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下人对于城市有种天生的敬畏,那是他们不熟悉的世界,处处透着新鲜和压迫。
乡下人对于城市有种天生的敬畏,那是他们不熟悉的世界,处处透着新鲜和压迫。
与此同时,城市人却在心心念念着乡村,那是他们怎么回也回不去的过去。
所有美好与快乐,都只能收藏于回忆,时不时拿出来,用田原的自然与纯粹,慰藉城市的冰冷与疏离。
《老家来人》,作者陈耀宗笔下的两端,一端是城市,一端是乡村。
这似乎可以遥遥相望的两端,因着老家来人被打破,不得不产生交集。
剪不断,理还乱。
来家来人。
不是寻常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老乡,那可是骨头断了还连着筋,是段传林实打实的亲戚。
按辈分,段传林应该喊对方二叔。
正宗又地道的亲戚,人家和段传林父亲可是亲兄弟。
二叔和二叔母专门来省城送儿子上大学,顺路探望在省城工作的侄子段传林。
虽然不是专门拜访,但人家是长辈,且怎么说也算有心,更加之段传林想着二叔两口子这是第一次进省城……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招待的规格马虎不得。
吃好、住好,玩好,都是必须的。
虽然段传林买的二手房并不小,挤一挤挪一挪就能搞定晚上休息的难题,但出于热情,他还是安排二叔一家住宾馆。
住好解决,剩下的是吃好与玩好。
相对于住的一篮子打包式处理方案,吃与玩的问题显然更需要花费心思。
段传林选择带二叔两口子去酒家,而且档次还不能低。
望着满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二叔两口子哪见过这种场面,惊讶震撼之余,都不敢下筷。
“哇哇,这一桌子好菜,肯定很贵吧,得花多少钱呀?”
“值不了几个钱,你们就尽管吃。”
就算贵也不能说出来,不然客也请了,人家吃得心理有负担,不开心,那不是找不痛快嘛。
段传林笑着,一边安慰二叔两口子,一边介绍菜式,一一告诉他们:
“这道菜是龙虾。”
“这是石班鱼。”
最后就是玩的问题,段传林提供全程陪伴加导游服务,登“小蛮腰”,逛天河城,夜游珠江,观赏长隆欢乐世界……
几天后,二叔两口子带着一大包段传林买的礼物回乡下去了。
客走主心安,段长林松了一口气。
但是后续并没有完,妻子细细和他算了一下账,内容是这几天为招待老家来人所产生的开支。
数目可真够不少的,妻子因此产生肉疼反应,明确信号就是她那高高噘起的嘴巴。
段传林不觉得自己在装阔,好好招待二叔两口子,无非是考虑人家是头一回来省城,难道来一趟。
此外,关于他的财务情况,段传林自谓在二叔面前是有一说一,并没有什么夸大隐瞒之处。
比如二叔看到他的房子,两眼放光,连说好豪华好漂亮,说他有本事,连房子的卫生间都装修得非常讲究。
二叔认为这种房子的价格肯定无法想象,段传林老老实实,告诉他们其实只有一百六十万,买的是二手房。
并且,也不是全款买的房子,他哪里有那么多钱。
买房子,除了首付是自己出的,全靠贷款,所以他现在每月需要还按揭。
再说到他的车子,为了让二叔两口子出行更舒适点,段传林开着新买才几个月的小车,化身专车司机,提供二叔两口子到处兜风观光的贴心服务。
二叔惊讶的不是他的服务,而是老侄真有钱,能买这样的豪车。
段传林肯定否认,这怎么能算豪车呢,才十八万,普通代步而已。
此外,除了首付,买车的钱也是按揭的。
二叔有点不相信,瞪大眼睛问他,“房子也按揭,小车也按揭?”
“是呀,每月还贷的压力不小!”
段传林老实点头承认。
这有什么,很多人不和他一样嘛,想在城市扎根哪有那么容易。
二叔却不这样想,依旧是夸赞欣赏的语气,对段传林说:
“既要供房,又要供车,老侄能耐不小,有本事。”
如段传林所想的那般,二叔两口子回去后,没少念叨他的好。
“这次我们去广州,传林对我们真是太热情,招呼这么周到,让他太破费了,我真过意不去。何况,他过日子也不容易,负担重,每月还得还贷。”
二叔母这样说,二叔可不这样认为。
“你别听他胡扯!说什么房子、车子是按揭的,谁信呢?十有八九是装穷,还不是怕我们借他的钱。他都当科长了,会没钱?如果没有钱,他能那么豪爽请我们玩,让我们吃山珍海味吗?!”
《老家来人》,二叔看到的没错,段传林说的也都是真的,但两者间还是产生了隔阂,为什么呢?
或许,当亲情被置于一端城市一端乡村时,衡量的因素早已不再纯粹。
一方拿自己仍是乡下人,尽力付出,而另一方只见对方光鲜认为可以得到更多,于是各种怨嗔痴怪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亲情疏离,就此成为人际疏离的第一步。
来源:人生边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