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7年,春天,官庄小学操场,一个男孩正在进行跳高比赛。男孩站在十米开外的起跑线,注视着横杆。他开始助跑,起跳,弓背,过杆——就在这时——当他的脸朝向天空,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时,他睁开了眼睛。男孩第一次以这样的姿势仰望天空。天空离得那么近,真蓝啊,像一块崭新
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
汤成难
1977年,春天,官庄小学操场,一个男孩正在进行跳高比赛。男孩站在十米开外的起跑线,注视着横杆。他开始助跑,起跳,弓背,过杆——就在这时——当他的脸朝向天空,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时,他睁开了眼睛。男孩第一次以这样的姿势仰望天空。天空离得那么近,真蓝啊,像一块崭新的的确良布。
男孩就是我的父亲。父亲说那是他见过的最漂亮的天空。父亲也常常将我抛掷出去,那时我还很小,离开他的双手,身体在空中作短暂的飞翔。
除此之外,父亲还常常让我倒立,将我举过头顶,两条腿伸向天空。父亲一边旋转一边问,看见了什么了?看见了什么了?
地跑到天上去了。我说。
还有吗?父亲继续问。
所有的房子都倒挂下来——
父亲很满意我的回答。
一周后的图画课上我便自信满满地将它们画下来——天空跑到脚下,地跑到天上,密密麻麻的房子从天上倒挂下来。我们的美术老师说,陈小想,你已经是一年级学生了,不能乱画了,要讲究实际。
我很沮丧。但父亲安慰说也许是没有涂上颜色,所以和我一起用水彩给画涂上颜色。房子涂上红色,紫色,绿色……像气球一样飘浮在空中。
我问父亲,房子能飘在天上吗?
能。他说。
我相信我的父亲,因为他是一名建筑师。
他设计过一幢带森林的住宅楼,每户有一个很大的阳台,阳台像抽屉一样次第打开,整栋房子像一座山。阳台上种满了树,从远处看,仿佛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可惜人们入住后,就把大树砍掉了,因为大树引来很多鸟,他们讨厌鸟屎。
据说当年父亲的毕业设计作品引起过轰动。父亲设计的是会移动的房子,房子的根部有很多轮子,轮子下面是轨道,住在房子里的人可以随意移动房子。父亲的老师W先生十分欣赏这件作品,他说,移动的房子是对现代建筑界缺乏想象力的有力回击。
我家所在的这幢楼是一个魔方。怎么说呢,每层楼,每个单元隔些日子会进行转动,白天没人注意到它的变化,转动只发生在夜里,人们睡在自家床上,并不会感觉什么。
魔方的顶层有一个天台。天台很大,四周没有护栏,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我问父亲,这是不是就是世界?
父亲愣了一下,说,是的,不过,还要往更远更远的方向去,世界很大,你只看到了一点点。
我说我想到世界里去。
父亲笑了,把我抱起来,向空中抛掷出去。
事情发生转变是在2001年,父亲突然离开工作十多年的建筑设计院,要回家写小说。对于父亲这一决定,很多人感到不解和惋惜。
父亲并没有一心扑在写作上,很多时间仍然在进行建筑设计。有好几次,我走进去,父亲正伏在一堆图纸上写写画画,见我进来,惊慌地站直身子,褐色的毛衣堆在脖颈,几个线头如小草钻出来。
你在设计房子吗?我问。
父亲说,是是。
它会转动吗?我问。
哦,会啊。
我趴在图纸上一顿瞅,长长短短的线条构成一个我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晚饭后,我和父亲下楼散步。突然,有个女人从拐角窜出来,张开手臂,拦住父亲。
陈工,我知道你就是那个设计师陈工。女人的声音在颤抖,脸色不太好,眼睛里充满仇恨和哀怨。
拦住父亲的人叫杨秀梅,胜利建筑公司临时安装工小李子的老婆。
父亲设计了一座会旋转的大厦,由胜利建筑公司承建,在砌筑到十一层时,北轴线上一根钢结构短梁突然倒塌,当时有两名工人正在梁上,一名就是杨秀梅的丈夫小李子,他正坐在横梁上小憩,将身上安全带的锁扣系在该梁上。那天很热,他将安全帽摘下来扇扇风,当他从高处摔下来时因为头部没有任何保护,当场死亡,另一名建筑工也摔成重伤。经调查,事故原因出在施工安全上,与设计方没有关联。
但也有人议论,说旋转大厦设计得太复杂。不知道父亲的辞职是否与此有关,尽管父亲从没有说过。
杨秀梅愤怒地说,为什么要设计这么复杂的房子呢?为什么不设计个老老实实的房子呢?
父亲愣在那儿,像是被什么击中了。
他的舌头变得僵硬,面色晦暗,父亲拉着我的手迅速跑开,试图把杨秀梅甩掉。直到天完全黑透,我和父亲才在一个墙角蹲下来,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们都没说话,耳边有父亲的呼吸声,由于太过用力,如同啜泣。
可是,为什么要老老实实呢?为什么不能复杂呢?父亲在黑暗中突然自言自语道。
我和父亲慢慢往回走,老远的,就看见母亲和三轮车大爷站在路灯下,她的脚边码着两捆东西。
这个不能卖。父亲疾步上前,母亲抢先一步抱住它们。
他们在路灯下拉扯了几下,捆扎图纸的尼龙绳就断了,图纸散了,风挑衅地从地上包抄过来,吹得到处都是。母亲号啕大哭,用力地跺脚。捡回来的纸片又前仆后继,父亲弓着腰在纸片和母亲之间来来回回。总之,那个晚上,父亲狼狈极了,他的长腿和长胳膊显得那么多余,甚至尴尬。
母亲和父亲逐渐“关系破裂”,母亲一遍遍地向我述说这几个字,以表示对父亲的不满。父亲偶尔还在做他的研究,准确地说,是研究能够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子。
父亲渐渐老了,他已经谢顶了,当他低着头时,头皮光亮地在一圈稀疏的头发中突显出来。他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自己:刚谢顶那会儿,有点裸露的羞涩和不好意思,很难为情。下雪时,寒风裹着雪片吹打在我裸露的额头上,那一刻,仿佛我一个人顶着这个世界所有的寒冷和重力。
而我渐渐长大。
现实中,我工作,结婚,生子,一切在时间的巨轮下前进。我很少回忆过去,时间过滤掉太多往事。
我和妻子在新的城市生活,我每天六点起床,六点半出门,六点四十五挤上地铁,八点前到达公司……下午一点会展,四点接儿子放学……这就是我忙碌又充满秩序和规则的生活,只有在等儿子放学的那几分钟里我可以放松下来,听身边几个少妇或爷爷奶奶们聊聊八卦。有一次,两个女人说起日本设计出一幢会悬浮的房子,房屋在地震发生时会自动悬浮,脱离地面,像气球飘浮起来。后来,他们又谈论会“移动”的房子,因为房屋地基下装有滚轴和轨道,楼房就能迁移到不同位置,这主要用于道路拓宽或房地产开发地老建筑保护等。
人群里有人感慨,这个世界是属于那些敢于大胆想象的人。我侧耳倾听,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因此而感动。
我想起父亲,眼睛有些湿润,那些我被父亲抛掷出去的瞬间,被倒立的瞬间,以及和父亲站在天台上看密密丛丛群楼的夜晚,都在我的眼前出现。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年少跳高时,“崭新的的确良布”般的蓝天,给父亲留下纯净美好的瞬间,也激发了他的想象力。
B.美术老师批评“我”房屋倒挂的图画不讲究实际,父亲对此不认同,以涂色表示对美术老师强烈不满。
C.母亲要卖掉父亲的图纸,父亲既“狼狈”又“尴尬”,是因为母亲的做法令他在孩子面前丧失了尊严。
D.人们谈论会漂浮移动的房子,勾起我对父亲的怀念,因惋惜父亲逝去,我“感动”得“眼睛有些湿润”。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处场景充满奇幻色彩,如“森林楼”“会移动的房子”“魔方楼”等,给读者独特的阅读体验,与《百年孤独》有相似之处。
B.文本以时间为序,从1977年到2001年,再到“我”长大,通过一系列事件串联成文,展现父亲对理想的追求和妥协的生命历程。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父亲形象,如跳高时的动作、毛衣上的线头、年老时的谢顶等,增强了真实感,体现父亲境况的变化。
D.文章以会悬浮、会移动的房屋和“我”的回忆结尾,与前文呼应,将想象、记忆与现实融合,升华文章主旨,给人留下思考空间。
8.文中“我”与父亲的四次问答,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结合文本简析。
9.文中写父亲自述“仿佛我一个人顶着这个世界所有的寒冷和重力”,结尾处却写有人感慨“这个世界是属于那些敢于大胆想象的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两处表述的理解。
答案:
6.A 7.B 8.①第一次问答,“我”说看到天空跑到天上,房子倒挂下来,父亲很满意,此时父亲对“我”充满想象力的回答感到欣喜,希望“我”保持这份想象力。
②第二次问答,“我”问房子能飘在天上吗,父亲肯定回答,体现父亲对自己建筑设计理念的自信,也传递给“我”积极的信念。
③第三次问答,父亲“愣一下”的反应,透露对“世界”概念的思考。强调“还要更远”,既是对孩子认知的拓展,也隐含自己对建筑理想的追求。
④第四次问答,“我”问父亲设计的房子会转动吗,父亲回答会,此时父亲希望“我”理解并支持他的设计,也流露出他对设计的执着。 9.①第一句形象地体现了父亲在追求独特建筑设计理想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如设计的旋转大厦出现事故被指责,家庭关系破裂等,他孤独地承受着外界的质疑与生活的困境。
②第二句是对父亲坚持大胆想象、追求建筑理想的肯定,尽管父亲历经挫折,但他的大胆想象是有价值的,这也鼓励人们要不畏困难,勇敢追求自己的想象。
【导语】小说以魔幻现实主义笔法,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一位建筑师的理想主义人生。文本巧妙运用倒挂、旋转等意象,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超验的世界,暗示理想与现实的永恒角力。结尾处现实与记忆的交织,既是对父亲精神的致敬,也暗含对平庸生活的反思。作者以轻盈的笔触承载沉重的生命命题,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来源:生物小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