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嘲“网红”到学者追捧!董宇辉清华座谈现场细节太戳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1 23:23 2

摘要:2025年4月19日下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C528报告厅内,一场主题为《在艺术中,我们与世界相遇》的学术座谈会即将开始。

当学者们的手机镜头集体对准董宇辉时,人们终于读懂了“实力破圈”的深层含义。

2025年4月19日下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C528报告厅内,一场主题为《在艺术中,我们与世界相遇》的学术座谈会即将开始。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活动的焦点并非来自艺术界的泰斗,而是一位曾被贴上“带货网红”标签的年轻人——董宇辉

当这位身着休闲西装的身影略带匆忙地踏入会场时,原本端坐的学者们不约而同举起手机,镜头追光灯般聚焦在他身上。

美院院长马赛全程侧身倾听,眼中笑意盈盈;国际奥艺委员会主席马克·维埃尔更是主动起身握手,场面热烈得仿佛迎接学术明星。

这场被网友戏称为“学术圈追星现场”的对话,始于两年前的一场“破壁”。2023年12月,董宇辉首次受邀在清华大学发表英文演讲。

彼时,这位非名校出身、自嘲“靠苦练改掉农村口音”的年轻人,用“十年跋涉才站到你们面前”的真诚剖白,让台下学子热

泪盈眶,他坦言大学时日夜练习英语发音的枯燥。

因外貌自卑却坚持用知识重塑信心的经历,更以“不必强行融入不属于你的圈子”的人生哲学,击中无数在焦虑中挣扎的年轻心灵。

这场演讲也曾引发争议。有文学博士撰文抨击其“灼烧我心”的用词不当,质疑其文学素养;更有人嘲讽他“靠流量跻身文化圈”。

但董宇辉的回应始终带着特有的“钝感力”——他继续在直播间解读《百年孤独》,带着农产品走进高校开展。

阅山河”栏目,甚至在2024年单场直播卖出8.26万套《人民文学》杂志,用数据回击质疑。

此次清华美院座谈,恰是这种坚持的延续。当被问及“如何看待网红与学者身份冲突”时,董宇辉用迟到插曲巧妙化解

“刚才路上确实杂事多,但中国人不骗中国人——我住中关村,迟到纯粹因为没算好共享单车堵车时间!”现场哄笑中,他转而正色:流量如风,文化是山。

风吹过山岗,山却会记住每粒尘埃的价值。这番比喻让在场学者频频颔首,马赛院长更在社交媒体转发时附文:“真正的文化破圈恰是让风与山对话”。

从陕西农村少年到清华讲堂的常客,董宇辉的“逆袭剧本”看似充满偶然,实则暗含必然。

当他在座谈会后与学者们并肩而立,讨论如何用直播技术呈现敦煌壁画色彩时,人们忽然意识到:

那些曾被视为“清高”的学者们,早已用眼神和行动给出答案——对知识的敬畏不分形式,真诚的跨界者终将被接纳

正如两年前他在清华演讲的结语:“你若盛开学术殿堂的门自会为你敞开”。

来源:春天的阳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