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代无名氏著55回本《说唐后传》,“见白虎仁贵倾家”一节中介绍,“山西绛州龙门县太平庄薛家村”,富翁薛恒所生二子,长子薛雄,次子薛英。薛英娶妻“潘氏”,35岁生下一子,取名薛礼薛仁贵。薛仁贵15岁在书房睡梦中梦见“白虎”,才能开口说话。“不上几天,薛英老夫妇双
本文俱属演义内容,非正史。
第1段:薛仁贵克父薛英
清代无名氏著55回本《说唐后传》,“见白虎仁贵倾家”一节中介绍,“山西绛州龙门县太平庄薛家村”,富翁薛恒所生二子,长子薛雄,次子薛英。薛英娶妻“潘氏”,35岁生下一子,取名薛礼薛仁贵。薛仁贵15岁在书房睡梦中梦见“白虎”,才能开口说话。“不上几天,薛英老夫妇双双病殁”。
第2段:薛仁贵归家射子,薛丁山白虎庙射父
单田芳老师播讲180回本《薛家将》,薛仁贵跨海征东十二载,官封“平辽王”,衣锦荣归。村外河边,薛礼见老虎扑奔孩童,抽箭搭弓,本意射虎,却射中“孩童”的咽喉。这个“孩童”就是素未谋面的亲子薛丁山。
薛仁贵挂帅征西,被“西凉白虎关主帅”“丑鬼”杨藩困在白虎庙,薛丁山舍生忘死意在救父,庙前见“老虎”扑奔薛礼,意在射虎,却误中薛礼哽嗓,薛礼在白虎庙阵亡。
第3段:薛葵锤震金鸡岭,薛赞替祖父出气,密松林擒摔薛葵
其实这是“闹剧”,父子俩第一次见面,在误会重重的情形下,父子动手比武,父不及子,子打父,后被“亲人”阻止。当然这也是说书人为了增加喜剧效果,同时也说明“老子英雄儿好汉”,“龙生龙,凤生凤”。
1)薛蛟、薛葵锤震午朝门,救下岳父“庐陵王”李显后,回家探母。刚到家却知悉“周将”假冒薛刚之名,劫走纪鸾英和马登。薛葵性焦气躁,在金鸡岭遇到“真薛刚”,薛葵不信,父子动手。“金葵无敌将”薛葵磕飞“通城虎”薛刚掌中的钢枪,活擒薛刚,后在“吴起、马赞”的指引介绍下,父子相认。
2)薛刚被困柏乡府,纪鸾英挂二路帅,孙子“霹雳鬼”薛赞任副先锋。铁狼关前,薛赞掌中禹王神槊,战胜“冒充自己爷爷薛刚”的敌将“苗岩”,薛赞追击苗岩到密松林外,巧遇闯营搬兵的生父薛葵。这才有“山林道父子巧相遇,不认亲巨槊对神锤”。父子俩一场龙争虎斗,幸有“四爵主”薛强及时赶到解围,但也因薛强“人未到声先到”,薛葵走神,薛赞走马活擒薛葵,还将薛葵摔在山石道上。薛葵负气扬言“不认薛赞”。后在纪鸾英的调解下,父子俩没有隔夜的仇,和好如初。
第4段:樊金定骂城
樊金定是薛仁贵的第二任妻子,薛仁贵的方天宝戟就是樊家祖上汉初猛将“樊哙”所用。薛仁贵衣锦荣归,阴差阳错之下,并未再见到樊氏。樊金定育有一子“薛景山”,薛景山前敌认父,薛仁贵就是不认,樊金定骂城,碰头而死,薛仁贵这才收下薛景山。受“薛刚闹花灯,踢死太子,惊崩圣驾李治”的牵连,薛景山携家带口逃往“域南国”避难,薛景山被招为驸马。薛景山育有一子“薛志”,薛志之子时“薛波”。
第5段:薛丁山三休三请樊梨花
据说,“薛丁山”是金童星,“樊梨花”是玉女星(一说天魔女)。“三休”也可以说成“三打”“三赶”,三休在前,才有后来的“三请”。简单来讲,就是樊梨花不满意父亲樊洪“指腹为婚”的对象—“丑鬼”杨凡,上吊寻死不成,被业师骊山圣母搭救,并把樊梨花许配给“薛丁山”。薛丁山一再误会樊梨花是“水性杨花”,三次成婚皆成泡影。薛仁贵阵亡,唐将打不开“白虎关”,薛丁山奉旨“步下寒江,青衣小帽,一步一头,磕到寒江关”。此时薛丁山真心悔过,二人终于喜结良缘。
第6段:樊梨花三下莲台
戏曲中有“樊梨花”与“薛金莲”姑嫂不合,薛金莲百般挑事,樊梨花大肚容人。不过评书演义中鲜有提及。
一下莲台,潼关城内救下薛刚和薛葵父子,潼关城外,樊梨花剑斩“驴(骡)头太子”李宗南。
二下莲台,“宝刀手”薛平刀斩“银锤太保”白文豹,致使薛刚、薛强弟兄反目,李显和李旦的关系紧张,薛金莲有心解围,却也有心无力。“鲁王”程咬金给“中宗”李显献策,让大驸马薛姣去“万寿紫霞宫”搬请祖母樊梨花。樊梨花奉师命下山,“八卦营”外建立天坛“祭天”,让“睿宗”李旦继位。薛刚不服,“戳假象怒砸天坛会”,气走樊梨花。书中交待,樊梨花是受骊山圣母“秘计”而行,天坛会虽被砸,李显归隐九焰山,薛刚携家小也暂回到山西龙门县。此段弟兄纷争也算告一段落。
小子多说一句,骊山圣母此计甚是高明,“兄弟阋于墙”,剑拔弩张,只有让强势一方退出,弱势一方掌权,才能避免悲剧。当弱势一方掌权后,发现己身的能力不足以胜任当前要职后,才能真心悔过,再聘请强势一方出头。薛强损兵折将后,真心与三哥薛刚和好,薛刚二次出世,兄弟俩齐心协力兴唐灭周。
三下莲台:“破域南吓死武则天,开铁坟笑死程咬金”。在给两辽王府385口平冤昭雪时,打开铁丘坟,樊梨花也在场。
暂时想起这么多!
如有纰漏,欢迎指正!
一家之言,欢迎点评!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浪漫古典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