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的形式很特别,用“报纸报刊”为体裁来讲古今中外数百位名人从发明、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不同角度去探索世界、改变世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故事。这套书的性价比非常高,原价99元,鱼爸团购价49.5元。值得每个孩子一读。
我想,喜欢阅读和不爱阅读的孩子,都被这套书迷住了。
像读新闻一样看名人故事。像看故事一样学历史知识一套这样的书,你说谁会不喜欢。比如“墨子使楚”的故事。
像读新闻一样看名人故事,如何实现的?
我们看标题“墨子说服楚王退兵,是以理服人还是另有玄机?”
这就是报纸新闻的标题形式,勾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不仅仅是中国历史和知识,还有世界的。
它会根据知识点的类型和难点,来选择报道的类型,每一篇都不太一样,趣味十足。
文章篇幅控制在1~2页,碎片化时间就能阅读,图文结合的形式,读着生动不枯燥。
在知识可被AI秒查的今天,好奇心是驱动学习、创新和适应未来的核心动力,还要培养孩子多思考、多提问的习惯。
这套《好奇心时报》正是这样一本能够激发孩子好奇心、让他们对这个世界保持探知欲的名人故事集。
为什么值得推荐:
《好奇心时报》中采用了新闻、访谈、评论、投稿、文字直播等多样的讲解形式,让小读者化身记者,通过“当时”视角更加全面地理解当时的思想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比如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转折期,通过四大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和唐甄关于启蒙的多人对谈。
站在当时的视角,理解什么是“经世致用、实证求真”以及早期民主思想,感受当时社会环境下中国本土版的“启蒙思潮”的局限性。
手术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一件非常稀松平常的治疗手段,而在1667年的大众认知中,手术基本和死亡是画等号的,从下面这份感谢信中就能看出其接受难度。
而人类接受手术的历史本质是逐步将不可想象变为日常的过程。
被感谢对象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约翰 . 洛克,他关于自由和社会契约的理论直接影响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大革命。著作《政府论》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书中除了讲到100多位名人外,还在有同时期的简单“资讯”内容,在了解的故事的同时,也可以切身体会到当时的社会环境。
他们之所以消极避世,是因为魏晋时期的政治黑暗、时局混乱。比如为了躲避司马昭儿子向他女儿求亲而连喝六十天的阮籍:
而嵇康在明知得罪钟会后无法善终,依旧在继续饮酒作乐的行为,也是后世很多文人追求自由的精神符号。
2、以时间为线索,理清发展史,养成历史大局观
这是一套关于发明、哲学、艺术不同主题的名人故事集,也是涵盖学科主题发展脉络的科普书。
书中以时间为线索,从古希腊哲学到互联网革命,用历史发展的时间线来串联起三大主题,让孩子们看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看发明家如何改变世界、艺术家如何记录世界、哲学家如何认识世界。
比如1791 年,一位市民为了防止走在路上被水溅到,发明木轮马车,直到70年以后, 两轮车第一次以“自行车”的名字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而在此期间,乔治·斯蒂芬森终于驾驶上了他的“旅行者号”蒸汽机车,比自行更为复杂:
而在自行车命名的十多年后,卡尔·本茨的妻子已经成功驾驶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到100公里以外的地方。
尽管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在科学史上每前进一小步异常艰难,汽车最后被发明,很大程度上是第一位女驾驶员贝瑞塔·林格对试驾成功后对丈夫本茨的鼓励。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清晰明了地看到发明家们是如何一步一步改变世界的,也能观察到这些伟大发明背后得艰辛、以及好奇心的强大威力。
3、学会辩证看问题,客观评估历史和历史人物
名人故事中大多是记录他们的闪光点,但这套书在尊重史实的同时,让孩子能从多个不同角度更加客观的认识这些名人:
三国中的木牛流马由于原物失传,其真实结构已经无从得知,难得的是他将工程智慧转化为战略优势,帮助蜀军穿越秦岭栈道。比如,鲁班是我国古代建筑和木匠的鼻祖,比如木建筑的榫卯结构,木工工具中的钻、锯、曲尺、墨斗等都是由他发明的,这些工具的原理至今仍被沿用。
同时,其军事发明曾被用于战争,比如云梯、钩拒等,墨子曾以"非攻"思想反对其攻城器械,这使得公输班成为技术伦理讨论的早期案例——科技既可造福民生,也可能被用于杀戮。
此外,书中还有一些故事,打破了我们对名人们的固有印象:
比如提到柏拉图,我们第一反应是辩证法以及柏拉图学院“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的铭文,可能谁也想不到他为了让学生能够准时上课,发明了一种类似闹钟的“水钟”。
同时,柏拉图因其恩师苏格拉底被诬陷而选择服毒自杀后,果断退出政坛,放弃政治实践,转向理论构建。
而他最爱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因为理论分歧,最终从思想继承走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决裂。
这里不仅有哲学思想的传承与碰撞,还将哲学家们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展现的淋漓尽致。
此外,我们也能从中看到很多边形发展的名人们:
比如"超越凡人的智慧"的阿基米德,在数学方面,他是微积分、流体静力学的先驱,在物理方面,发现了浮力、杠杆原理,同时也是非常出色的发明家,在保卫叙拉古战役中为了保卫家乡,发明了起重机和投石机对抗罗马军队。
除了阿基米德,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也在多个领域有非常多的贡献,应用岁差,推动中国历法从经验向理论计算转型,同时参与过水磨、水碓(利用水力舂米的机械)的改进,间接促进农业加工效率。
4、保有好奇心、学会提问、学会思考
在AI时代,培养孩子多思考、多提问的习惯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比如ChatGPT可以快速生成答案,但问题的质量取决于人类的提问能力。
这本书中体裁多样,包括新闻报道、人物访谈、简讯、快讯、辩论、讣告等,培养孩子多元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从激发他们内心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影评:
简讯:
人物专访:
访谈:
同时,这些栏目的设置,对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打开视野都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对热点事件的报道中,会有摘要内容,对事件进行简要介绍,让读者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紧接着,再完整介绍具体的事件经过:
部分事件追踪板块,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清楚事件全部的因果关系:
同时,书中的文章角度新颖,还囊括很多讲述名人轶事的小栏目,让孩子在沉浸式阅读中吸收作文素材,学会思考。
比如:电话专利权之争,通过多人访谈的形式,让孩子们去思考,专利的存在到底是保护发明还是垄断发明的?
同时,也能看到一些哲人们的思想交锋,比如禅宗六祖惠能的经典公案是“风动,还是幡动”,看看什么是“心学”。
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孩子有兴趣了解哲学史、中西方的文化,这些名人的事迹也能鼓励孩子们多思考、敢提问。
分册介绍:
《好奇心时报,哲学家每天都在做什么?》「哲学册」讲了42位哲学大家:
“道家始祖”老子
儒家孔圣人
“开国儒师”顾炎武
“贤良之首”董仲舒
希腊三贤: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
“哲学的巨人”黑格尔无产阶级精神领袖马克思……
他们个人及所属流派的观点主张、思想碰撞都有,可以降低孩子哲学理解难度,理清千百年哲学发展史。
同时,书里面并不讲述艰涩的理论,而是通过讲述哲学家看似“荒诞”“古怪”的行为,让小读者明白这些名人是怎么样探索世界真相的,从而引导他们逐渐对哲学产生兴趣。
《好奇心时报,发明家每天都在做什么?》「发明册」,有35位发明家,他们“卷”发明创新,用创造力推动时代车轮滚滚向前:
分蔡伦:造纸术,知识传播
张衡:地动仪,预测地震
袁隆平:杂交水稻,挽救饥饿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宇宙探索
摩尔斯:长途电报,通信里程碑
威利斯:室内空调,告别酷暑
……
让孩子们看到这些人的发明是怎样影响历史、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书中还涉及到一些“无用”的发明,例如爱迪生的“电子投票计数器”等,从而让小读者们看到发明过程中的趣味、挫折,让小读者们真正明白创造的意义。
《好奇心时报,艺术家每天都在做什么?》
「艺术册」则由39位艺术家,带孩子见证不同时期的艺术流行,掌握世界艺术发展趋势、思考未来发展困境,让孩子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一次浇筑成型的青铜工艺品
文艺复兴:人化的神、肖像画
印象派、超现实主义风潮
2025年AI绘画可以取代手绘吗?
……
让孩子明白历史影响艺术创造,同时也理解艺术家在用自己的作品记录着这个发展的世界。
来源:养育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