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之谜:住梨香院,加封贤德妃,蘅芜居士就是曹雪芹?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2 08:15 2

摘要:薛宝钗是在第三回书中暗出场的,紧随“林代玉抛父进都京”而来到了神京,这就为钗黛合一埋下了伏笔。第四回,薛宝钗明出场,书中说:“(薛姨妈)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薛宝钗是在第三回书中暗出场的,紧随“林代玉抛父进都京”而来到了神京,这就为钗黛合一埋下了伏笔。第四回,薛宝钗明出场,书中说:“(薛姨妈)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书中交代,“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薛宝钗进京,是为了“待选”。那么,宝钗选中了吗?这篇文章就从薛宝钗“待选”之事说起。

第二十七回的回目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戏蝶者是薛宝钗,葬花者是林黛玉,薛宝钗便是“杨妃”,林黛玉也是杨妃,李白“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写的就是杨妃。所以,这只“飞燕”在秦可卿卧房的大金盘中舞过,大金盘又装过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太真即杨玉环杨贵妃。

薛宝钗是杨妃,他肯定是选中了。很多读者问,薛宝钗能入宫待选 ,林黛玉同为仕宦名家之女,为何就被“待选”呢?这回书的回目就解答了这样的疑问,林黛玉当然也参加待选了,而且,也是“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

黛玉的事放在一边不讲,这里专说薛宝钗。

原著中,才选凤藻宫的是贾元春,加封贤德妃的也是“咱们家大小姐”,为何薛宝钗也是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呢?原来,书中有“钗黛合一”,同样有“钗元合一”等等,《石头记》就是“千皴万染”的笔法。为何这里有“钗元合一”呢?

元妃省亲点戏,其中有一出《乞巧》,脂批“《长生殿》,伏元妃之死”。《乞巧》隐写的是杨贵妃之死,而薛宝钗就是杨妃。以《长生殿》之《乞巧》一折隐伏元妃之死,又涉及到巧姐,这里还有“元巧合一”。也就是说,元妃之死将隐伏在薛宝钗、巧姐的故事中,当然,也隐写在林黛玉等人的情节中。

书中没有写贾元春“待选”而是以薛宝钗暗伏一笔,又以“杨妃”串成了一个完整的“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的故事情节。所以,薛宝钗入京待选是选中了的,林黛玉当然也选中了。不然,为何说黛玉是“飞燕”呢?

凤,无疑隐写的是凤阳,金陵十二钗中以王熙凤为总寓意。“凡鸟偏从末世来”,指的是大明以及南明末代皇帝,也指的是末代靖江王,他们的祖贯都是“凤”。

第三回中,王熙凤出场时有这样一笔描写:“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一双丹凤三角眼”,凤阳原名钟离,朱元璋几易其名,最终以凤凰山之阳取“丹凤朝阳”之意,改名凤阳。五凤,就指的是朱明“水木火土金”五德字辈。因此,贤德妃的“德”,其一寓意就是指的大明五德。

藻,水草,水,指的是朱明水字辈皇帝,“开辟鸿蒙”者就是洪武。所以,“凤藻宫”指的是大明皇宫。

贤,多才也,才与材通,“无材可去补苍天”,八大山人自说没有德才做大明皇帝,以补大明周天之缺。薛林判词:“可叹停机德,堪嗟咏絮才”,都是写的“贤”。

德也是“贤”,《说文解字》:“德,昇也”,又“登也”,德在《石头记》中就是升位登基的意思。薛宝钗写的是大明皇帝,但凡谥号中有“德”字者,便都是贤德妃,比如朱元璋、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等等,其中还专指崇祯,朱由检字德约。检,拣选,检有“选”的意思,所以,薛宝钗“待选”就隐伏了“画梁春尽落香尘”,也就是崇祯之死。

薛宝钗、林黛玉判词原本就是一部大明兴亡史,从“孟母三迁”隐写朱元璋钟离老家三次迁居,一直写到朱由检、朱由榔,以及两个末代靖江王“玉带林中挂”的历史,这些皇帝都是自缢或者被缢杀的结局。

问题是,薛宝钗隐写的是大明皇帝,为何是“妃”呢?这其中的寓意有两解:其一,以“女”喻大明。《晋书·天文志》中说,朱元璋他家是在牛女分野,故而,《石头记》就写了个巧姐。七月初七日,正是牛女相会之日。

大明得姓先祖是曹安,又称晏安,其中有“女”。朱棣藩地在北方玄武之地,因而自称玄武转世,女,就是玄武(龟蛇)之身,大明都城便多以“安”命名。

其二,潇湘妃子隐写了石涛身世。石涛曾经说自己“不知是男是女”,“吾道清湘岂是男”,不是男,那就是“非子”。邢岫烟说妙玉:“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骂的也是石涛与八大山人。

当然,邢岫烟首先骂的是曾经出家又还俗做了皇帝的大明太祖,女,也是指的北方玄武,男则是“南”的谐音,隐写的是南明。

第四回末尾说,薛宝钗一家住在了荣国府“东北角上梨香院”,这梨香院原本是荣公暮年养静之地,“小小巧巧,约有十余间房屋,前厅后舍俱全”。梨香院之一寓意,写的是大明孝陵,孝陵就在金陵皇城的东北角上——这件事,咱们今后再细讲,这里专讲薛宝钗住梨香院之事。

梨香院首先谐音“离香缘”,薛宝钗迁居离开了“香橼”。那么,什么是“香缘”呢?贾元春弓弦上挂的是香橼,也称佛手,这就有非常明确的寓意了,佛,指的就是曾入佛门的大明太祖,《西游记》就写作“佛祖”。

香橼是“香缘”的谐音,也是书中所写之“夤缘(因缘)”,宁国公名贾演,荣国公名贾源,去掉水字边就是“寅缘”。什么意思呢?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尝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时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也”。

这段记载,就是四大名著中的“天香”,《石头记》中的冷香丸、冷子兴。薛宝钗吃的是冷香丸,专对冷子兴岳母周瑞家的说冷香丸,因此,宝钗有大明太祖的隐喻。

宝钗一家“离香缘”,寓意大明迁都,更是隐写了南明藩镇播迁,远离了朱家故土。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以杨贵妃之死隐写宝钗之死。杨贵妃因安史之乱随唐明皇避难蜀中,走到马嵬坡时,六军哗变,将杨贵妃缢杀于佛堂梨树之下。因此,薛宝钗住进了梨香院。

南明朱由榔于康熙元年四月二十五日,被吴三桂缢杀于昆明篦子坡金蝉寺佛堂,康熙属马,正巧与马嵬坡之“马”暗合。“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杨妃扑蝶,飞燕葬花都在这一天。“至次日”,就隐含了四月二十五日。

吴三桂在书中主要以夏金桂喻,所以,夏金桂做了薛宝钗的嫂子。嫂,女叟,“女”的寓意已讲,叟,即畸笏叟之“叟”,古字做“叜”,寓意火灾。吴三桂缢杀朱由榔,又以柴薪之火焚化,是“回首相看已化灰”的结局。灰,在书中又写作“雪”,“丰年好大雪”,薛家隐写的是朱明大结局,薛宝钗乃“山中高士晶莹雪”,故而是“乞巧伏宝钗之死”。

大观园不是写的哪家园林,更不是袁枚谎称的随园。袁枚犹如今之文旅达人,蹭名著而宣扬自己的随园,不足以为《石头记》大观园之凭。

大观园事还得细讲,这里只说一点:大观园集大明历代皇帝龙兴之地,以及大明帝王陵,对应的就是太虚幻境。这里,且以薛宝钗蘅芜苑为证,简要说说。

“蘅芜”去草字头就是“衡无”,衡,指的是衡州,无,即无稽崖的“无”,此“无”谐音“吴”,指的是大明朱氏得姓先祖曹挟之祖吴回祝融,大明国号就出自“融”,荣国府之“荣”就是祝融之“融”的谐音。为此,朱元璋自称吴王建“吴元年”。

吴回死后葬在了衡州衡山祝融峰,而朱明最后一帝朱由榔则出自衡州桂王家——这就是薛宝钗所住大观园蘅芜苑的寓意,宝钗雅号“蘅芜居士”,也是指的朱由榔。

林黛玉是草胎木质,寓意朱姓出自曹姓,象征的是桂林靖江王与大明木字辈皇帝。薛宝钗之“蘅芜”同样是草胎木质,这是钗黛合一的又一寓意。

前面的文章讲过,吴回是邾国先祖,也是楚国先祖,即曹雪芹的“芹”。朱元璋是大明第一“芹”,朱由榔是朱明最后一“芹”。因此,薛宝钗即“曹雪芹”,蘅芜居士的最后结局就是“一捧雪”。

简说薛宝钗,同样也是点到为止,要更深层次讲明白这个人物,还需细解判词与书中的情节。此处按下不表,且待书中再言。

来源:绿野萍踪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