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获“人民文学奖”被嘲讽,到底冤不冤?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2 12:29 2

摘要:除了传统的长篇致敬奖、长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散文奖、诗歌奖等12个大类奖项外,本年度还最新设置了一个“传播贡献奖”,而这个奖项的得主,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顶流网红董宇辉。

近日,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四川泸州落下帷幕。人民文学奖虽是业内认可的大奖,但也只是在文学圈比较热闹,外界知者甚少,所以很少引起大家的注意。

不过,本年度的这个颁奖,却因为一个新增奖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质疑。

除了传统的长篇致敬奖、长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散文奖、诗歌奖等12个大类奖项外,本年度还最新设置了一个“传播贡献奖”,而这个奖项的得主,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顶流网红董宇辉。

网红拿文学奖?一时间,各种质疑声甚嚣尘上,一个卖书的网红,何德何能拿到文学奖?甚至有人偏激地认为,把人民文学奖授予董宇辉是对文学的亵渎。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我看来,这些质疑声不仅缺乏对该奖项全面深入的了解,更是对文学传播价值的严重低估。

人民文学奖,是由“文学国刊”《人民文学》杂志主办,是国内极为重要的纯文学奖项,在业内口碑颇高,其获奖作家作品是年度中国文学界备受瞩目的焦点,堪称年度文学风向标的存在。作为国内极具分量的综合性文学奖项,并非如一些人狭隘认知的那般,仅仅嘉奖传统意义上的作家。

自1986年首次颁发以来,其评选范围涵盖诸多领域。今年首设的“传播贡献奖”,便是对文学传播者价值的高度认可。传播,在文学的生态体系里,绝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连接作者与读者、让作品从创作走向大众视野的关键桥梁。再好的作品,若被尘封在角落,无人问津,无法实现从文本到被阅读、被感悟的跨越,那它的价值就无法得到充分彰显。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纸质阅读遭遇断崖式下跌,人们的注意力被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多元娱乐方式瓜分,文学作品想要突出重围、触达读者愈发艰难,此时传播的重要性便被无限放大。

董宇辉获此殊荣,绝非浪得虚名,而是有着实打实的成绩支撑。2024年1月23日,《人民文学》杂志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在短短4小时内,便缔造了惊人的销售成绩:创下2024年《人民文学》全年订阅量8.26万套、99.2万册,成交金额1785万元的发行奇迹。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严肃文学期刊的发行纪录,更像一道强光,穿透了文学传播的阴霾,照亮了新的可能性。

2024年12月20日,《人民文学》再次携手董宇辉直播间,时任主编施战军,作家莫言、梁晓声亲临现场,与董宇辉及4位读者代表畅谈文学。当晚直播全程约2小时,累计700多万观众观看,2025年全年12期的《人民文学》杂志售出2.9万套。《收获》杂志在“与辉同行”直播间同样收获颇丰。这些实打实的数据,无一不在证明董宇辉强大的传播影响力,他将那些曾经在出版、阅读多元化冲击下逐渐被边缘化,却有着深厚文学价值的杂志,重新推到大众眼前,掀起一波又一波阅读热潮。

除了杂志销售的亮眼成绩,董宇辉在文学作品推广方面也是不遗余力,成果斐然。因他的推荐,迟子建的经典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从相对小众走向畅销,一年半内销售突破500万册,成为近年来严肃文学领域的畅销佳作。董宇辉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文学作品的魅力娓娓道来,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文字,在他的讲述下,变得生动鲜活,让更多人愿意走进文学的世界,去品味、去思考。

质疑者往往揪住董宇辉“网红”“卖书人”的身份不放,认为他不够“专业”,不配获得文学领域的奖项。这种观点恰恰暴露了其对文学传播认知的浅薄。文学传播,并非一定要科班出身、满腹经纶的学者才能胜任。

在当今时代,传播渠道多元、传播方式革新,需要有影响力、有感染力的人站出来,打破文学与大众之间的壁垒。董宇辉,正是这样一位应运而生的“破局者”。他凭借自己在直播间积累的庞大粉丝群体,以及独特的语言魅力、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情感捕捉能力,为文学传播开辟了新路径。他的直播,不是简单的商品推销,而是融入了人文情感、诗意表述、知识故事,让观众在购买书籍的同时,收获了知识,产生了情感共鸣。

回顾文学发展历程,传播者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就拿《红楼梦》来说,学术界最新观点认为,程伟元、高鹗不应仅仅被视作续作者,更应被看作是“整理传播者”。他们不辞辛劳地整理搜寻残稿,截长补短,修订整理,才让《红楼梦》这部鸿篇巨著得以更广泛地流传,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经典。

文学巨匠卡夫卡去世前,曾嘱托密友布罗德销毁其未出版作品的手稿,但布罗德违背嘱托,整理出版多部作品手稿,才让我们今天得以领略卡夫卡独特的文学魅力。由此可见,传播者是连接作者与亿万读者的关键纽带,他们的贡献,与创作者的辛勤笔耕同样重要,共同推动着文学事业的发展。

董宇辉获得“传播贡献奖”,是对他在文学传播领域辛勤耕耘的认可,更是对所有文学传播者的激励。在这个文学传播面临重重困境的时代,我们不应再戴着有色眼镜,对传播者的身份评头论足,而是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到他们为文学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不管什么时代,劝人多读书、读好书,都是积善之为,应该得到肯定。

来源:小嘴叭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