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末,全州咖啡行业民营经营主体达893家,同比激增41.1%,占行业总量的97.3%。这不仅是市场主体活力的迸发,更折射出延边咖啡产业从“网红现象”向“文化新经济”的质变。
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末,全州咖啡行业民营经营主体达893家,同比激增41.1%,占行业总量的97.3%。这不仅是市场主体活力的迸发,更折射出延边咖啡产业从“网红现象”向“文化新经济”的质变。
延吉市建工街道延青社区咖啡店里,1995年出生的陈东泽正调试着咖啡机。作为政府创业孵化项目的首批受益者,这个30平方米的社区咖啡站从审批到开业仅用了5天。延吉市延青社区咖啡店负责人陈东泽说:“现在办理营业执照非常便利,只需要在吉林省经营主体‘e窗通’平台提交申请,填写上传相应内容,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门店的经营许可了。”
像这样的政策赋能大大缩短了延边咖啡产业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重构”的成长之路。在市场准入端,州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超过90%的咖啡从业者通过线上平台完成注册,业务办理时间缩短超50%。处在产业链中游位置的153咖啡加工厂的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将来自巴西、哥伦比亚的咖啡豆进行智能化烘焙。延吉153咖啡工厂负责人金海莲说:“我的国际高级烘焙师14年的烘焙,每一个产品我都会杯测,这个产品的好坏,我都会按照我的角度给一个一个把味道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傍晚六点,延吉库伯咖啡,暴力熊打卡墙与轻奢时尚的装修浑然一体。乐业旋转咖啡厅,360度观景台坐满年轻人。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延边咖啡市场已成常态。从劳顶笨咖啡的豆面雪冰到云上咖啡的“洗车+咖啡”模式,民营主体的创新活力让“咖啡+”无限延伸。而更具突破性的是乡村咖啡的异军突起。在龙井市东盛涌镇,田画里咖啡已经运营一年多,一年不到就收回投入成本,口碑远播,无疑是全州数十家乡村咖啡店的典型代表。龙井东盛涌田画里咖啡负责人尹春姬说:“今天早上到现在开始的话,大概迎接15桌左右的顾客,我们店以童话乡村为设计理念,营造自然舒适的氛围,吸引顾客沉浸式打卡,再结合‘咖啡+’的文化,比如说可以加民宿,加打卡拍照的地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在延边,咖啡厅可谓是“千店千面”各具特色。州咖啡文化交流发展协会会长崔逢花说:“我州有着美丽的生态环境,还有民俗特色文化,旅游也好,饮食也好,咖啡和茶饮都很有民俗特色,我们当地的咖啡店的特色都是融合我们当地民俗特色的茶饮和果汁等等结合出来的创新的咖啡店,这跟全国各个地方比起来有不一样的特色。”
品质升级更体现在产业链各环节。乐夜咖啡坚持使用保质期15天的鲜奶,每日隆咖啡店推出30秒出杯的极速系统,老屋咖啡甚至全体咖啡师都要到专业学院进修。一些咖啡店还在短短几年间积累了大量的忠实客户。口碑如同涟漪般扩散,品牌影响力也随之不断扩大。龙井清潭洞咖啡店店长李天龙说:“亲自到店体验过后,服务门店环境等多方面,独特设计深深打动了我,目前加盟已有4年,年收入也非常稳定。”
从州市场监管局数据来看,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全州新登记民营咖啡主体272户,相当于每天诞生0.7个咖啡品牌。这种爆发式增长背后,是政策精准滴灌、文化基因激活、业态深度融合的共同作用。当“县咖之王”开始向产业链要效益,当“包间文化”嫁接出乡村振兴咖啡,延边咖啡的故事,正努力实现全产业链转型升级。(记者:何平 朴永杰 杨光 吴君华)
来源:延边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