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量消费量双破60年新低,中国需求骤降两成,葡萄酒业向何处去?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1 17:36 2

摘要:2024年,全球葡萄酒行业遭遇自1961年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系统性危机。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的数据显示,全球葡萄酒产量同比锐减4.8%至225.8亿升,消费量同步下滑3.3%至214.2亿升,二者均跌破60年最低水平。这一衰退不仅源于极端气候事件对全

2024年,全球葡萄酒行业遭遇自1961年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系统性危机。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的数据显示,全球葡萄酒产量同比锐减4.8%至225.8亿升,消费量同步下滑3.3%至214.2亿升,二者均跌破60年最低水平。这一衰退不仅源于极端气候事件对全球主要产区的毁灭性打击,更反映了消费市场代际更迭、经济通胀压力与贸易壁垒升级的深层矛盾。中国市场成为这场危机的缩影:葡萄酒消费量暴跌19.3%至5.5亿升,产量下降17%至2.6亿升,进口量虽反弹13.7%至2.8亿升,但高端市场依赖进口与大众市场低价倾销的割裂格局,暴露了本土产业转型的困境。

全球葡萄园:面积收缩与气候适应性挑战

酿酒葡萄加速退出及区域重构

2024年,全球葡萄园总面积连续第四年缩减0.6%至710万公顷,其中,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缩减速度是鲜食葡萄的2.3倍,反映出行业对气候风险的被动调整。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种植区,整体面积减少0.8%至320万公顷,西班牙(93万公顷,-1.5%)、法国(78.3万公顷,-0.7%)因频繁极端天气导致葡萄藤死亡率上升,而意大利(72.8万公顷,+0.5%)通过推广抗病品种(如桑娇维塞 Sangiovese)成为唯一增长的主要产区。

中国葡萄园面积稳定在75.3万公顷(-0.4%),结束了2000年-2015年期间年均4.2%的高速扩张期;美国加州面积缩减至38.5万公顷,较2013年峰值缩水15%,纳帕谷部分酒庄被迫改种杏仁等经济作物。

区域格局的剧烈分化在东欧尤为显著:摩尔多瓦(11.5万公顷)通过欧盟市场准入维持主导地位,俄罗斯(10.8万公顷,+2.2%)以政府补贴推动克里米亚产区扩张;亚洲的印度(18.5万公顷,+4.5%)逆势增长,而土耳其(40.2万公顷,-20%)受货币贬值与灌溉成本飙升冲击;南美洲的巴西(8.3万公顷,+1.6%)凭借热带气候适应性品种(如伊莎贝拉 Isabella)成为少数亮点,阿根廷(20万公顷,-2.4%)、智利(16.6万公顷,-3.2%)则因安第斯山脉融雪减少导致灌溉危机。

葡萄酒生产:气候灾难引发60年最低产量

北半球主产区遭遇毁灭性打击

极端气候导致全球葡萄酒产量降至225.8亿升(-4.8%),其中,欧盟减产3.5%至138.3亿升,为本世纪最低水平。法国(36.1亿升,-23.5%)创1957年以来新低,勃艮第与波尔多产区因春季霜冻与夏季连续强降雨,导致霜霉病感染率超40%,部分葡萄园产量损失达70%;意大利(44.1亿升,+15%)北方威尼托(Veneto)大区虽遭冰雹灾害,但普利亚(Puglia)与西西里(Sicily)产区耐旱品种(如黑曼罗 Negroamaro)推动增长,然而,总产量仍低于五年均值6%;美国(21.1亿升,-17.2%)加州遭遇历史性高温,索诺玛(Sonoma)与纳帕谷葡萄糖分异常率超40%,酿酒师被迫提前采收,以降低损失;中国是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2024年产量下降17%至2.6亿升。

南半球复苏乏力与库存危机

南半球总产量连续第二年创20年新低(45.8亿升,-3.6%)。阿根廷门多萨(Mendoza)产区部分缓解2023年旱情,产量回升23.3%至10.9亿升,但灌溉成本飙升挤压利润,马尔贝克(Malbec)出口均价下跌8%;南非西开普省(Western Cape)霜冻致灰霉病暴发,酿酒葡萄减产18%,总产量降至8.8亿升,创2005年以来最低;澳大利亚巴罗萨谷(Barossa Valley)暴雨引发真菌病害,尽管产量小幅回升5.3%至10.2亿升,但库存积压达历史峰值,低价抛售压力导致设拉子(Shiraz)批发价下跌12%。

葡萄酒消费:代际断层与传统市场崩塌

全球需求收缩至1961年水平

2024年,全球葡萄酒消费量下降3.3%至214.2亿升,创1961年以来最低值。传统市场普遍增长放缓:中国消费量暴跌19.3%至5.5亿升,自2018年年均减少2亿升;美国消费量下降5.8%至33.3亿升,Z世代转向精酿啤酒与即饮鸡尾酒(RTD)导致商超渠道销量减少12%;欧盟消费量减少2.8%至103.6亿升,老龄化与家庭消费收缩为主要拖累因素,法国(23.0亿升,-3.6%)与德国(17.8亿升,-3.0%)餐饮渠道销量分别下降8%与6%,西班牙(9.9亿升,+1.2%)通过低价散装酒内销策略,成为欧盟唯一增长市场。

局部市场韧性背后的结构性矛盾

2024年,俄罗斯消费量增长2.4%至8.1亿升,国产起泡酒替代进口推动需求超五年均值5%;葡萄牙消费量增至5.6亿升(+0.5%),餐饮复苏带动绿酒(Vinho Verde)销量增长8%;中国高端市场销量逆增12%,但大众市场占比达65%,消费两极分化显著。

国际贸易:量缩价稳下的生存博弈

品类分化与区域战略调整

2024年,全球葡萄酒出口量微降0.1%至99.8亿升,出口价值359亿欧元(-0.3%),均价稳定在每升3.60欧元。瓶装酒(50.8%)均价上涨1.9%至4.70欧元/升,但销量下降1.8%;散装酒(34.7%)量增3.3%,均价上涨6.3%至0.80欧元/升。

智利(7.8亿升,+14.4%)、澳大利亚(6.5亿升,+6.9%)通过低价策略抢占东欧与东南亚市场;意大利以普罗塞克(Prosecco)起泡酒为核心驱动,出口量增长3.2%至21.7亿升,但均价仅3.73欧元/升,较香槟低58%;法国勃艮第特级园(Grand Cru)拍卖价上涨25%,但香槟出口额下降6.5%;中国进口量结束六年下滑趋势,反弹13.7%至2.8亿升,瓶装酒占进口价值的90%,进口总额达15亿欧元(+37.6%)。

行业未来:在气候与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寻求转型

2024年,全球葡萄酒行业面临的挑战揭示了深刻的转型需求。产量与消费量双双跌至196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反映出气候变化的持续影响(如霜霉病的广泛传播)与消费习惯的结构性转变(如年轻消费者偏好变化),正在重塑行业格局。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其消费量暴跌19.3%至5.5亿升,产量下降17.0%至2.6亿升,同时,进口量反弹13.7%至2.8亿升,这一矛盾现象凸显了本土产业面临的转型压力。

国际贸易数据显示,尽管出口量微降0.1%至99.8亿升,行业仍通过提升均价(瓶装酒上涨1.9%至4.70欧元/升)维持了359亿欧元的出口价值。这印证了OIV报告的核心观点:在低产量时代,价值链重构将成为关键——从对抗气候变化转向适应气候韧性,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正如报告所述:“行业的未来将取决于能否在气候压力与市场变革中找到新的平衡点。”(资料来源: OIV《2024年全球葡萄与葡萄酒行业报告》)

来源:华夏酒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