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一边产品商业化亟待资金注入,另一边苦于独立上市无望时,一场资本运作就此发生。只不过,这一次的特殊性在于,其是港股18A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反向并购的第一例。(港股18A,即香港交易所《上市规则》中“主板上市规则”的第十八条A章中,允许未盈利和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
作为昔日明星生物科技企业,嘉和生物上市4年至今仍未盈利,而亿腾医药作为国内头部CSO企业已四次提交上市申请,均未成功上市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董琳
当一边产品商业化亟待资金注入,另一边苦于独立上市无望时,一场资本运作就此发生。只不过,这一次的特殊性在于,其是港股18A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反向并购的第一例。(港股18A,即香港交易所《上市规则》中“主板上市规则”的第十八条A章中,允许未盈利和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条款。 )
日前,嘉和生物药业(开曼)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嘉和生物,证券代码:嘉和生物- B,06998.HK)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摩根士丹利和浦银国际为新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
去年10月,嘉和生物发布公告称,亿腾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亿腾医药)通过换股方式反向收购嘉和生物,合并后公司将更名为“亿腾嘉和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亿腾嘉和)。按照此前协议,亿腾医药以6.77亿美元估值与嘉和生物1.97亿美元估值实施换股合并,合并后原亿腾医药股东占比77.43%,原嘉和生物股东占比22.57%,亿腾医药实际控制人倪昕,将成为亿腾嘉和的控股股东。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作为昔日“明星”Biotech(生物科技企业),嘉和生物上市4年至今仍未盈利,而亿腾医药作为国内头部CSO(合同销售组织)企业已四次提交上市申请,均未成功上市。此次并购,会是一场完美的“双向奔赴”吗?
嘉和生物-B上市以来股价走势情况(港元/股)
嘉和生物:尚未盈利,现金流告急
公开资料显示,嘉和生物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乳腺癌、肺癌、胃肠道肿瘤以及血液肿瘤等肿瘤领域的创新药开发。2020年,嘉和生物登陆港交所上市,股东包括高瓴、康恩贝、沃森生物,淡马锡、高盛、黑石以及泰格医药旗下的观由资本等。
上市之初,嘉和生物拥有十余条在研管线,其中生物类似药英夫利昔单抗(GB242),PD-1药物GB226以及HER2靶点药物GB221为核心管线,但截至目前,只有英夫利昔单抗获批上市。据公司披露,目前另外两款产品的内部持续开发已暂停,还在等待进一步评估发展战略和资源分配。其中,GB226于2023年6月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拒批,成为国内首个被拒批的PD-1药物。
雪上加霜的是,英夫利昔单抗在上市后就迎来了集采,未能给嘉和生物带来可观的收益。由于其他产品基本都处在临床阶段,公司只能依靠BD合作、内部控本等手段来维持运营。
Wind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嘉和生物累计净亏损超过23亿元,已经接近IPO的募资额(26亿港元)。由于持续亏损,该公司账面现金也从2021年末的22.01亿元降至2024年年末的10.59亿元。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当前,差异化口服CDK4/6抑制剂来罗西利(GB491)是嘉和生物最有可能获批上市的产品,该公司已于今年2月28日正式向NMPA递交来罗西利新药上市申请(NDA),并于3月13日获得正式受理。
嘉和生物表示,董事预期GB491商业化在即,需要有强大的商业能力来把握着一切可能的市场机遇。此外,公司的其他药品亦处于临床开发阶段,需要有强大而持续的现金流支援该阶段研发工作,并需要为后续产品推出加强其商业化能力,以使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医药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在二级市场,在核心产品商业化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嘉和生物近年的股价呈现明显的下跌走势。
2020年10月7日,嘉和生物上市首日开盘价为29.2港元/股(不复权,下同),较发行价上涨21.67%,盘中最高触及32.2港元/股,市值超140亿港元,但这成为该公司上市至今市值最高的一天。此后几年,嘉和生物股价持续震荡下行,最低时曾一度触及0.85港元/股。截至2025年4月17日收盘,该股报2.06港元/股,市值萎缩至11亿港元。
2018年至2024年嘉和生物净利润情况(亿元人民币)
亿腾医药:上市受阻,急于转型升级
亿腾医药则成立于2001年,公司产品专注于抗感染、心血管及呼吸系统治疗领域,其中三款核心原研产品稳可信、希刻劳和亿瑞平已经实现商业化。2015年,亿腾医药开始布局创新药管线,从Amarin公司引入的唯思沛,以及从日本盐野义制药引入的稳可达,目前均已上市。
作为一家CSO企业,亿腾医药持续推进市场扩张。截至2024年6月30日,该公司拥有超过900名销售代表,遍布国内30个省份,覆盖超过1.2万家医院,包括约2000家三级医院、2000家二级医院以及超过1.2万家药房。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亿腾医药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74亿元、23.04亿元和25.46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3.06亿元、3.08亿元和3.88亿元。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近年随着两票制、带量采购等行业政策推行落地,CSO公司业绩空间缩水,谋求转型已成为亿腾医药的必然选择。对于此次收购,亿腾医药表示,公司看中嘉和生物在靶点发现和临床转化方面的专业积淀,这将加速其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更为关键的是,尽管业绩保持稳定增势,亿腾医药在上市进程中却屡屡受挫。该公司曾分别于2020年9月23日、2021年3月29日、2021年12月15日及2023年6月23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均未果。其中,2021年6月,亿腾医药曾通过港交所聆讯,但该公司未在期限时间内开启招股。
业内有分析指出,通过反向并购嘉和生物,亿腾医药不仅能够规避IPO的诸多不确定性,还能借助嘉和生物的研发资源和创新药管线,提升自身的市场价值。
不过,考虑到嘉和生物与亿腾医药合并后的新公司股东结构,以及亿腾医药此前未能通过IPO上市,联交所可能会对此交易进行更深入的审查。此外,合并后的公司将包括多家知名投资机构作为股东,这可能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未来的融资活动产生影响。
来源:新浪财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