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备的名字谁取的?应该不是他自己,而刘备的字“玄德”是他自己取的。说明刘备是很有水平的,这与刘备的人生经历、学习经历已经当时社会政治形势、文化价值形态是有关系的。
刘备的名字谁取的?应该不是他自己,而刘备的字“玄德”是他自己取的。说明刘备是很有水平的,这与刘备的人生经历、学习经历已经当时社会政治形势、文化价值形态是有关系的。
刘备是涿郡人,与后来结拜的兄弟张飞是老乡,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作为皇族后裔,自小便与众不同,素有大志。
【壹】年少便知人世苦
刘胜之子刘贞本是涿县陆城亭侯,因为工作失误被削爵罢官,只好在涿县安家。刘备的爷爷做过范县县长,刘备的父亲也做过小官,但是很早就去世了。三国时期魏国郎中鱼豢所著《典略》记载:备本临邑侯枝属也。
可怜少年刘备,只能和与母亲靠织芦席、卖草鞋为生计。
虽然是摆地摊,那可是相当锻炼人,那眼神、那口才,可不是坐在学馆里摇脑袋晃屁股的富家子弟所能比拟的。而且,他自小体会了百姓的苦,真正了解民情,为后来得民心打下了思想基础。
他从小志存高远,立志要匡扶汉室,成就一番伟业。他的志向,从其幼年时期的一件小事就能看出来。刘备家“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刘备小时候与村里的孩子在树下玩耍,曾说:“我长大了一定会乘坐这个羽盖车。”看看,不平凡的人小时候就是有远大理想。还有传说,众孩童逐一在树下坐定让众人叩拜,皆扑伏跌倒,惟刘备能端坐受众人礼拜而不倒,难道果有天命?晋人习凿齿所著《汉晋春秋》曰:涿人李定云:“此家必出贵人。”
刘备十五岁时,母亲命他外出游学,从古至今家长都怀有望子成龙的心愿。他与同族的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这是位猛人,瓒年长,刘备以兄事之),一起到卢植那里学习。
卢植何许人也?卢植是郡涿人,刘备的老乡,当世之名人,应该是国家院士。卢植的老师是马融,当时的学界泰斗、古文经学大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汉明帝皇后的侄子,学问大,名气大,派头大。卢植的师兄郑玄,是个奇才,儒学大师、经学家,超过老师马融。说起学问,马融、郑玄、卢植师徒三人可以相提并论,但说起武略,马融老师和郑玄师兄只能遥望卢植的背影了。卢植先生能文能武,既是经学家,也是军事家,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对刘备的思想和抱负影响很大。
刘备同学师从名师,在那个时代,一般而言应该是眼睛生在脑门上,对庶民凡夫视而不见,但是刘备谦虚谨慎,脾气随和,对任何人都彬彬有礼,敬重有加。
好人有好报,特别是让人觉得有前途的好人,更有好报。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看刘备家境困难,常常资助他。刘元起老伴说:“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元起老汉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看来刘备从小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性格与风采。
看看刘备年少的经历,的确是苦了点。年少苦点不算什么,困苦锻炼意志与品格。看看现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有几个有出息的。年少的经历,是未来成长的基石,刘备性格的形成与他的出身背景以及师承有着很深的渊源。他非常看重自己的出身,自小的生活艰辛以及困境中的为人处世自然影响着他的性格,在讲究门第等级的汉末经常遭人歧视,这也锻造了他非常机智,能屈能伸,胸怀大志,隐藏本色,折而不挠,败而不馁,为了憧憬的目标始终不懈奋斗的总体性格特点。
【贰】颇有高祖遗风
事实上,刘备不仅具有刘汉的皇族血统,而且“颇有高祖遗风”。
高祖就是汉高祖刘邦,这位历史名帝是什么样的呢?刘邦出身一介草民,早年是个吊儿郎当的流痞,整日无所事事好酒近女色。注意刘备不近女色,老婆不多,而且危难的时候甩手不要。至于刘备是不是真的不近女色,咱也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刘邦如此一个无赖,为什么最后能得天下呢?若细细看来,真的不是天上掉馅饼。首先,刘邦胸有大志,深图远虑。暴秦律令严苛,刑罚残酷,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百姓反抗跃跃欲试,刘邦深明这一点,于是他致力打造仁德的形象,待人礼善,懂得笼络人心,博得支持。其次,刘邦夺得天下,极为重要的一点是他懂得用人,选贤任能,人尽其才。刘邦本身不善军事,却统领一群谋士将才为其打天下,是因为他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而且礼贤下士,能听取其意见。第三,刘邦头脑灵活,相机行事,他以迅速的应变能力随时调整战术,脱身困境、出奇制胜,且目光长远懂得隐忍不谋小利,为其称帝路上扫除了众多障碍。
再看看我们刘备同学,不爱读书,喜欢走狗跑马、听音乐、美服饰。他身高七尺五寸,双手过膝,转头能看到自己的耳朵。陈寿评曰:“先主(刘备)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他平时沉默寡言,善待下人,不轻易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并喜欢结交豪侠之士,不少年轻人都争相归附,为其所用,好口碑是需要大家广为传播的。
刘备的武功应该也不弱,心有大志之人通常自律较高,他从小就吃苦很多,练武更是要苦中得来。后来师从卢植,卢植也是武力值超高的一位。再看看后来的征战,“三英战吕布”刘备同学被称为“英”,足见其英雄气质和武功水平。刘备手持双股剑,据习武的朋友们讲,双剑是极难练习的,演义里刘备是持双剑的英雄,传说他是三国第一剑术高手。抛开演义不讲,从《三国志》记载来看,刘备自从出世,一生久历战阵,的确可称为马上皇帝。
大家对比一下汉高祖的优点,刘备同学是不是都具备了?想必刘备夜难寐的时候,总是在想祖上、看时事吧。看看刘备同学最后成为蜀汉昭烈皇帝的成长历程,跟高祖一样:讲仁义、会用人、跑得快。我感觉还是有两点不同,一是高祖起家是个小吏,刘同学是个摆地摊的,地位还是有差别;二是高祖弄了个“赤帝、白帝”的说法忽悠人,刘备同学没有那么不要脸,做人还算实诚。
随着年龄增长,名气也在传播。蛰伏中的刘备同学已经20岁了,根据“冠而字”的传统,为自己取了字——玄德。刘备同学不愧名师弟子,玄德二字出自《老子》,意为最高深玄妙的德性,有才啊
刘备名字中的“备”字,在古汉语中主要有“完备”“具备”“周全”等含义。结合他的表字“玄德”,“玄德”一词源自《道德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指隐而不显、自然无为的至高德行。而“备”字有“完备”之意,寓意“具备玄德”,即德行深厚、周全。
用在名字中,“备”常被赋予“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期许,符合刘备作为仁德之君的形象。而刘备以仁德闻名,《三国志》评价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其一生践行“以德服人”的理念,与名字中“备”所蕴含的德行完备之意相呼应。
再有,我们也可以看看刘备两个儿子的名字“刘禅”、“刘永”“刘理”,均包含治国理念(禅让、永续、理政),可见其家族命名注重儒家道德与政治理想。如果再考虑刘禅之前的义子刘封的名字,是不是封禅、永续、理政的寓意?
“备”在刘备的名字中,既是对个人德行的期许,也暗合其历史形象,意为“德行完备,胸怀玄远之志”。
来源:高天流云东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