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段话富有哲理性,引导我们对于所听和所见的事物持有更为审慎和深入的理解。首先,这段话强调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区别。我们听到的一切和看见的一切都是经过主观解读的,而不是纯粹的客观事实。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接收外界信息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自我理解和诠释,这是基于我们的经
跟着老梁跑,作文写得好。
作文写得好,语文差不了。
首科心有底,成绩没人比。
作文听老梁,高考一定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罗马帝国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奥勒留在《沉思录》中说:“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分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这段话富有哲理性,引导我们对于所听和所见的事物持有更为审慎和深入的理解。首先,这段话强调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区别。我们听到的一切和看见的一切都是经过主观解读的,而不是纯粹的客观事实。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接收外界信息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自我理解和诠释,这是基于我们的经验、价值观和认知背景的。因此,我们应当意识到,即使是最为真实、最确定的声音和图像,也可能只是一个人的看法或视角,不一定代表全部的真相。其次,这段话提醒我们要保持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当我们接受外部信息时,应当以自我思考为基础,对其进行独立的解读和判断。不能盲目接受别人的观点,而应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形成自己的看法。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理解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最后,这段话引导我们在认识和理解事物时,要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探究其本质。我们所听和所见的一切往往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而要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需要我们超越表面,深入思考和研究。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被观点和视角充斥的世界,唯有保持理性与批判性思维,才能穿透迷雾,趋近事实与真相。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视角的局限性:以“盲人摸象”故事为切入点,每个盲人基于自身触摸的部分得出对大象的片面认知,类比人们在生活中由于所处位置、观察角度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存在局限,难以看到全貌。二、追求真相的艰难:列举科学史上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推翻地心说的历程,说明突破既有视角,探寻真相需克服传统观念束缚、权威压制等重重困难。
再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保持怀疑精神:鼓励对听到、看到的信息不要盲目接受,像科学家对新理论进行反复验证一样,对观点和现象存疑,主动思考其合理性。二、分析信息来源:提醒读者关注信息出处,权威、可靠的来源更有可能接近事实,而一些未经核实的小道消息往往可信度低。三、自我反思与修正:以个人对某一问题观点的转变为例,说明要定期审视自己的认知,当有新证据出现时,勇于修正错误观点,不断完善对世界的认知。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观点不等于事实,视角不等于真相,在信息爆炸时代,理性与批判性思维是我们拨开认知迷雾的有力武器。
【立意】
1.多元性看待事物。
2.以批判性思维拂去蒙蔽的尘埃。
3.多方解和调查,才能接近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范文】
穿透表象,趋近真相
在人类认知世界的漫长旅途中,古罗马帝国的奥勒留以其深邃的智慧留下了一句振聋发聩的箴言:“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这一论断犹如一道凌厉的闪电,划破了人类思维的蒙昧夜空,直抵认知本质的核心地带,引发我们对主观认知与客观真相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反思。
我们日常所听闻的信息,往往裹挟着表达者的立场、情感与意图。每一个观点都是个体基于自身阅历、价值观和利益诉求所构建的认知大厦。在信息传播的汹涌浪潮中,新闻报道看似客观,却可能因记者的观察局限、媒体的议程设置而偏离事实全貌。以某明星税务风波为例,事件初期,部分媒体仅凭片面信息,就抛出该明星“恶意偷税漏税,毫无职业道德”的观点,舆论瞬间一边倒,网友们纷纷跟风指责,对该明星口诛笔伐。但随着税务部门深入调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该明星所属团队财务管理存在漏洞,在税务申报流程上出现了一些非主观故意的失误,并非媒体最初渲染的那般恶劣。可在最初观点的影响下,大众早已对这位明星形成了负面印象,即便后续真相澄清,也难以完全消除误解。
视觉同样难以逃脱主观视角的束缚。我们眼中所见,不过是光线折射进视网膜后,经大脑加工处理的产物。画家笔下的世界,是其独特审美视角的呈现,同一场景在不同画家的画布上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与意蕴。我们在生活中看待他人,也常因第一印象、刻板偏见等主观因素,对他人产生片面甚至错误的认知。一位穿着朴素、不善言辞的人,可能被误解为平庸无奇,而其内在的丰富才华与高尚品格却被这单一视角所遮蔽。
然而,承认认知的主观性并非意味着我们要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沼,放弃对真相的追求。相反,它是我们踏上趋近真相征程的起点。我们应时刻保持对自身认知局限的警醒,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多元观点。在面对信息洪流时,不盲目轻信,而是秉持批判性思维,多方求证,从不同视角审视同一事件,努力拼凑出事实的完整拼图。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尝试打破固有偏见,深入了解他人,以同理心去感受他人的处境,从而更全面、准确地认识他人。
在这个信息爆炸、观点泛滥的时代,唯有保持清醒的头脑,穿透表象的迷雾,不懈追求真相,才能在认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避免被主观臆断所左右,构建起更加真实、理性的精神世界。
来源:高考专家梁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