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2日,在新京报主办的“直面关税战,锻造经济韧性——2025新京智库春季论坛”上,新京智库发布了《新京报网红城市潜力报告(2025)》,并发布了《新京报长红城市榜30强(2025)》榜单。
4月22日,在新京报主办的“直面关税战,锻造经济韧性——2025新京智库春季论坛”上,新京智库发布了《新京报网红城市潜力报告(2025)》,并发布了《新京报长红城市榜30强(2025)》榜单。
《新京报长红城市榜30强(2025)》聚焦2024年接待旅游人次超1亿的城市。在这些城市中,北京和重庆高居榜首,凭借的正是大量高质量的内容创作者和活跃的互动数据;哈尔滨、西安等城市则依托独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打造了独具魅力的城市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城市的名次发生了较大变化。比如哈尔滨上升了11位,杭州上升了12位。同时,也有不少城市首次进入该榜单,比如郑州、大连、泉州、邯郸等。
通过分析发现,该榜单的城市可分为四类:首先是品质流量驱动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凭借高搜索指数和大量达人资源,通过强大的传播力和知名度吸引游客。
其次是内容引领型城市,如重庆、成都,通过在视频内容上的突出表现和创新营销提升吸引力。
再次是体验优质型城市。如福建厦门、江西上饶,则凭借高民宿酒店评分,通过优质服务体验赢得口碑。
最后是增长潜力型城市。如哈尔滨、贵阳,通过高订单增幅展现出快速增长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作为今年旅游人次首次突破1亿人次的福建泉州和河北邯郸,他们的文旅发展之路也值得关注。泉州的成功崛起可归纳为“文化遗产赋能型”模式,区别于依靠现代主题公园或高楼地标的城市,泉州几乎零门槛复用了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比如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在2024年持续放大这一世界级IP的影响力。“泉州簪花围”在2023年走红后,2024年其影响更是进一步扩大,“走出泉州”成为一种时尚潮流。
同样,邯郸的旅游崛起主要依靠文化复兴型模式,走的是一条老城新生之路。作为战国时期的赵国古都,邯郸深入挖掘赵文化IP,在学府路历史街区打造出赵国风情步行街,复原战国集市场景,并设置成语典故互动长廊,重现“邯郸学步”等典故场景。同时,一系列的营销使得“千年古城邯郸”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
整体来看,邯郸的走红更偏向“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渗透,而非单点爆款事件。与许多一炮而红的“网红城市”相比,邯郸的客流增长带有稳步积累的特征。2023年邯郸接待国内游客8544.3万人次;2024年则突破1亿人次。
泉州和邯郸的成功案例表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城市持久吸引力的源泉。
━━━━━
徐州领跑,太原飙升:
2025新京报网红城市潜力榜50强发布
相比上一年,2025年的网红城市潜力榜发生了明显变化。在该榜单中,前五名分别是徐州市、太原市、临沂市、威海市和烟台市。这几座城市在短视频平台上实现了显著的形象转变。同时,不少城市的名次都有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太原(上升23位),呼和浩特、芜湖均上升26位,菏泽上升19位。
从地理分布看,区域集群效应明显。山东省三个城市(临沂、威海、烟台)位列前十,浙江省和广东省的多个城市也表现优异。这种集聚现象反映了区域文化特色和区域联动效应在网红城市打造中的重要作用。
从内容创作和传播模式看,网红潜力城市可分为全能型城市(如徐州、太原)、美食强势型城市(如汕头、柳州)和旅游主导型城市(如威海、珠海)三种类型,各自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作为榜单第一名的徐州,他的形象转变,可以视为传统工业城市成功转型的代表。徐州这座拥有26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煤矿工业遗存转型文创空间,成功打造了“既有江北水乡风情,又有工业锈带魅力”的差异化网络形象。
徐州的“出圈”之路有着鲜明特色:一是历史文化赋能。徐州深挖楚汉文化,将其融入当代旅游产品。比如,徐州重点打造贯穿老城区的“彭城七里”历史文化轴线,串联户部山-回龙窝等众多古迹 。二是依靠特色美食,发展夜经济、美食文化,形成自身的“夜彭城”形象符号。三是工业转型成果反哺文旅。徐州通过转型升级提升了城市环境和服务,以前的煤铁基地如今绿树成荫、交通便捷,为旅游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无论是旅游人次还是总收入,徐州在过去一年都有明显的提升。
作为华北“网红”新星的太原,位列同程旅行发布的2024年旅游目的地榜单第六位。太原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虽然也深耕历史文化,但也敢于拥抱时尚潮流,这是太原最大的差异化优势。太原通过包装晋祠、古县城等,让他们符合当代审美,吸引年轻群体“穿汉服游晋祠”“拍古风照”等。
但与徐州不同的是,太原利用省会资源引入了更多现代娱乐元素,如演唱会、艺术节等,把城市打造成一个“古今兼备”的综合舞台。这种“双轮驱动”让来到太原的游客构成非常多元:既有慕名古迹的老人,也有看演唱会的90后,甚至00后。
所以,作为传统的工业型城市,徐州、太原的转型之路,给其他华北、中原等区域的城市做了很好示范。尤其是,这些地区的城市往往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具备形象转型的良好基础。
记者/郑伟彬
来源:黑龙江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