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农村创业圈里有个话题火了——一对普通夫妻,没背景、没技术,硬是靠着一门“冷门生意”,在家捣鼓出了年入十几万的门路!关键是,这生意几乎零成本,不租厂房、不雇人,连进货都不用囤,到底咋做到的?
最近,农村创业圈里有个话题火了——一对普通夫妻,没背景、没技术,硬是靠着一门“冷门生意”,在家捣鼓出了年入十几万的门路!关键是,这生意几乎零成本,不租厂房、不雇人,连进货都不用囤,到底咋做到的?
藏在身边的“暴利生意”,竟是它!
说起这生意,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起眼”,但市场需求却出奇的大!它就是——废旧编织袋回收加工。
你可能纳闷:编织袋不是垃圾吗?收这玩意儿能赚钱?可别小看!如今物流、农业、建筑等行业每天消耗的编织袋数以亿计,用完后大多被随意丢弃,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而这对夫妻正是盯上了这个“隐藏金矿”,把废旧编织袋收回来,简单处理后转手卖给塑料颗粒厂或加工成环保袋,利润直接翻几倍!
零成本起步,夫妻档轻松上手
这门生意到底有多“香”?首先,零成本投入!废旧编织袋的货源遍布城乡:工地、农贸市场、废品站……甚至能免费收。夫妻俩分工明确,一人负责联系回收点,另一人开车拉货,根本不用雇人。
其次,加工门槛极低。回收的编织袋只需简单分拣、清洗、打包,家里腾个小院子就能操作。按市场价算,一吨废旧编织袋回收成本约800元,加工后转手能卖到1500元以上,毛利润近50%!如果量大,一天收个两三吨,月入过万轻轻松松。
更关键的是,这生意顺应环保大势。随着环保的推广,可循环的编织袋需求暴增,连大厂都抢着收再生塑料颗粒。有行业人透露,部分地区回收站甚至出现“编织袋荒”,价格一路看涨!
紧跟风口,在家也能玩转“互联网+”
光靠回收转卖,利润还是有限。这对夫妻还动了点“小心思”——他们把清洗后的编织袋二次加工,做成环保购物袋、园艺保温罩等产品,通过拼多多、抖音小店挂链接,售价直接翻倍!
“现在城里人搞阳台种植的特别多,咱加工的保温罩9.9元包邮,一天能卖上百单!”妻子一边打包一边说。他们还蹭上“旧物改造”的热点,拍短视频教人用废旧编织袋DIY收纳筐,直播间边教边卖,粉丝蹭蹭涨,订单根本接不过来。
普通人逆袭,就靠这3个狠招!
1. 抓准“垃圾变黄金”的时机:政策严控塑料污染,再生资源行业站上风口,早入局早吃肉。
2. 轻资产运营:不囤货、不押款,有多少收多少,风险降到最低。
3. 借势互联网裂变:一部手机就能把货卖全国,薄利多销照样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这对夫妻每天忙活不到5小时,年收入稳稳破15万。邻居眼红想跟风,他们却摆摆手:“这行拼的就是勤快和渠道,谁都能干,但肯吃苦的才能赚到钱!”
最后
废旧编织袋回收,看似“土掉渣”,实则暗藏暴利。它不需要高科技,不依赖大资金,更不用看人脸色。在这个遍地机遇的时代,有时候弯下腰捡起的“破烂”,恰恰是普通人逆袭的跳板!
来源:一百科解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