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胆固醇越低,癌症风险越高?控制到多少才好?一文解析!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2 16:30 3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90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降胆固醇降过头,小心不是心脏病,而是癌症找上门!”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近年越来越多研究开始关注的“U型风险曲线”问题。也就是说,低密度胆固醇(LDL-C)不是越低越好,降得太低,可能会带来新的健康风险。尤其是癌症。

LDL胆固醇,是血脂检查里最被盯紧的“坏家伙”。心血管科医生看到它高,第一反应就是得降。但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一味追求“越低越好”的做法,可能存在隐患

我们先讲个真实数据。根据《柳叶刀》2020年一项纳入36个国家、超过13万人群的研究显示LDL-C控制过低(低于1.8mmol/L)的人群,某些癌症的发生率略有上升趋势

这不是个例。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2019年的一项分析中,也发现长期使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把LDL-C压到极低水平的患者,罹患某些类型肿瘤的风险有所抬头

为什么LDL-C太低,可能会提高癌症风险?答案可能和胆固醇的“基本功能”有关。胆固醇是人体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合成激素、维生素D的原料。过低的胆固醇水平,可能影响细胞修复和免疫功能,让异常细胞更容易“出圈”。

尤其是老年人、营养状态差、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LDL-C过低可能更加危险。这部分人本身就抵抗力弱,再加上激进控脂,癌细胞更容易钻空子。

但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那我是不是就不用降胆固醇了?当然不是。LDL-C升高依旧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梗的头号元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每年有超过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和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我们真正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降”,而是:降到多少才是“刚刚好”。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版),不同人群的LDL-C目标值不同:

一般人群:

高危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吸烟):

极高危人群(如发生过心梗、支架术后):

对于没有动脉硬化病史、体质偏弱的中老年人来说,一味追求。多项研究指出,在这类人群中,LDL-C维持在2.0~3.0 mmol/L,可能是更安全的平衡点

也就是说,胆固醇控制要因人而异,而不是一刀切。年轻人、有家族心梗史、三高人群,LDL-C低点没关系。但如果你年纪大了、营养一般、经常疲劳、容易感冒,就得慎重考虑是否要继续压低LDL-C了。

那要不要吃他汀?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控脂的“黄金标准”,但它并不适合所有人。如果你没有心脑血管基础病史,只是LDL-C稍高一点,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往往就能改善

如果你已经在服用他汀,要不要停?不能擅自停药。但你可以和医生沟通,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或者换用中等强度他汀,避免LDL-C降得过低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点:癌症风险的升高,可能不是LDL-C本身的问题,而是背后的“低胆固醇状态”是癌症早期的信号。一些晚期癌症患者在确诊前,LDL-C就在慢慢下降。这时候,低LDL-C不是“凶手”,而是“症状”。这点要看清楚,不要因果倒置。那么,普通人要怎么做?

不盲目追低,结合身体状态判断目标值;

避免高脂饮食,但也不必过度节食;

有基础病的,遵医嘱用药,不随便停;

没有基础病的,优先考虑生活方式干预。

一句话总结:降胆固醇是必须的,但降得过头,可能反被反噬。医生建议:如果你的LDL-C已经低于2.0 mmol/L,且没有心梗、脑梗等病史,应与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或控制策略。每个人的LDL-C“最佳值”都不同,关键在于“精准控脂”,而不是“盲目清零”。

资料来源:
①.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10):833-853.
②.《柳叶刀》. LDL cholesterol and cancer: a cohort study across 36 countries. The Lancet, 2020.
③.《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 Long-Term LDL-C reduction and cancer risk. JACC, 2019.
④.世界卫生组织.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Factsheet, WHO, 2023.

来源:花猫健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