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雨林深处,一种古老的人类语言将面临消亡……上世纪九十年代,年轻的人类学家唐·库里克只身走入这片热带雨林中位于一片沼泽地中央、人口仅两百的小村庄迦普恩,他为何要用三十年观察一门语言和一类人群的消逝?今晚为您推荐《雨林里的消亡》一书,有些消亡,无
主播读经典,陪您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我是商河融媒主播吕燕燕。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雨林深处,一种古老的人类语言将面临消亡……上世纪九十年代,年轻的人类学家唐·库里克只身走入这片热带雨林中位于一片沼泽地中央、人口仅两百的小村庄迦普恩,他为何要用三十年观察一门语言和一类人群的消逝?今晚为您推荐《雨林里的消亡》一书,有些消亡,无声却震耳欲聋。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当我住在迦普恩时,老拉雅告诉我,在他祖父的那个年代,雨林里到处都是形形色色的超自然生物。从被称为emari的长得像巨大鳄鱼的精灵,一直到生活在树冠上的调皮捣蛋的小矮人,什么都有。拉雅的祖父那代人会在雨林里和这些生物不期而遇,他们听从这些生物,用泰雅博语和它们聊天以示尊敬,每当感觉到它们在近旁,就送它们一些槟榔或烟草作为小小的供奉。
当拉雅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有一次他见到了一个小精灵。在雨林里散步的时候,他和朋友撞见了一个小人,那人吹着奇怪的口哨,隔膜和耳朵上打着长长的绳结作为装饰。拉雅和他朋友以为遇到了跟他们一样的小男孩,就追了上去——直到它直接跑上了一棵树。那个时候,两个小男孩才意识到他们追赶着的生物不是人类。他们转过身,以八岁小孩的极速逃回了村子。
回忆起这一次相遇时,拉雅怀念地笑了,然后开始严肃起来。今天没人见过森林里的精灵了,他用一种安静的困惑的语气跟我说。他猜,它们一定撤退了,要不就搬去了雨林的更深处,要不就划船去了海上。拉雅推测,森林里精灵们的离开是因为白人来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鳄鱼精灵和栖息在树上的小矮人感觉到村民们不再对他们感兴趣,也不再注意它们或向它们表达尊敬,就卷起包裹离开了。
那些曾经让村民们的雨林热热闹闹的超自然生物退场了,每当想到拉雅的这个故事时,我就会想到泰雅博语。
有的时候,我在想,也许终有一天迦普恩的村民完全没有抛弃泰雅博语。也许泰雅博语——经过几十年的无人问津、备受冷落而疲惫受伤,为未来的模样而郁郁寡欢……也许最终,是泰雅博语抛弃了他们。
作者简介:
唐·库里克(Don Kulick),1960年生于美国加州,后移居瑞典,1990年获斯德哥尔摩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林雪平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目前任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人类学特聘教授,香港大学英语学院讲席教授。曾撰写和编著十几部著作,涉及多个领域。他曾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巴西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进行过广泛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并获得过包括美国人文基金会学者、梅隆基金会客座教授和古根海姆学者奖等多项资助和荣誉。
主播简介: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