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代贵州词人姚崇光,才气宏达,造诣深醇,尽工尽善,比之以六朝庾子山,明代钱牧斋。姚氏的词,存量较丰,体制完备,题材多面,声律稳贴,被专家看作清代贵州词人殿军。观察姚氏平生,出于政治上不得志,转而专攻文艺,用功勤笃,又长期居处古都北京,常与经营古籍书画者周旋,本
一处己能让,凡名誉、地位、利益,与人相涉,退避不争。二处人无忌,于他人多思优长,隐其短失,口颂笔赞。三处事不苟,凭劳动以换生活,任事负责,治学严谨。
——王燕玉
清代贵州词人姚崇光,才气宏达,造诣深醇,尽工尽善,比之以六朝庾子山,明代钱牧斋。姚氏的词,存量较丰,体制完备,题材多面,声律稳贴,被专家看作清代贵州词人殿军。观察姚氏平生,出于政治上不得志,转而专攻文艺,用功勤笃,又长期居处古都北京,常与经营古籍书画者周旋,本身虽无力购置图书,但浏览却极广博。他过目的秘籍、孤本、法书、名画,不下几千种,因而蓄养富厚,才力又能发挥,故成就卓著。其中,以画和词、曲为最长。
姚华(1876-1930),字重光,别字一鄂,号茫父,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三十年(1904年)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他寓居北京莲花寺,习《说文》,好篆、隶,穷搜金石文字,比勘题识,早夜不休。那时,清廷腐败,他愤慨国事,乘朝议变法的机会得赴日本入法政大学深造,与湖南湘潭人周大烈同学。周见他勤苦追求强国学问,很相友好。毕业归国,姚氏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转邮政司建核科科长。而清政府改革虚假,乱象不可收拾,他官卑职小,无由施展抱负。不久清王朝告终,民国建立,他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又曾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他见议会变为争权夺利的场所,自己耻相角逐,便抛弃新学的法律政治,仍赁居破寺中重理旧业。他恣情于文艺,特别精擅绘画,每画大都题上自作的诗、词、曲,出售取资,维持生活。由于刻苦磨炼,造诣日高,驰誉中外,爱画者得他的一幅半缣,视为珍宝,收藏欣赏。但不幸连遭父母及子女的丧亡,加以北方军阀战乱不停,他贫困忧愁,就得了偏废的疾病,作画写字,只用一臂。1930年6月病卒,葬北京西直门外灶君庙姚山。其著作有《小学答问》《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自定诗、赋、词、曲、论著、杂文题曰《弗堂类稿》。
《弗堂类稿》共三十一卷,后得门人王伯群在南京印行,其中题跋最多,次为诗文词曲。1936年,贵州文献馆把他的词全部抽出,连同他临终前的《庚午春词》三十阕,《菉猗曲》北曲小令五十七支,北曲散套三套共二十九支,合编为《弗堂词》四卷,印入《黔南丛书》第四集。
姚重光的词小令比长调多,现存二百九十一阕中,小令一百八十七阕。此外,质量小令也比长调好,这里举几阕为例。
眼底湘波眉外山,眼情眉意有无间。未除豪气归难得,向老诗魂去复还。残梦续,懒云闲。秋风落叶又长安。从君闭户图衡岳,空忆先妃泪竹斑。
——《鹧鸪天·南眉既属写岳苍湘碧图,以诗来谢,酬之》
此词借为友人图写衡岳,抒发抑郁的情思,表达豪气虽存,功业无望,南归不得,重理文艺。巧妙地运用了秋风落叶,湘妃泪竹的典故,音韵悠然。
红树迎霜秋信早,苍岩近水明如扫,屋外山光天压倒。波淼淼,逢人为说严江好。江上扁舟人渐老,半生差幸鱼虾饱,来日风波来日了。烟袅袅,一篙刺荒汀蓼。
——《渔家傲·本意》
此词句句不离渔家的环境与生活,而“来日风波来日了”隐透出对时局无可奈何只好得过且过的心境,不着痕迹,韵昧充足。
登山临水赋初成,不辞强醉酒杯倾,浮生客梦短长亭。枰里江山谁胜势?劫余鸡犬自相惊,眼前风物异阴晴。
——《浣溪沙·和清真》
“强醉”“客梦”暗示自身是异乡潦倒;“枰里江山”暗示军阀混战;“劫余鸡犬”暗示百姓不宁;“风物阴睛”暗示时局变幻莫测。都用象征手法,可谓填词本色。
一般地说,词的体制长调较小令难写些,方法不能纯用比、兴,还须兼用赋绘,字句音节转换又多,衔接处一有粗硬语,就会气韵不贯。《弗堂词》是长调,稍差,现举两阕较好的。
红意填词,碧沉消睡,几回往事成尘?絮凉天客语,又暮色栖云。算惟有幽心未老,旧时词笔,勾梦堪温。试商量风月烟霞,描画柴门。望中秀野,称君家嘉树如人。甚道士栽桃,词人嫁李,犹自冬春。送目大荒何处?斜阳去也入无垠。剩天边乔木青青,疑滞湘魂。
——《扬州慢·为愔仲图松柏独秀斋,因题谱石帚》
此词一气回旋,读起来毫无窒碍,已见功夫在其中。用字如“絮”“又”“算”“试”“称”“甚”“剩”“疑”等,都很灵活。
临歧知是春归处。驿蓦岭,华生路。长芒短刺并遮拦,毕竟鉤春不住。粉红销尽胭脂融渭,春竟何时去?短长亭子销魂赋。恁无语,难分付。从离乡里几多春,华岁岁应如故。夕阳归马,开犹待我,人老谁留驻?
——《庚午春词·御街行·送春归生贵筑境内,花似蔷薇,野生沿途,春暮而华,华落春尽矣,故曰送春归。拟易安》
此阕写故乡特产,送春归,抒遣乡思,融情入景,托景宣情。花落春去,花又重开重落,春又重来重去,人却离乡多年,老了还未归乡。结尾使用拟人技巧,说花仍在等待离人回归,仿佛看见夕阳下骑着马归来了,哪知离人年老留驻他乡,不得返回。是谁造成的呢?没有答案,实际答不清楚,真是万千心绪,尽在这一问收束中,馀味无穷。
《菉猗曲》,是传存下来的姚氏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部分,体制都为北曲,度写是严格的,腔调无不合律。从文学角度论,有佳品,也有次品,这不奇怪,各家历来如此。其北曲小令五十七支里面,可分三种类型。一种是有衬字的,当行出色。衬字多者如《滚绣球·货郎且九转货郎几,元无名氏作,古今所诵,名氏不彰,作此咏之》;衬字少者如《乌夜啼·佛手仙心,酒情诗趣,题画》。一种是无衬字而曲语很纯,不致和词混淆的,如《太平令·升平如意题画》。还有一种是与词近似,可以说是不纯的,如《黑漆弩·题画和冯海粟》。
《菉猗曲》的北曲套数凡三套,现例举其最简单的一套四支,即《题渔家乐画扇·丁卯端阳戏作。宫扇画南传奇,不知何人撰清河王事》:“[双调新水令]佳时歌赏乐无边。会渔家不成筵宴。瓦盆村务酒,鱼米浪头船。一个高年。瓜葛帝王传。[雁儿落]醉醒各一天。生死何须算!无情东逝波,没眼飞来箭。[得胜令]楚国大夫贤。渔父楚辞篇。眼底人皆醉,杯中酒亦仙。陶然莞尔前生现。长眠今朝恰应弦。[随煞]无名青史风波汉。渔家有氏飞霞显。都莫问画里端阳甚人撰!”此套从形式说,严遵北曲规律,四支语句长短合度,一韵到底,平仄互叶。从内容说,既写渔家生活乐趣,又写宫扇清河王事,每一支都两两结合,而贯以流光易逝、贫富死生不必计较的情思。全套进发着散曲的气味,可使人领会专门化艺术的特色。“恰应弦”“有氏飞霞显”这两处词语略嫌凑合,不太自然,即所谓“露雕琢痕”,也是度曲家向来难免的,不过白璧微瑕而已。
王燕玉(1923-2000年),贵州遵义县人。1949年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先后在遵义豫章中学、遵义第四中学、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任教。1973年调贵阳师范学院历史系,任历史文选教研室、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1981年评为副教授,1988评为教授。王燕玉先生的研究领域涉及贵州古、近代史,贵州方志及中国文学史,中国古籍文献等领域,出版了《贵州史专题考》《中国文献综说》等专著,发表论文数十篇专题文章。参与编撰《贵州古代史》《贵州近代史》。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