚不能作为免疫巩固治疗的参考指标,在临床实践中,还需充分结合PS评分、基础疾病、不良反应等患者状况选择是否应用免疫巩固治疗以及如何实施免疫巩固治疗。在免疫巩固治疗开启时机方面,要遵循“早期干预是标准,延迟治疗要优于‘因毒性而终止’”的原则。在免疫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会陆续出现,精准施治、持续观察、多学科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未来,免疫巩固治疗细节的探索,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放疗的结合,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引领的“去化疗”趋势将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
董震教授、钱东教授、武小冬教授、翟西菊教授
会议尾声,程颖教授总结表示不可切除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实践仍存在诸多问题,《共识》在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为此类问题提供了当前的解决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引方向。程颖教授希望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临床医生带着问题进入临床实践,积累更多数据与经验,推出更多循证医学证据,逐步推动共识意见升级为指南,为提升整体治疗水平做出贡献。
撰写:Pia
审校:Leon
排版:kenken
执行:Faline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天蝎爱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