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不少消费者发现,高价购置的红木家具内部竟露出白色木材,引发对材质真实性的质疑。这种现象在业内被称为"白皮料",实则是红木制作中的特殊工艺处理。中国传统红木家具讲究"一木连做",但为兼顾成本与稳定性,部分非承重部位会使用边材(白皮)进行辅助。根据《红木家具通
近期不少消费者发现,高价购置的红木家具内部竟露出白色木材,引发对材质真实性的质疑。这种现象在业内被称为"白皮料",实则是红木制作中的特殊工艺处理。中国传统红木家具讲究"一木连做",但为兼顾成本与稳定性,部分非承重部位会使用边材(白皮)进行辅助。根据《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允许在隐蔽部位合理使用边材,但占比不得超过10%。理解这一工艺特征,有助于消费者在选购时更理性地辨别真伪。
红木原木横截面可见深色心材与浅色边材的明显分界。心材密度高、油性足,是制作家具的核心原料;边材则因质地疏松且易虫蛀,传统工艺主张剔除。现代生产中,为提升木材利用率,厂家会将边材用于抽屉底板、柜体背板等非结构性部位。需注意的是,正规厂家会严格遵循"白皮不上漆面"的原则,即暴露在可视面的必须是纯心材。消费者可通过观察木材纹理是否贯通、颜色过渡是否自然来辨别违规使用白皮的情况。
选购红木家具的避坑指南购买红木家具时,建议携带强光手电筒照射隐蔽部位检查白皮占比,同时要求商家在合同中明确标注"全心材"或"白皮范围"。根据最新《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6部分:家具》规定,未标注白皮使用情况的商品可视为不合格产品。对于出现白色断面的部位,可用指甲轻划测试——心材硬度高不易留痕,边材则会出现明显压痕。此外,要求商家提供《木材树种鉴定证书》和《产品质量明示卡》,确保主要部件材质与标注一致。
红木家具里面出现白色木材并非一定是质量问题,但需要符合国家标准的合理范围。随着2023年新版《红木制品等级》标准的实施,市场对白皮使用的监管将更加严格。消费者在关注"红木家具里面怎么是白色的"这一现象时,更应掌握材质鉴别的科学方法。。
来源:房天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