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便携式血糖仪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指尖血糖检测仪器,大多数采用干试纸检测模式。采集方法是用酒精消毒指尖位置,使用采样器轻轻刺破皮肤,让末梢血自然流出后,将测试条上的吸血区域对准采样点,血液会自动吸入测试条中,仪器通常会在几秒内自动读取血糖数值。
门诊中,经常有孕妈询问:
为什么我在家测的指尖血糖和医院静脉抽血测的血糖数值不同?是血糖仪检测不准吗?购买了能够实时监测的动态血糖仪,是不是就不需要去医院抽静脉血了呢?
别急!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了解这三种不同采集方式下,血糖值不一致的真正原因吧!
首先来了解一下这三种采集方式的
操作及优势
指尖(末梢)血糖检测
便携式血糖仪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指尖血糖检测仪器,大多数采用干试纸检测模式。采集方法是用酒精消毒指尖位置,使用采样器轻轻刺破皮肤,让末梢血自然流出后,将测试条上的吸血区域对准采样点,血液会自动吸入测试条中,仪器通常会在几秒内自动读取血糖数值。
优势:指尖血糖检测快速便捷、操作简单,普及度高。
静脉血糖检测
由医院工作人员采集静脉血,静置离心后分离出血清(或血浆),通过检验科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上机检测,一般1-2小时后出结果。
优势:血液样本在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隔绝污染,样本经仪器检测后,再由专业工作人员审核发放报告,结果准确度高。
动态血糖检测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动态血糖监测仪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它由一个瞬感数字化扫描仪和一个感应探头组成,通过将探头植入患者皮下,可对皮下组织间液中的血糖浓度进行实时监测,随时获得血糖数值和波动趋势。
优势:对于不易察觉低血糖和高血糖的患者来说,可以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且患者无需频繁采集指尖血,减轻疼痛感和不适感。
显而易见
这几种检测方法各有利弊
在采集部位、标本类型上
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既然如此
谁的结果更可信呢?
别着急,让我们先看几张图
在医院,检验人员使用含惰性分离胶和促凝剂的黄色采血管采取的静脉血,在经过静置、血凝块收缩、离心后,上层分离出的液体即为血清。
使用肝素抗凝剂的绿色采血管抽取的静脉血在离心后,上层分离出的液体即为血浆。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中明确指出,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的检测结果,而血清测定值与血浆相当。因此,静脉血检测的血清/血浆血糖均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实验室依据,均具有诊断价值。
而便携式血糖仪采集的的是末梢毛细血管里的全血,全血中包含了血细胞及血浆等多种成分。因此,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越大,全血葡萄糖检测值则越低。
目前,市面上的便携式血糖仪分为两种,一种采用血浆校准,会将全血数值通过计算转换成血浆数值。若空腹检测,全血血糖数值与静脉血糖数值接近;若餐后检测,全血毛细血管中主要是动静脉混合血,全血血糖数值会略高于静脉血糖。
另外一种则采用全血校准,空腹时检测数值比静脉血糖数值低12%左右,而餐后数值与静脉数值接近。
而动态血糖检测的是组织液中的葡萄糖,其浓度变化较慢,大多数时候会呈现出时间差。在血糖较为平稳的情况下,与两者的数值较为接近;而在血糖处于快速波动的状态下,比如饮食、运动、情绪变化时,动态血糖相较于指尖血糖和静脉血糖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理论上来说,静脉血糖、末梢血糖及动态血糖数值是存在差异的。指尖血糖与动态血糖两种方法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的自我血糖监测,但不具备诊断价值,且需要与静脉血糖进行比对,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才可以使用。另外,二者都存在方法学的局限性,当血糖浓度过高或者过低(超出仪器的检测范围)时,会导致数据不准或者无结果的情况。
因此,建议大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必要时进行静脉血糖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使用便携式血糖仪时需注意
在采血时,不宜使用含碘的消毒剂(如碘伏、碘酒)来消毒皮肤。因为碘可以与血糖试纸中的酶发生反应,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误差。
通常采集左手无名指的末端指腹血,对于末梢循环差(水肿、角质层厚)的患者,建议可以采用耳垂或其他部位进行采集。
采血时,重复、强行挤压手指会使较多的组织液混入血液中,使标本受到稀释,导致血糖数值偏低。推荐做法是:采血前可将手臂下垂使指尖充血,扎针后,从指跟处向上轻轻推压手指两侧,让血液自然流出。
试纸条应存放在避光、干燥阴凉的地方,在取出试纸条时,保持手指干燥,避免触碰到试纸条的测试区导致污染。
购买便携式血糖仪后要与医院静脉血糖数值进行比对,只有测试值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才可以使用,且需要定期进行校准。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高龄、孕前超重或肥胖等高危孕妇比例不断上升,其中,妊娠期高血糖已经成为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孕前糖尿病合并妊娠、糖尿病前期和妊娠期糖尿病。
大量数据表明,孕妇高血糖会导致宫内出现不良的营养环境,其子代远期发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高。因此,加强孕前糖尿病的筛查、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及产后随访都具有重要意义。
杭州市妇产科医院设有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及营养/减重门诊,可为您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及血糖管理。
参考文献
1.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12):I0013-I0015.
2.Fernandez L, Jee P, Klein MJ. A comparison of glucose concentration in paired specimens collected in serum separator and fluoride/potassium oxalate blood collection tubes under survey 'field' conditions. Clin Biochem. 2013 Mar;46(4-5):285-8.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0):936-948.
来源:细谈养生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