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融促改,打造跨媒体融合新战队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2 14:27 2

摘要:2014年8月18日,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上,作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战略部署。如今已是第12个年头,各级媒体都拥有了“十八般武艺”,配备了“十八般兵器”,不断增程、加息、添效建设“四全媒体”,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得到重塑。

2014年8月18日,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上,作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战略部署。如今已是第12个年头,各级媒体都拥有了“十八般武艺”,配备了“十八般兵器”,不断增程、加息、添效建设“四全媒体”,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得到重塑。

多年来,大众报业集团旗下子媒体蓬勃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同质化发展问题已经出现。此时,以融合促竞合、以融合促改革就有着重要意义。2024年大众报业集团党委部署开展集团驻地市媒体融合的探索,其中驻淄博市媒体机构融合是试点之一。驻淄机构以“大众”新媒体大平台(以下简称“大平台”)为主阵地积极推进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跨媒体融合新战队。

本文以鲁中晨报社与大众日报淄博记者站等机构跨媒体融合、丰富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的内涵为例,进行调研分析。

从各自为战到一体共生——平台融合的机制创新

媒体融合与移动互联快速发展几乎是同时的,媒体融合的过程也是各媒体适配移动互联发展的过程。移动互联时代带来的最大红利是让所有媒体甚至“自媒体”都有机会进入舆论场中央。几乎所有媒体都曾出现过爆款产品,但是随着爆款产品的增加,流量并没有如期完全转化为舆论引导力,评论区的引导成为行业新的难题,因为流量而“翻车”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如何不唯热点是从、不被流量裹挟,持续生产出兼具大流量、正能量和强引导力属性的新闻产品,是主流媒体尤其是地市级媒体面临的一道难题。要破解这道难题,就需要地市级媒体整合更多资源,找准在这个时代的自我定位。

跨媒体融合的首要难题是平台和阵地应该如何整合。过去,各媒体都拥有独立的宣传平台和内容生产体系,形成了“各自为战”的局面。大众报业集团驻淄机构依托大平台,整合了各媒体的优势资源,解决了平台融合的核心问题,实现了“共生、共存、共建、共享”的目标。

早在2020年8月,大众日报淄博记者站与鲁中晨报社便率先开启跨媒体融合1.0时代,建设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这一阶段的融合主要集中在内容和运行效率的提升上,为后续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2024年,融合进入2.0时代,进一步强化了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的内容生产主体地位。通过每日对接大众日报和大平台重点选题,明确任务和时限,内容生产和爆款打造成效显著。

跨媒体战队还整合了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大众网·海报新闻、大鲁网等资源,共建大众新闻淄博频道,新建《乡村振兴镇村行》《海岱财经》《淄金报告》《新青年》《移风易俗树新风》5个专题,将优质内容集中呈现。淄博频道的点击量和传播力在各地市频道中名列前茅。

平台融合带来了效率提升。2024年10月,鲁中晨报客户端整体迁移至大平台,实现了数据接口的打通和平台的同步协调。鲁中晨报以迁移为契机,重构了内容生产底座、流程和考核体系,统一了生产标准。新的大众智媒大脑采编后台提供了AI工具箱和智能巡检技术,提高了内容生产效率,为媒体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鲁中晨报累计在大平台发布稿件5896条,强化了大平台首发意识和内容生产核心阵地意识。

融合激发了各媒体机构的活力。打通大众日报正报和地方版发稿渠道后,半年内鲁中晨报记者以“大众报业记者”身份在大众日报头版、要闻版先后刊发了《板凳坐热了,群众的心才会暖》《两次开店,餐馆老板感受大不同》等20余篇稿件,展现了融合后的内容优势。

从内容生产到精品创作——内容融合的价值重塑

跨媒体融合不仅是平台的整合,更是内容生产的价值重塑。大众报业集团驻淄机构积极融入大平台的“合唱”中,通过策划大型活动和创新报道形式,不断提升内容质量。

在2024年“行走黄河”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中,大众报业集团驻淄机构联动淄博日报完成了“算算黄河岸‘零碳村’共富账”集体采访,刊发的《黄河岸边的“零碳乡村”》《“打卡”黄河楼博物馆:千余件文物,一览安澜湾》等全媒稿件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鲁中晨报记者也积极参与大平台大型活动策划,让区域媒体记者也参与到全国性活动中来。参与采写制作的《万里黄河十二时辰·沿黄九省区蹲点记》等作品,不仅提升了影响力,还锻炼了队伍。

2025年以来,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围绕重要节点和选题创新内容生产。1月至2月累计在大众日报头版、要闻版刊发重点稿件12篇,其中6篇被央视新闻、新华网、人民网等央媒转发。5件作品上榜大平台每日佳作榜单,涵盖通讯、短视频、直播等各类体裁和表现形式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基于新媒体传播算法进行的主动改革,内容和展现形式双重创新,显著提升了传播效果。例如,《视频|到村里去!“大锅菜”成淄博新流量密码》通过短视频形式展现了乡村美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关注;《记者观察|从蛇年文创,看博山琉璃的愁绪与奋发》则以深度报道的形式,挖掘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结合点,引发了广泛讨论。

通过新媒体传播机制的引导、内容和展现形式的双重改革,传播效果更加明显。仅2025年2月,大众报业集团驻淄机构在大平台内流量过万的作品就达到18件。

从单向传播到多元互动——传播融合的影响力跃迁

跨媒体融合最终目标是提升传播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栏目和举办活动,实现了从单向传播到多元互动的转变。

《大众会客厅·周末圆桌派》和《面对面·话教育》是融合后推出的两档新栏目。大众日报淄博记者站和鲁中晨报团队通力合作,在活动海报、文图直播、稿件采写、视频制作等方面实现了一体化运作。截至2025年3月,两个栏目的活动已经组织了4期,取得了“1+1>2”的效果。这些活动不仅延伸了大众日报的“城市会客厅”功能,还提升了团队的活动策划能力。依托大平台的“放大器”功能,各类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显著提升。例如,“兴业银行杯”淄博首届“老吾老”中老年人才艺大赛吸引了1800余人报名,创下同类活动之最。通过这样的活动,媒体不仅提升了影响力,还增强了与用户的情感连接。

2024年11月,由大众报业集团驻淄机构与山东鑫航会展公司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淄博)国际食品博览会暨进出口商品展,4天吸引3万人次参展,实现销售额近1500万元。展会成为促消费的新增长点,也为淄博本地企业提供了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的平台。例如,山东康浪河面业在展会期间三次补货,销售了8吨产品;淄博纨美人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齐纨系列纺织品,既打响了品牌,又实现了美誉度和销售量的双丰收。

从内容传播到举办活动,跨媒体战队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持续提升。融合不仅拉长了传播链条,还通过KPI考核激发了团队活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在融合中崭露头角,以项目制为依托的“揭榜挂帅”机制为年轻人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结 语

只有坚持以融促改、以融促创,才能激发媒体融合的活力,推动媒体行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大众报业集团驻淄机构的融合实践表明,跨媒体融合不仅是技术和平台的整合,更是机制、内容和传播的全面革新。通过从相加到相融的系统性改革,驻淄机构实现了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全面提升。

未来,随着融合的深入推进,这支跨媒体新战队将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继续破局前行。通过不断优化平台融合机制、创新内容生产方式、提升传播影响力,大众报业集团驻淄机构将为地方媒体融合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也为全国媒体融合发展贡献“淄博样本”。

来源: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