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背景下,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锚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竞赛为突破口,构建起“制度赋能—资源聚合—师生共进—成果反哺”的全链条育人体系,鼓励和支持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取得了显著成效。仅2024年一
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背景下,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锚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竞赛为突破口,构建起“制度赋能—资源聚合—师生共进—成果反哺”的全链条育人体系,鼓励和支持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取得了显著成效。仅2024年一年,学校就斩获各类学科竞赛奖项271项,获奖师生735人,其中国际级二等奖1项,国家级一等奖8项,国家级二等奖26项,国家级三等奖42项,省级一等奖34项,省级二等奖79项,省级三等奖81项。
——政策筑基:分层管理与制度创新双轨并行。高新学院对学科竞赛实行分层分类管理,根据竞赛的级别、影响力和学科特点,将赛事划分为A+、A、B、C四类,制定差异化的资源匹配方案。国家级“互联网+”“挑战杯”等A+类赛事由校领导牵头组建专项工作组,确保资源优先投入。同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校级竞赛的开展。建立校级竞赛的孵化机制,对具有潜力的竞赛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推动校级竞赛向更高水平发展。通过校级竞赛选拔优秀选手,为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储备人才。近三年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累计投入专项经费超300万元,支撑“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互联网+”“挑战杯”等A+类赛事斩获多项大奖。
例如在2024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参赛团队获得Honorable Mention奖,简称H奖,即国际二等奖;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校参赛团队的参赛项目《点戏成金——同州梆子数字化文旅演绎先行者》荣获“秦创原”创新挑战赛道国赛“铜奖”。
(图一)国际Honorable Mention奖
(图二)国家级二等奖
(图三)国赛“铜奖”
同时由教务处考务办牵头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和管理办法,陆续出台了《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项目申报、过程监督、成果验收”全流程标准化管理,实现竞赛管理科学化、透明化。这一举措使得竞赛管理更加科学、高效,能够集中资源支持重点竞赛项目。同时,学校不断加强竞赛管理制度化建设,完善竞赛组织、报名、培训、参赛等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为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激励机制:教师激励与学生成长双向驱动。在教师激励方面,高新学院设立了专门的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奖励基金,对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指导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近三年合计140余万元。同时,将教师指导学科竞赛的成果纳入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体系,作为教师晋升和评优的重要依据。这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指导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学生,学校制定了完善的竞赛奖励政策。除了给予获奖学生奖金、荣誉证书等奖励外,还为参赛学生提供综合素质测评加分、优先推荐入党、优先推荐实习就业等机会。这些激励措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热情。
——资源整合:导师团队与平台搭建协同推进。高新学院教务处牵头组建了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竞赛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根据不同竞赛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包括赛前培训、赛中指导、比赛作品打磨和赛后总结等环节。通过定期举办讲座、研讨会、模拟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竞赛水平和应对能力。
(图四)西安科技大学副教授冯卫兵教授来校做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讲座
积极拓展校内外协同合作渠道,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科竞赛活动。一方面,企业和科研机构为学生提供实际项目和案例,使竞赛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另一方面,学校为合作单位输送优秀人才,实现互利共赢。此外,学校还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学科竞赛联盟和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竞赛平台和交流机会。
——竞赛教学:以赛促教与以赛促学双向赋能。以赛促教改革是高新学院近年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鼓励教师将竞赛中的优秀案例、创新方法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引导学生将竞赛成果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开展相关的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实现竞赛成果的最大化利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根据竞赛反馈的问题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学科竞赛,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还能够发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这种以赛促学的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图五)信息与科技工程学院“新科创 共潮生”大学生创新设计作品展
——体系革新:管理评估与竞赛宣传同步发力。高新学院进一步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将教师在学科竞赛中的指导成果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指标,激励教师积极投入竞赛指导工作。创新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对教师指导竞赛的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优化评价标准,从竞赛获奖数量、质量、学生参与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加大对学科竞赛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官方网站、官方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学科竞赛的重要意义、参赛成果和优秀经验。加强竞赛过程管理,建立健全竞赛过程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竞赛中出现的问题。积极组织各类校级竞赛活动,扩大竞赛的覆盖面和参与度,为更多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竞赛成绩的取得,不仅为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赢得了荣誉,也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获奖学生凭借竞赛经历和成果,在升学、就业等方面脱颖而出,受到了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的青睐。学科竞赛已成为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和亮点。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将继续坚持以赛育人的理念,不断完善学科竞赛工作机制,加大支持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END —
来源:考生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