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0年2月的吉林濛江山区,杨靖宇已经在雪地里和日军周旋了五天。他的棉衣破得露出了灰白的棉絮,脚上裹着用桦树皮和草绳绑成的鞋子,每走一步都会钻心地疼。山下的老乡冒险送来两个玉米饼给杨靖宇吃,他却把饼塞回去说:“鬼子盯着你们呢,赶紧回去!”这个总把百姓安危放在
1940年2月的吉林濛江山区,杨靖宇已经在雪地里和日军周旋了五天。他的棉衣破得露出了灰白的棉絮,脚上裹着用桦树皮和草绳绑成的鞋子,每走一步都会钻心地疼。山下的老乡冒险送来两个玉米饼给杨靖宇吃,他却把饼塞回去说:“鬼子盯着你们呢,赶紧回去!”这个总把百姓安危放在第一位的人,此时已经三天没吃过一口粮食了......
杨靖宇于1905年出生在河南确山县,本名马尚德。家里种着三亩薄田,在父亲早逝后,他从小跟着母亲下地干活。据村里的老人回忆,有次他捡到一块银元,在村口等到天黑才还给失主。在母亲病重时,他步行三十里请来郎中,自己却饿晕在半路上。这让谁都想不到,这个实诚的农家孩子,后来会成为让日本关东军头疼的抗日将领。
1923年,18岁的马尚德考进了开封纺织工业学校。他本想学成技术后就回乡办厂的,可当时军阀混战,外国的布匹打垮了中国工厂。他看到这种情况后,便在日记里写下:“织布机救不了中国,得先救人心。”于是在1927年,22岁的他加入了共产党,从此踏上革命的道路。
在那一年的春天,确山县爆发了农民暴动。马尚德带着自制土枪冲在最前面,他们用榆木掏空做成“火炮”,然后将铁砂和火药做成“炮弹”。使得守城的士兵被巨响吓破了胆,以为红军真的有重武器,最终以胜利结束这场战争。据《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记载,在1927年4月,确山成为了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县级农工政权。同时也让杨靖宇成为了当局的通缉对象。悬赏告示贴满了大街,可他早就在乡亲的帮助下进了深山中。
1932年冬天,杨靖宇被派往东北。可当时的东北已被日军占领,在哈尔滨的街头随处都可以见到冻死的百姓。有次他看见日本兵抢走老汉的烤红薯,于是他掏出身上最后的一些钱塞给了老人。当天晚上,他对战友说:“不赶走日本人,老百姓永远都过不上安生的日子。”
后来,在长白山建立根据地时,抗联战士经常出现断粮的情况。于是,杨靖宇发明了“四快一慢”的战术,该战术包含快打、快撤、快藏、快补充,然后就耐心等待战机。有次他们在山路埋伏了两天两夜,终于等到日军的运输队,当他们走进山谷时就猛然开火,从中缴获的粮食救了三个村子的百姓。老乡们都很感动,于是送来了新纳的布鞋,可杨靖宇却转送给了伤员,并说:“我穿惯了草鞋,爬山更方便。”
在1938年,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冷,日军调集了重兵准备围剿抗联。杨靖宇得知消息后,带着队伍在零下四十度的深山里转移,导致很多战士的耳朵都被冻得发黑。炊事班长找到半块冻硬了的窝头递给他,他却掰碎了分给伤员吃。有个小战士因为发高烧而说起了胡话,杨靖宇当即脱下棉衣裹住他,自己却在雪地里搓手跺脚地取暖。到了天亮,战士们才发现,司令的眉毛都结满了冰霜。
到了1940年2月,抗联的处境更加艰难了。让杨靖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反叛了,自己身边的人也向日军告密了行踪。由于他们的告密,使得杨靖宇的行踪被暴露,他身边剩下的警卫员都牺牲了。当日伪军包围上来时,杨靖宇不畏地打完了最后一颗子弹,一动不动地背靠在松树上。
后来,在日军战后记录显示,发现杨靖宇在断粮多日时,仍然坚持战斗。参与围剿的日本军官岸谷隆一郎后来在笔记里写:“我们始终不明白,一个人靠吃棉絮怎么能战斗到最后一刻。”据战后档案记载,日军文件承认了杨靖宇的顽强精神。
杨靖宇牺牲时,儿子马从云还很小。马从云后来成为了一位郑州铁路局的工人,不过令人惋惜的是,他因为公事而逝,最终也没能活过40岁。都是烈士子弟,以前做志愿者活动,去看望空巢老人时,就会与一些先辈聊一些关于以前打仗的事情。也有说过杨靖宇的事迹,先辈们都说他会把好鞋让给战士们穿。这些老人也会说:“现在国家强盛了,也应该要让将军知道,咱们再不用穿桦树皮鞋了。”
而在通化的靖宇烈士陵园,经常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瞻仰者。还有一些老兵在每年的清明都会去,因为他们都知道杨靖宇的事迹。在自己部队遇到困难时,总会想起杨靖宇的英勇事迹,从而让大家坚持下来。
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老胶片里,有段20秒的模糊影像:积雪盖过膝盖的山路上,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在行军。解说员每次播放到这段影像时都会哽咽说:“他们不是不知道冷,是知道背后有更重要的东西需要守护。”
今天的靖宇县,杨靖宇烈士像赫然立在陵园的前面,周围青山依傍。很多家长也会带着自家孩子前来瞻仰杨靖宇英雄,这些孩子们蹦蹦跳跳地来到烈士的雕像前,或许他们还不完全懂得“英雄”的含义,但总会停下脚步,在雕像前驻足。
那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也不再需要裹着桦树皮在雪地里战斗,但杨靖宇将军留下的精神依然存在。这种精神就在我们面对困境时的坚持里,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中。英雄从未远去,他们只是化作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年复一年地照亮着春天的山岗。
参考文献:
《杨靖宇将军传》
《中国共产党历史》
《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
注:文中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