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交流、促进就业、优质均衡……校地这些做法获省教育厅推介 |《福建教育工作简报》(2025年第6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2 10:01 2

摘要:一是拓渠道。发挥海外引进人才桥梁纽带作用,主动“走出去”,先后与50余所美欧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其中与英国、意大利等境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2项、共建国际联合科研实验室18个。二是出政策。精准化解“学分互认”等难点,修订

福州大学多举措加强教育交流合作

福州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一是拓渠道。发挥海外引进人才桥梁纽带作用,主动“走出去”,先后与50余所美欧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其中与英国、意大利等境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2项、共建国际联合科研实验室18个。 二是出政策。精准化解“学分互认”等难点,修订学生出国(境)访学项目管理办法,设立校级学生海外访学基金,“十四五”期间资助250余名优秀学子赴欧美知名高校访学研修。 三是建项目。深度融合互促,与德国、意大利、美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多所知名高校签署联培协议,实现国际化学位项目本硕博全覆盖,构建“双导师制、成果共享”的硕博联培模式。 四是增友谊。依托福建与德国、俄罗斯等友好省州关系,建立项目申报、落地、结项全环节支持,安排经费鼓励学院申报特色交流项目。2025年获批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YES项目2项,福建省教育对外开放精品项目8项。

闽台教育融合发展示范样板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开营仪式现场

一是构建“中医药+教育”融合高地。设置16个热门专业对台招生,构建本硕博全链条培养机制,形成学历教育、短期研修、专班培养与插班学习并行的立体化培养体系,培养台籍学生学士学位772人、硕士学位104人、博士学位11人。与台湾高校合作开展本科专业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探索闽台中医药“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累计联合培养内地学生1503名。 二是深化“中医药+科研”协同创新。搭建“三级联动”科研平台矩阵,建成“闽台中药分子生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1个,“闽台特色药材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5个。与台湾高校开展科研合作,联合攻关项目9个。 三是培树“中医药+文化”交流品牌。创立闽台中医药文化文献研究中心、福建省闽台高校交流促进会、福建省中医药学会“闽台中医药文化交流分会”三大载体,连续举办15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累计组织台湾青年师生近3500人次参加。建立闽台中医药文献专题库,收藏台版图书2万余册。

福建理工大学“三个强化”全力做好

毕业生就业工作

福建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正在实训

一是强化产教融合,优化学科布局。学校出台《本科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构建“大机电”“大土木”“大海工”和特色新文科“三大一特”学科布局,近三年,本科毕业生留闽率超六成,半数以上服务于本省重点产业。 二是强化全程指导,深化生涯教育。建立“测评-规划-实践-提升”一体化就业指导模式,将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生涯规划周”“就业服务月”“扬帆起航季”“宏志助航”等求职实践活动,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是强化机制保障,完善工作体系。出台考评办法,打造校院两级“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立体化工作体系,近三年,年均召开就业专题会近30场,校领导带队走访用人单位700多家,开拓岗位2000多个,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000多场。

福州工商学院“四个融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福州工商学院最美简历大赛

一是与党建引领融合。创新“党建+”教育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组织师生深入革命老区、农村地区开展实践活动,赓续红色基因。通过“课程思政”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价值观教育、职业素养培养中,激发学生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二是与专业培养融合。开设就业创业课程学分与素质拓展学分,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近三年,学生在中国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奖近300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15项、省级75项。 三是与产教协作融合。建成青云三创中心,累计孵化团队80余个,服务学生超3000人;与200余家单位共建产教共同体,建设乡村振兴研究院、跨境电商产业学院等平台,校企合作持续深化。 四是与就业培训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近三年开展相关讲座100余场,培训学生1304人次,创业带动就业近千人。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三举措深耕“职教出海”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师在菲律宾塔贡市艺术节上展示剪纸

一是推进“海丝学院”建设。成立菲律宾海丝学院和柬埔寨海丝学院,入选首批“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项目校。柬埔寨大丰收国际有限公司食品产学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获批省级教育对外开放精品项目立项。 二是推进“中文+”职业技能培训。积极举办“中文+”职业技能培训,面向泰国、日本来访师生以及在华留学生等开展多期“中国传统文化”体验课程。承接漳州市外事办活动,向来自菲律宾、乌兹别克斯坦、秘鲁等9个国家的青年学生推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三是推进职业技能标准输出。与马达加斯加、菲律宾等国家开展合作,输出3个职业技能标准,其中2个标准受到菲律宾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合作项目成果表彰。牵头制定金砖国家物联网赛项国际团体竞赛标准,荣获2024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物联网赛项中国区银奖。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提升”强化

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办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一是提升制度保障水平。制定相关考核办法,细化9大类39项工作指标,实现职责可量化、考核可追溯,明确辅导员职称单列评审、辅导员补贴、推荐量化细则等9项保障条款,逐步构建“学期+学生+学院+学校”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是提升研究机制实效。连续18年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征集活动,累计收录论文1284篇,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集》《辅导员工作案例》等成果汇编19册,有效推动学生管理队伍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双提升。 三是提升队伍专业能力。构建“培训+认证+竞赛”全链条培养模式,平均每年开展专题培训10场,参与人数2500人次,辅导员情绪疏导师持证率达97.8%、心肺复苏技能证书获得率达85.7%;组织12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不断深化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

三明市三元区以优质均衡书写山区教育新篇章

三明八中学生进行无人机操作训练

一是用好优质均衡“指挥棒”。以先行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坚持教育工作优先研究、经费优先保障、规划优先部署、项目优先实施、需求优先满足,不断缩小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差距,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二是交出山区教育“优等卷。坚持财政、编制、人社等部门通力合作,优先保障教育发展“人、财、物”需求,新改扩建学校30所,新增学位15210个。 三是开阔山区讲台“新视野”。抢抓沪明对口合作契机,推动4个总校共同体与上海杨浦、青浦区学校以及北京海淀区学校结对交流。累计选派教师赴上海跟岗学习7批次45人,做好上海教师来元4批次25人、专家来元5批次13人、学生线上活动7批次856人、学生研学3批次246人等交流活动,进一步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