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晨起床洗漱完毕后,43岁的董卫国就坐到书桌前开始录制“每日一读”,50多秒的英语语音内容录制结束后,他娴熟地将其发送到5个QQ群中,供学生们进行口语跟练。
早晨起床洗漱完毕后,43岁的董卫国就坐到书桌前开始录制“每日一读”,50多秒的英语语音内容录制结束后,他娴熟地将其发送到5个QQ群中,供学生们进行口语跟练。
董卫国是豫北医学院外国语学院的一名英语老师,“每日一读”这件事他已经坚持了3年多了,这3年多来,他用执着和坚持成功帮助千余名大学生突破口语障碍,实现了从“不敢说”到“流利表达”的转变。
学生们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听得懂、写得出,但说不出”现象依旧很严重,他们只会“哑巴英语”的现状是董卫国心底最大的遗憾。在他看来,英语只是一个语言工具,核心价值在于实际应用和交流,所以学习英语一定要大胆说出来。于是,董卫国萌生了一个想法:通过录制语音,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口语练习材料,帮助他们大胆发声。2022年3月,他以该校崇德书院60人的兴趣班为地点,发起了“每日一读”训练营。
每天,董卫国都会录制一段英语短文的语音,并通过QQ群发送给学生。学生们需要在当天模仿录音,完成自己的语音打卡,并将录音上传至学习平台,董卫国盲选部分录音进行检查打分,并针对发音、语调、语速等问题进行个性化反馈。
董卫国的计划并不复杂,但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他会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去寻找合适的语音材料,为了确保语音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有时他还结合时事热点、文化差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了许多互动性强的练习。
“英语讲中国”微演讲活动就是董卫国在“每日一读”基础上设计的展示,每一期都有固定的话题,同学们不但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还用英语介绍中国的历史、习俗、典故、新时代发展等内容,展示了中国形象,传播了中国好声音。
“如果哪一天到中午还没发语音,学生们就会打来电话询问。”3年来,董卫国的“每日一读”从未间断,即使节假日也照常进行,累计有1100余条,这些语音不仅成为学生口语练习的宝贵资源,也成为他教育生涯中的一座丰碑。他的坚持不仅感染了学生,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许多学生从一开始的“不敢开口”,逐渐变得自信,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他的QQ群也从最初的1个群发展到现在的5个群,累计跟学人数1000余人次。
2024级生物工程134班的齐一硕就是董卫国的忠实学员,每天只要录音一发群里,几分钟后他的录音必定上传。齐一硕说:“刚开始我觉得有点难,怕发音不标准,在董老师的不断鼓励下,现在越来越敢张口了,收获非常大。”据统计,参与“每日一读”活动的学生中,超过70%的口语能力在一年内都得到显著提升。2023级康复治疗学36班的吉瑞妍说:“作为一名非英语专业的爱好者,董老师举办的这些活动给了我更多练习英语的渠道,也正是这些练习,才让我有机会在多个省级英语比赛中拿奖。”
“董老师的‘每日一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自律精神。”该校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表示,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董卫国用行动诠释了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他的“每日一读”不仅是一段段语音,更是一份份对学生的关爱与期待。“未来我将继续优化‘每日一读’的内容和形式,让更多学生受益。语言学习需要坚持和积累,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董卫国说。(姚晶 王玲玲)
编辑:杨璇
来源:新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