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武威市公安局凉州分局立足辖区实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方法,以“预防为主、调解为先、法治保障”为原则,积极探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路径,通过“排查+化解+回访”闭环机制,坚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武威市公安局凉州分局立足辖区实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方法,以“预防为主、调解为先、法治保障”为原则,积极探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路径,通过“排查+化解+回访”闭环机制,坚持“四个聚焦” 打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格局,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营造平安、和谐、稳定的辖区社会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源头排查,织密矛盾“防控网”
“大叔您在家呢!玉米播种了没有?今天我们过来了解点情况,顺便和您聊聊这段时间村里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派出所协助解决吗?”双城派出所民警辅警走进辖区南安村老党员贺大叔家开展走访排查工作。
凉州公安坚持“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的工作理念,各派出所积极组织社区民警、辅警联合网格员、镇村(社区)干部等力量,深入社区、楼院、村落、集市开展“地毯式”“随机式”走访摸排。通过入户走访、警民恳谈会、微信群互动等形式,重点排查婚恋家庭、邻里纠纷、经济债务等容易引发矛盾的风险隐患,建立详细动态排查台账,争取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各类重点矛盾纠纷警情154起。
聚焦多元化解,搭建调处“连心桥”
“警察同志,真心感谢你们联合镇上和村里的干部耐心调解,这个事儿在我们两家心里放了好长时间了,今天这个疙瘩终于解开了......”黄羊派出所民警在成功调解完辖区一邻里土地纠纷后,群众由衷地对民警说道。
针对矛盾纠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创新推行“1+N”调解模式;“1”即派出所主导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由经验丰富的民警专职负责调解工作,“N”即多方联动,派出所积极联合镇司法所、综治中心、社区(村)居委会、老党员、乡贤等社会力量,组成排查化解小组,形成“公安牵头、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调解格局;同时,有效针对积怨较深、反复性强、家庭纠纷、情感矛盾等易激化问题的矛盾,制定个性化方案,精准施治、靶向治疗,积极引入心理咨询师介入,采取上门疏导、电话疏导的方式方法,实现“情、理、法”融合化解,确保矛盾不升级、不反弹。今年以来,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018起,化解率达94.5%,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聚焦跟踪回访,巩固化解“长效性”
“何大姐,现在您丈夫在饮酒后是否还出现过暴力行为?”“警察同志,你们放心吧,自从上次你们悉心调解后,我丈夫现在已经深刻认识到他自己以前的错误,现在经常对我说‘以前是他做得不对,柴米油盐是两个人的事,不该那样对我’。”东关派出所辖区某小区居民何某对回访的社区民警说道。
为确保矛盾纠纷“不反弹、不升级”,探索建立“排查—化解—回访—评估”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采取“一案一档”跟踪回访制度,对已化解的矛盾,民警辅警通过电话回访或上门走访,对已调解的纠纷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协议履行情况和双方满意度,确保协议履行到位。对可能反复的纠纷,纳入重点关注名单,定期跟踪管理,防止矛盾反弹;同时,抓实普法宣传工作。民警辅警在日常走访过程中主动倾听群众心声、掌握社情民意动态,通过线下“面对面”案例讲解、发放手册,线上“随时宣”微信群发布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式,全力提升广大群众自觉遵纪守法、依法依规行事的意识和能力,引导群众在遇到矛盾纠纷时能够冷静判断、权衡利弊,以合理合法的途径表达诉求、解决问题,切实营造平安和谐的辖区社会环境。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
聚焦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智慧度”
“前几天我家一只羊羔跑到了隔壁老李家,我去讨要,老李怎么都说这羊羔是他家的。好在我通过大门上的‘二维码门牌’联系了派出所的高警官,通过派出所协调老李才将羊羔还给我。”金羊派出所辖区的赵大爷和村民闲聊时笑盈盈地说道。
依托“智慧警务”平台,各派出所将矛盾纠纷排查数据纳入信息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矛盾高发区域和类型,针对性加强防控。同时,开通线上“矛盾上报”通道,群众可通过“二维码门牌”扫码或社区(村组)微信群联系民警反映问题、表达诉求,民警第一时间响应处置,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纠纷快解决”。
来源:武威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