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盖闻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章承千古,浩荡寄丹青。夫书者,圣贤之心迹,造化之玄钥。展卷则风云入怀,掩卷则星斗在握。自结绳记事至竹简成册,从缣帛传书到活字印刷,文字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薪火,绵延不绝。今作《读书赋》,以彰斯文之盛,以励后学之志,探寻书中无尽的天地与
读书赋
序
盖闻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章承千古,浩荡寄丹青。夫书者,圣贤之心迹,造化之玄钥。展卷则风云入怀,掩卷则星斗在握。自结绳记事至竹简成册,从缣帛传书到活字印刷,文字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薪火,绵延不绝。今作《读书赋》,以彰斯文之盛,以励后学之志,探寻书中无尽的天地与智慧。
其一·书卷之始
混沌初开,苍颉造字而鬼神泣,自此文明之光划破蒙昧的长夜。远古先民以龟甲兽骨为纸,刻下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与探索,甲骨文的神秘符号,似是与神灵沟通的密码;西周时期,竹简汗青盛行,刀笔吏精心镌刻,《尚书》记载着上古圣王的治国之道,《春秋》蕴含着微言大义的笔法,字字句句皆是历史的回响。
至汉代,缣帛与竹简并行,墨香四溢。司马迁耗尽毕生心血,在竹简上书写《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吞吐着秦汉的雄浑气象。而蔡伦改良造纸术,让文字的传播如江河入海,一发不可收。魏晋南北朝时,书法艺术与书籍相得益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文学佳作,更是书法瑰宝,其书风飘逸洒脱,如行云流水,让后世之人在欣赏文章之美的同时,也沉醉于书法艺术的魅力。
书之为物,纳山河于方寸,藏古今于尺牍。韦苏州“窗竹影摇书案上”的闲适,陶渊明“乐琴书以消忧”的恬淡,皆以书为舟,渡尘世之迷津,在书中寻得心灵的栖息之所。
其二·读书之乐
晨起临窗,晨光微露,一盏清茶,一本《论语》,与孔子对话,聆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教诲,感受儒家的智慧与仁爱;夜阑秉烛,月光如水,翻开《庄子》,跟随庄子逍遥于天地之间,领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超然境界。
读《史记》,仿佛置身于金戈铁马的战场,看见项羽破釜沉舟的豪迈,听见垓下之围的悲歌,铁马冰河入梦来;诵《离骚》,则与屈原一同漫步于兰草芬芳的山野,感受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香草美人盈袖,皆是他高洁品格的象征。
李太白醉揽明月,诗兴大发,其诗歌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不息;苏子瞻笑对江风,在赤壁之下,感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尽显旷达之趣。更有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其诗,如临其境,仿佛看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色;李清照词里含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道尽人生的悲欢离合。一书在手,万境皆通,可领略世间百态,品味人生百味。
其三·读书之志
昔者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在寒夜中借微弱之光苦读,他们不为功名,只为追求大道,探索知识的奥秘。范仲淹少年时断齑画粥,生活清苦,却心怀天下,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志豪言,以天下为己任,将读书所得化为济世安民的行动。
王阳明格竹七日,虽未得竹子之理,却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中,终悟“心外无物”的哲学思想,开创了阳明心学,影响深远。书中有匡时之策,字里藏济世之方。商鞅在书中研习法家思想,制定变法之策,使秦国走向强大;张居正熟读经史子集,推行一条鞭法,改革弊政,挽救明朝于危难之中。读之愈深,则志愈高;志愈高,则行愈远,读书能让人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四·读书之境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对书中的世界充满好奇与向往,只能窥见一斑,却已被深深吸引;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历经世事沧桑,对书中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能从书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人生;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已看透人生百态,读书不再局限于文字表面,而是与先贤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岁月的沉淀。
初时读书,句句求甚解,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而后随着阅历的增长,篇篇见本真,能领悟书中的精髓。渐渐发觉,书非书也——乃先贤之低语,岁月之回声。读至忘情处,忽见颜回在陋巷中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其安贫乐道的精神令人敬佩;嵇康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曲终人散,绝响犹存,其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流传千古。此中真意,岂在文字乎?在于心灵的触动与升华。
其五·读书之叹
嗟乎!今人耽于声色之娱,溺于功利之途,书卷蒙尘久矣!岂不知黄金屋易朽,颜如玉易老,惟书中之智不朽不灭。昔董遇提倡“三余”读书,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的时间刻苦学习;欧阳修“三上”成文,在马上、枕上、厕上构思文章,争分夺秒地读书写作。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能勤奋读书,取得卓越的成就。
反观今人,生活条件优越,却往往忽视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能开启智慧,明理守礼。通过读书,我们能了解历史的兴衰更替,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能学习道德规范和礼仪制度,成为一个有修养、有品德的人。读书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为何不能效仿古人,发奋读书呢?
结语
书山苍苍,学海茫茫。愿携一卷,与古人坐对,聆听他们的教诲,感受他们的智慧;愿守一灯,照来日方长,在读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探索未知的世界。赋成掷笔,忽见窗外云开,恍有朗朗书声破空而来——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让我们以书为友,在书的海洋中遨游,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承文明,开创未来。
乙巳年暮春
作者简介
任天义:笔名,碧溪。1956年生,陕西乾县人,大学文化,中华全国新闻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陕西日报特约记者、评报员,咸阳日报.周末刋责任编辑等。2005年9月在盛世中华第六届征文获金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受到国家领导接见合影留念。2024年6月在全国古树公园征文中获散文三等奖,同年10月在北京第九届“风雅古韵怀”大赛中获大奖。创作获国家北京有关部门和省市奖50多次。
来源:8854690142176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