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养牛场开始重视养殖技术的提升和疫病防控。尽管养殖水平在整体上有所提高,一些养殖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误区,尤其是在消毒、免疫和用药管理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牛群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养牛场开始重视养殖技术的提升和疫病防控。尽管养殖水平在整体上有所提高,一些养殖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误区,尤其是在消毒、免疫和用药管理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牛群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消毒意识薄弱,操作不规范
消毒是防止疫病传播的第一道防线,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场对消毒工作重视不够,尤其是小型养殖场,普遍存在“牛群数量少,发病风险低”的错误观念,从而忽视了牛舍、食槽、器具等关键环节的清洁与消毒。这种做法极易导致病原微生物在环境中积累,一旦出现疫情,将迅速传播,造成严重损失。
一些养殖场在选择和使用消毒药品时存在误区,认为只要使用消毒药就能起到消毒作用,忽视了消毒药的浓度和使用方法。事实上不同种类的消毒药在不同浓度下具有不同的杀菌效果,浓度过低无法有效杀灭病原体,浓度过高则可能损害牛只健康或造成环境污染。所以消毒工作必须科学进行,定期轮换消毒药品,严格按照说明书配比使用,确保消毒效果。
免疫程序混乱,疫苗使用不当
科学的免疫接种是预防牛群疫病的重要手段。在不少养殖场,尤其是小型养殖场,对免疫程序的理解存在较大偏差。一些养殖户只是机械地照搬他人的免疫程序,忽略了本地疫病流行特点和养殖环境的特殊性,导致免疫效果大打折扣。
在疫苗采购方面也存在只看价格、不重质量的现象。部分养殖户在选购疫苗时,仅关注价格便宜与否,忽略了疫苗的批准文号、生产厂家、有效期和储存条件。有的疫苗未按要求冷藏,活性大幅下降,导致接种后无免疫效果,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更严重的是在疫苗注射过程中,不少养殖场对用法用量不加重视,如随意更改剂量、未按规定时间注射、消毒不彻底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免疫失败,甚至引发接种反应。养殖场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用正规渠道采购的疫苗,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确保免疫工作规范有效。
用药不当,滥用抗生素问题突出
在疾病治疗的方面,有许多养殖场也存在着用药随意、剂量不准的问题。部分养殖户在用药后短时间内未见效果,便盲目加大药量或频繁更换药物,殊不知药物发挥疗效需要在牛体内达到一定浓度并维持一定时间,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更为普遍的是滥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一些养殖场将这些药物视为“万能药”,在未确诊疾病类型和病原的情况下,便大剂量、长时间地混入饲料中使用。这不仅扰乱了牛的消化系统,损害了健康,还可能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使得未来治疗难度加大,甚至引发毒副作用和严重的过敏反应。
尽管当前养殖场在管理水平上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在消毒、免疫和用药等关键环节仍存在诸多问题。要想真正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牛群健康,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养殖意识。只有做到规范消毒操作、科学免疫接种、合理用药治疗,才能有效防控疫病,提高牛只存活率和生产性能,实现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来源:农村小饶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