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美国更早落地:镇江,为何能孵化全球脑科学明星企业?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2 16:31 1

摘要:一位清华博士,9年前带着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脑科学项目来到镇江丹阳,拿到了50万元无偿启动资金。

一位清华博士,9年前带着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脑科学项目来到镇江丹阳,拿到了50万元无偿启动资金。


9年后,他创办的慧创医疗,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近红外全脑成像技术产业化的企业,产品进入全国千余家顶级医院,估值突破50亿元。


这不是科幻,而是真实发生在江苏最“低调”城市里的产业奇迹。


早在2019年,马斯克就曾高调宣布猴子可以通过脑机装置玩电子游戏,但几年过去,Neuralink的产品仍未实现广泛的临床应用。


而在马斯克发布成果之前,中国的相关研究早已悄然展开。


不同于Neuralink“开颅植入”的激进路径,中国的科研团队更聚焦临床应用,强调切实解决患者健康问题。


最近,一家坐落于镇江丹阳的企业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慧创医疗。

他们是全球首个实现近红外全脑成像技术产业化的企业,其设备可以对大脑进行高分辨率精准成像,并定量评估其大脑功能。

很多老年痴呆、抑郁症、脑卒中、儿童注意力障碍等脑功能疾病患者,要诊断和治疗他们脑功能疾病,需要对大脑进行高分辨率精准成像,并定量评估其大脑功能。

而慧创就制造出了全球首个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超100通道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装备,并建立了疾病智能诊疗模型,为脑卒中、孤独症、阿尔茨海默症等脑疾病患者的干预、治疗、康复等开出一剂良方。

中国脑功能障碍群体的数量高达近亿人,并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正是因为慧创的重大成果发明以及现实的需要,2025年1月,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认知障碍专科联盟丹阳中心正式揭牌。

这家成立仅9年的企业已完成6轮亿元级融资,产品进入全国1000余家顶级医疗机构,估值突破50亿元。

同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瑞金医院等国内头部科研资源、专家资源都在镇江丹阳实现了整合、集聚。

对于企业发展前景,慧创医疗的创始人汪待发信心满满:

“目前,慧创医疗正全面进军国际市场,到 2028年公司销售达到百亿规模,让丹阳这座江南小城成为全球脑成像和脑治疗产业高地。”

为什么一座小城能够诞生脑机接口的明星企业?

故事还要从9年前说起。

慧创医疗落户镇江,是一段企业和城市共舞的佳话。

2016年,32岁的清华博士汪待发背着双肩包,来到镇江丹阳,那时候脑科学还是个新鲜事物,马斯克也没有发表相关成果。

汪待发着急的点在于,高端脑影像设备的关键技术一直被西方发达国家垄断,每台单价高达数百万元人民币。

然而,很多价格高昂的欧美设备,却难以解决亚洲人有黑色头发覆盖区域的成像难题。

“欧美人大多是黄头发,而亚洲人是黑头发,黑色吸收的光更多,所以同样强度的光源打到脑部,欧美人和我们的吸收强度差1000倍。”

因为多次参与医工合作项目,汪待发发现,脑疾病不是单一脑区的疾病,而是存在全脑层面上的协同性问题,想要在临床应用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进行全脑检测。

为破解这一难题,汪待发从本科起就参与相关研究,一直到博士毕业,他所在的课题组也未获突破,但他始终坚信这个方向极具研究价值。

想要说服政府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项目投资,很不容易。

但当时镇江丹阳大胆拍板,上来就给汪待发50万元的启动资金支持,这不是贷款补贴或者企业参股,而是直接白送50万。

的确,50万的免费启动资金对于很多大企业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财政向来紧张的镇江来说,是非常大胆的行为。

而且为了进一步给汪待发吃“定心丸”,丹阳还制定了三年“零成本”的创业政策,主动帮忙对接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提供免费的人才公寓和创业场所、全力配合各种路演活动和资源推介,全力呵护慧创这株“科创小苗”生根生长。

正是因为丹阳给到了三年无压力“孕育期”,汪待发才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到研发之中:

“虽然当时我只是北航的一名讲师,但丹阳并没有因为职称而看低我,反而更看重我在脑科学方面的建树和潜力,帮我积极申报了丹阳的‘丹凤朝阳’人才计划、镇江的‘金山英才’计划和省‘双创计划’。”

3年的呵护,让慧创医疗实现了蜕变。

2019年,慧创医疗自主研发的世界首个获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超100通道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装置NirScan问世,该产品可以通过检测特定脑区血红蛋白的变化,获得脑功能成像。

成果很快就被学界重视,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华山医院、清华大学等1000余家一流临床及科研单位相继购买慧创医疗的产品。

而后,慧创又研发了世界首台获医疗器械证的便携式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NirSmart,这是世界首台获医疗器械证的便携式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解决了自由运动场景的脑功能成像的难题。

随后,慧创就入选潜在独角兽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获得国家脑机接口重大专项立项,成为江苏省唯一获得立项的企业。

引进人才,带来团队,做大产业。

这些年,随着一些产业小树苗的成长,镇江也给到了初创科技企业,更多更大的支持。

在营商环境方面,镇江也充分发挥“店小二”服务精神,成立企业服务专班,定期组织经发、科技等部门上门服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可以说,慧创这个脑科学领域“独角兽”的崛起轨迹,恰是观察镇江营商环境的最佳样本。

长三角区域产业竞争,向来激烈,苏州的生物医药、无锡的集成电路、常州的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格局拔地而起。

别人都把好吃的果子摘了,镇江怎么办?

在这样的背景下,镇江启动了“四群八链”产业强市战略,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等八大产业链作为主攻方向。

尤其是脑科学设备这个细分领域,因其技术门槛高、市场潜力大且竞争尚未白热化,成为了镇江的重点培育对象。

通过对营商环境的打造,镇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现了“换道超车”。

在长三角一体化纵深推进的今天,镇江模式的价值,就在于探索出了“细分领域冠军+产业链生态”的突围新路径——不追求大而全,而是专注打造“杀手级”产业集群。

这或许就是破解区域同质化竞争困局的密钥。

因为今天的长三角产业内卷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传统豪门苏锡常能够通过重金招揽大企业,但那些财政不那么富裕,产业基础并不是那么好的地方呢?

这时候,镇江独辟蹊径,走出自己的产业特色,打造差异化的招商亮点,给很多非豪门城市,提供了新方法。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镇江坚定产业转型的决心,也很值得称道:

也就是慧创落地镇江后,镇江硬是狠心将一些能够带动GDP的污染企业迁了出去。

正所谓不破不立。

这些年为了贯彻“四群八链”产业强市战略,镇江不仅培育了脑科学产业,同时也瞄准了其他城市没有重视,但又面向未来的航天航空、电子互联网等相关产业,招商力度是近十年来空前的。

无相君多次走访考察镇江,发现这个城市在苏南地区的宜居、宜产程度很高,而内卷程度却非常的低,是一个严重被低估的城市。

除了人均GDP很高,经济增速笑傲全省外,这里的工业技改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是在全省排前列,宜居指数全国第十八。群众安全感在全省排第一,人口虽少,但骨髓捐献排名全省第二。

这些零碎的数据,其实都能从侧面反映,这个城市的温度和活力。

随着更多的产业幼苗的成长,以及营商口碑的传播,相信这座城市会在不久的未来,迎来属于自己的DeepSeek时刻。

来源:无相商业趋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