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大安区三多寨镇八甲村的麦田机械化示范片,沉甸甸的麦穗在微风中摇曳。这是大安区大力实施小麦种植提质增效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区通过政策扶持、品种优化、示范引领三项举措,推动小麦产业不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大安区三多寨镇八甲村的麦田机械化示范片,沉甸甸的麦穗在微风中摇曳。这是大安区大力实施小麦种植提质增效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区通过政策扶持、品种优化、示范引领三项举措,推动小麦产业不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政策扶持激发种粮新动能
“今年我们享受到了优质麦种和代耕代种服务,种植成本降低了,种粮积极性更高了。”三多寨镇八甲村种植户陈仁义说。大安区创新构建“政策+物资+服务”三维保障机制,建立专项扶持政策清单,加大优质麦种、专用肥料等农资供应力度。同时,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代耕代种”服务,有效解决小农户种植难题。
数据显示,2025年全区预计户均享受政策红利2项,带动小麦种植面积突破4000亩,农户种植意愿指数提升11个百分点,政策转化率达85%以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为小麦稳产高产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优化品种结构
在三多寨镇的品种对比试验田里,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正在调查小麦农艺性状。大安区联合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组建实验攻关组,建立18个品种对比试验田,重点筛选早熟型、功能型优质品种。目前,已形成制饼干弱筋型、制面条中筋型及富营养保健紫色型三大品类,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通过精准测定农艺性状、产量构成等指标,我们正在推动种植结构向‘高产+优质+专用’转型。”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计划优选特色品种4个,预计亩均综合效益提升15%以上,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
示范引领提升综合产能
在蜀麦830主推品种机械化示范片区,大马力拖拉机、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化农机具轮番上阵,呈现出一派现代农业新图景。大安区统筹布局三多寨镇八甲村、牛佛镇罗塘坝村200亩机械化示范片区,构建“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绿色防控+适期收获”技术体系,集成展示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示范片已实现‘耕种防’全环节机械化作业,2025年亩产有望突破400公斤,较上年增长21.4%。”区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说。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周边农户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全面提升小麦生产效益。
下一步,大安区将继续深化小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小麦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作出积极贡献。(吴旺)
来源:自贡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