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创意点亮新媒体,以热忱书写青春怀揣对新媒体领域的向往作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李欣语致力于创意传播与技术融合将时代热点转化为鲜活内容让传统故事在数字平台焕发新生她以卓越的学业成绩、丰硕的实践成果和坚韧的探索精神成为2024年度国家奖
用创意点亮新媒体,以热忱书写青春
怀揣对新媒体领域的向往
作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22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
李欣语致力于创意传播与技术融合
将时代热点转化为鲜活内容
让传统故事在数字平台焕发新生
她以卓越的学业成绩、丰硕的实践成果
和坚韧的探索精神
成为2024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在热爱的领域深耕,用创意打破传播边界
连续两年学业成绩稳居专业前列
李欣语先后斩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特等奖学金
并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广赛)中
获省级三等奖、全国优秀奖
李欣语坦言:
“这个专业最吸引我的,
是它能将创意与技术深度融合,
打破传播的边界。”
在她眼中,多数“新媒体人”
具备“思维敏锐、创意无限、执行力超强”的特质
大二时运营新媒体账号的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她与团队捕捉到“魔术花送老师”的热点
迅速策划“寒冷早八变魔术,
温暖老师一整天”的创意视频
从道具准备到拍摄执行,团队分工协作
最终视频收获大量点赞与转发
这次实践不仅验证了热点捕捉的重要性
更让她感受到“团队协作愈发默契”
在挑战中突破,以学习的心态坚韧启程
国奖的竞争过程堪称一场“硬仗”
从材料准备到答辩展示
每一个细节都需反复打磨
面对各个学院同样勤奋进取的同学
她坦言,曾倍感压力
但老师的鼓励和信任让她明白
与其焦虑结果,不如专注过程
最终她抱以“学习”的态度
以从容的姿态完成脱稿答辩
这份荣誉对她而言,既是认可,更是鞭策
“它提醒我,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奖项本身,
而在于过程中积累的勇气与韧性。”
图为李欣语(右四)作为团支书参加院部红旗团支部评优答辩
在多元角色中成长,用平衡的艺术高效执行
身兼班级团支书、院学生干部、
融媒体中心记者等多重身份
“时间管理”与“高效执行”——
是李欣语的平衡实践与学业的秘诀
每一次成功解决问题
每一次认真完成任务
她十分有成就感
李欣语在不同角色中灵活切换
每个角色赋予她不同的职责
让她学会了如何协调资源、合理分配时间
“效率优先,学会排序。”
学业课程是她的“第一优先级”
而课外实践则按紧急程度灵活分配时间
从赛场到田野,在实践中淬炼成长
李欣语的履历中闪耀着多项亮眼成绩:
“芙蓉学子·榜样力量”社会实践奖、
大广赛省级三等奖及两项全国优秀奖等
累计获得
国家级荣誉2项、省级荣誉2项、校级荣誉11项
2024年9月荣获
怀化学院融媒体中心“优秀记者”称号
累计产出新闻稿20余篇,其中省级及以上3篇
其中,在贵州“三下乡”的调研经历令她难忘
团队原计划前往黄桃园拍摄素材
却因山路崎岖险些搁浅
在带队老师的全力支持与帮助下
他们克服困难完成拍摄
并参加了当地的篝火晚会,体验到风俗民情
尽管烈日炎炎,蚊虫肆虐
但看到成品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她感慨,“这段经历教会我:
真正的成长,往往藏在咬牙坚持的瞬间。”
spring is coming
在高压中纾解,用乐观与细腻点亮人生
李欣语的解压方式简单又充满烟火气:
探店拍照、与朋友分享美食、
用音乐和阅读治愈疲惫
而“佛系+INFP+棉花”的自我形容
则是对她性格的概括——
佛系的乐观心态感染他人
细腻的感知力助力团队协作
“棉花”般的亲和力让她成为伙伴中的粘合剂
以亲和凝聚团队
以细腻感知生活
以淡定应对挑战
向内建立,向外探索“生命的意义
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
李欣语鼓励学弟学妹们勇敢尝试,拒绝自我设限
别让“想”困住脚步,“做”才是答案
保持好奇心,在每一次实践中建构更好的自己
“优秀,是敢于将梦想照进现实,
并在每一寸光阴中为之耕耘。”
从课堂到赛场,从城市到乡野
李欣语将以镜头记录时代
用行动诠释新时代新青年的担当
期待她在未来的道路上
继续以镜头为笔,书写属于自己的绚丽篇章
采访:卿芸
封面来源:冉宇君
责任编辑:卓 东
一审:卓 东
二审:吴晓丽
三审:杨若邻
怀化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怀化学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