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5日,中央网信办正式启动为期三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直指短视频生态中的顽疾,旨在净化网络环境,保护网民权益。
4月15日,中央网信办正式启动为期三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直指短视频生态中的顽疾,旨在净化网络环境,保护网民权益。
图片来源:中央网信办
根据官方通知,以下四类违规内容将成为重点打击对象,创作者需赶紧自查,删除违规作品,不然将面临轻则限流,重则封号的处罚。
图片来自网络
此外,制造低俗冲突(如打架斗殴、骚扰路人)或包装“成功人士”人设收割流量的内容也将被清理。
案例:某网红编造“贫困学子跪求学费”视频,后被曝账户躺满打赏收益,此类行为将面临封号及法律追责。
利用换脸、变声等技术伪造不实信息的行为被明令禁止。例如,有的人恶意拼接视频片段编造“家庭暴力”、“职场黑幕”吸引眼球,或冒充专家发布虚假经济、医学类“科普”,煽动社会焦虑。此类内容不仅误导公众,还可能挑动群体对立,严重破坏了网络秩序。
提醒:平台将强化技术审核,对“标题党”和模糊时间地点的虚假信息重点打击。记住,你再强的技术,能超过平台吗?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两年户外直播流量巨大,于是不少主播以“户外搭讪”“相亲撩妹”为噱头,诱导路人说出隐晦色情内容,或在视频标题、画面中植入性暗示元素的行为均属违规,一旦发现必将严查。例如,某东北头部主播在海南直播时,为了博取流量,编造尾随陌生女性进行骚扰对话剧本,甚至采用挑逗、调戏的下流手段,后被网友投诉举报,最终被行政拘留,并且其账号被平台封禁。
图片与文章无关
部分主播利用“中医养生”“快速致富”等话术诱导老年人非理性消费,将传统的手段引入到互联网,或名义上是科普AI,不断贩卖焦虑,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卖课。此类内容也将是本次行动的整治重点。此外,还有哪些假借“行业揭秘”编造虚假测评,或通过煽情标题(如“我被封杀了”)引流卖货。这类营销往往瞄准弱势群体,割穷人的韭菜,社会危害极大。
图片来自网络
平台责任:需优化算法推荐,严控违规内容传播,并公开典型案例形成震慑。据了解,不少自媒体平台已经开始行动了。来源:老汤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