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泰山这个赛季的阵容,像极了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看似豪华,但总有一处哗哗漏水。
这场比赛,单讲足球是不客观的,不讲足球,同样不客观。
那就一半一半吧。
先说足球。
山东泰山这个赛季的阵容,像极了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看似豪华,但总有一处哗哗漏水。
全队身价排中超第二,前场外援个个都是-核武器-,中场三后腰能攻善守,可一到后防线,画风突然变成-拼多多凑单-。
左后卫刘洋的状态像过山车,右后卫的位置更是直接开启了-盲盒模式-,每场都能抽到新面孔。
前七轮比赛,右后卫位置上足足换了七个人,比超市促销的轮换速度还快。
王彤、高准翼这些正牌右后卫全躺在病床上,只能让石柯这种中卫过来顶班。
最离谱的是连前锋吴兴涵都被赶鸭子上架,结果对阵国安时直接上演-红牌套餐-,把球队坑进深渊。
这场景像极了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平时不烧香,关键时候只能硬着头皮乱来。
崔康熙这个韩国老帅倒是想了个妙招:用五外援加三后腰的超强攻击群,直接把对手按在半场摩擦。
这套打法打弱队确实管用,连续三场零封对手。
但遇上国安这种老油条,右后卫的窟窿就像被放大镜照着,国安球员专门盯着这块短板猛锤。
吴兴涵被罚下前,国安扳平比分的进球,正是从他镇守的右路撕开的口子。
再说说那个引发争议的红牌。
吴兴涵当时明显还没从伤病中恢复,动作慢得像开了0.5倍速。
但教练组有什么办法?替补席上坐着的史松宸、卢永涛,上场后的表现还不如小区保安大爷。
这场景让人想起手机没电时拿充电宝救急——结果发现充电宝自己也没电了。
现在聊聊足球之外的故事。
比赛前一天,6000名山东球迷包下高铁杀向北京,工体看台瞬间变成橙色的海洋。
这阵仗让我突然想起29年前的魔咒——1996年足协杯决赛,5000山东老乡进京助威,结果被国安教做人。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这次远征军数量破纪录,结局却像复刻了当年的剧本。
北京工体这地方邪乎得很,特别是遇上重大节点。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期间,泰山在这里栽跟头;2014年APEC会议前夕,又在这里吃瘪。
这次六千球迷的阵仗,直接把比赛升级成-面子工程-。
你品品这规律:但凡碰上能上新闻联播的大事,泰山在工体基本就得认栽。
这不是,而是某种微妙的-主场Buff-。
裁判唐顺齐的表演也值得细品。
这位成都籍主裁处理红牌时,活像刚入职的新手会计做账——第一张红牌反复核对VAR,第二张就草草了事。
等到国安3-0领先,突然给主队也发张红牌找平衡。
这种操作,像极了菜市场大妈称重时偷偷添把葱——表面看着公平,里子还是人情世故。
最让人唏嘘的是崔康熙的变化。
当年那个在场边暴跳如雷的韩国铁帅,现在淡定得像在公园遛弯的大爷。
眼看败局已定,他直接换上新人练兵,心思早就飞到下周对阵申花的关键战。
这种转变,像极了年轻时怼天怼地的摇滚青年,中年后开始泡枸杞养生——不是认怂,而是学会了在规则里跳舞。
说到底,中国足球从来不只是22个人追着球跑的游戏。
这里有传承29年的恩怨局,有看不见的场外博弈,还有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球场-。
泰山输掉的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在特殊时间、特殊地点必须完成的-仪式感-。
就像老北京涮羊肉必须配麻酱,有些规矩,不是靠实力就能打破的。
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崔康熙开始学中国的人情世故。
当韩国教练学会在工体-认栽-,当中超金哨的判罚总带着找补的痕迹,当球迷远征变成某种宿命轮回——这些都在提醒我们:在中国足球的江湖里,竞技永远要给-更大的局-让路。
这不是悲观,而是看清现实后的清醒。
不过生活总要继续。
泰山队员已经收拾行李返回济南,准备和申花的硬仗。
工体的这次挫折,就像手机突然死机——重要的不是纠结为什么黑屏,而是赶紧重启再战。
毕竟在这个江湖里,真正的强者不是永远不摔倒,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爬起来继续跑。
来源: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