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反天罡的韩国人,要砸中国饺子的饭碗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2 16:13 2

摘要:尽管如此,这则新闻仍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毕竟饺子作为中国传承千年的传统美食,从东汉时期就已出现,韩国这一行为无异于“文化盗窃”。

比天价关税更匪夷所思的事诞生了:韩国申请了饺子专利。

上周,有韩国公司在美国申请了饺子外形专利,并获得了15年的专利保护期限。

这意味着,以后在美国卖这种形状的饺子,都要给韩国人交专利费。

愤怒之外有人扒了下这家饺子的专利图,发现饺子包成这样,在中国根本上不得台面。

尽管如此,这则新闻仍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毕竟饺子作为中国传承千年的传统美食,从东汉时期就已出现,韩国这一行为无异于“文化盗窃”。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韩国公司的一次博眼球的炒作,因为中国饺子的灵魂他们根本学不会。

这次“偷家”事件一出,背后申请专利的公司也“暴露”了真实身份,它就是韩国的必品阁。

必品阁靠卖饺子在全球一年狂赚60亿,且中国也是它的主要市场之一,占其海外市场的24%,一年能赚走近10亿元。

更离谱的是,网上关于山姆美食TOP1的提问中,饺子品类里上榜的竟然是韩国的必品阁。

一个韩国品牌,凭什么能靠饺子在中国闷声赚钱?

韩国不起眼的拌饭品牌,

靠饺子火遍全球

必品阁成立之初和饺子没什么联系,韩式拌饭才是它的成名爆款。

2010年必品阁成立,从它的名字“비비”(搅拌)就能看出,这家公司最初想发扬光大的韩国传统美食是拌饭。

可惜韩式拌饭这种家常饭在韩国很难做出火花,何况必品阁的野心还是杀向全球。于是全球爆火的饺子,就成了他们打开全球市场的“金钥匙”。

必品阁把饺子卖到全世界,多亏了它的亲爹CJ集团。

CJ集团在韩国的地位,相当于“食品界的三星”,旗下公司涉及各个领域。我们熟悉的娱乐公司Mnet Media、韩国最大的连锁影院CGV,以及面包品牌多乐之日,都是CJ旗下的品牌。

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必品阁,在亲爹支持下很快就把兄弟企业的招数都学透了。

把饺子包装成韩国传统美食卖向全世界,必品阁藏着两个心机。

第一个心机是人设包装,给饺子整容。

从造型上来看,必品阁的饺子没有太多花样,所有产品按照专利里的14-16道褶来做,虽然样子普通但胜在个大。

必品阁的饺子个头是普通饺子的两倍大,一个有35克,有点像中国的蒸饺。因为个大所以必品阁的饺子卖的贵,也因此成为高端速冻饺子的代名词。

除此之外,2011年进入外国市场后的品类并非 dumplings,而是强化它的韩式叫法MANDU,在中国的称呼是“王饺子”。

当这种说法传入日本,连日本网友都不买账。有人评论称,“所谓的MANDU其实就是饺子吧,‘王MANDU’里面还有个‘王’子,从命名中就能看出来是中国食品,还硬说韩国美食?”

尽管有人质疑,但MANDU和dumplings割席的玩法,确实让不少老外潜移默化的相信了必品阁饺子是韩国传统美食。

第二个心机是通过网红打法,强化韩国血统。

为了让韩式MANDU的概念深入人心,必品阁不遗余力的通过各种渠道,让饺子和韩国人挂钩。

从2013年开始,必品阁相继邀请了“鸟叔”、朴叙俊、BTS防弹少年团等全球爆火的明星作形象代言人,广告词正是“千年韩食智慧”

必品阁还在TikTok上高强度投放吃播,来宣传“韩式饺子”。其发起#Mandu Challenge挑战,吸引全球2.3亿次互动。

在如此高强度的宣传轰炸下,不少外国人真的就把饺子当做了韩国特色的食物,认为必品阁才是正宗的饺子。

必品阁进入中国的打法更心机,他们不再强调韩国血统,而是放大“韩式做法”。

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抱蛋煎饺”“韩式饺子锅”等网红食谱是韩式美食流量密码,不少网友分享各种煎饺的韩式吃法,使用的饺子都是必品阁王饺子。

靠这两个小心机,必品阁硬是把饺子变成韩国传统美食,在全球大杀四方。

以至于曝出专利事件后,不少网友高呼被骗:一直以为是国产品牌,没想到是韩国牌子。

必品阁“偷家式创新”,

在中产圈刷足存在感

无论将丝绸改名“明紬”后申遗成功,还是把饺子外形申请专利,韩国都用了一个共同的招数:偷家式创新。即偷学你家技术,创新包装成我的产品,再反过来卖给你。

必品阁也深谙此道,它的饺子就是这样打爆的。除了偷家中国饺子的传统和造型,其在商业上的“偷家式创新”,也成为它的赚钱密码。

1.渠道上避开中国对手,用中产标签打高端

必品阁在全球的渠道打法,都是避开中国水饺的商超主战场,主攻山姆、Costco等高端渠道。

必品阁饺子不仅仅是入驻Costco那么简单,他们还借Costco的势,涨自己的粉。

那些对韩国饺子不感兴趣的人,必品阁也有自己的招数,那就是和Costco强关联。现在很多美国中产用户,直接将必品阁饺子称为“Costco dumplings”。

靠着Costco的名气,必品阁饺子成功打入了美国主流市场。之后必品阁饺子顺势进入了Target、Kroger等大型零售商,现在已经拿下了6万家零售店。

必品阁的王饺子,在中国的渠道路子也如出一辙。

必品阁的经销商表示,他们刚进入中国时在渠道的选择上非常谨慎,主要是进入山姆会员店和盒马鲜生等高端店,用“会员制光环”和“韩国进口”塑造高端形象,在年轻中产中狂刷存在感。

不少中产和网红,去山姆和Costco都会把王饺子列入必购清单。

除此之外,CJ集团还为必品阁专门成立了线上研究小组,把中国线上渠道研究透了。

直播电商最火的时候,必品阁的王饺子和李佳琦、小杨哥等顶流高度绑定。不少李佳琦女孩被种草王饺子。

在她们的追捧下,必品阁不止一次登上京东、天猫冷冻食品第一的宝座。

有必品阁的代理商认为,“必品阁在中国走的就是网红路子,哪里有流量就去哪里。”

2.背靠亲爹买买买,供应链偷师地头蛇

必品阁用不到10年时间火遍全球,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财大气粗的亲爹。

供应链是速冻食品的生死线,因此必品阁所到之处,都会斥巨资拿下当地的供应链巨头。

2011年,CJ收购了天猫速食类类别市场的老大吉香居,并在中国山东和广东建立了生产线,将生产成本压低30%。

2018年必品阁进军德国时,收购了当地冷冻食品公司Mainfrost,在当地成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

2019年必品阁以18.4亿美元拿下美国第二大冷冻食品公司Schwan's。必品阁凭借地头蛇强大的分销网,很快就成了美国速冻饺子巨头。

靠着高端渠道打高端牌,再通过本地供应链降低成本,必品阁这些年在全球都是闷声发大财的存在。

外形专利被抢,

给中国饺子提了个醒

必品阁明明可以闷声赚钱,为什么还要申请专利惹众怒呢?

归根结底是,中国饺子品牌在美国太猛了。

美国速冻饺子市场规模达27亿美元,中国品牌占六成份额,且在美国的41000家中餐馆,随便一家的饺子都是招牌菜。

关税风波下韩企专利一旦最终生效,中国厂商成本压力会指数级增加。

从这个角度看,必品阁在这时候申请专利,很像一场“趁火打劫”式商战。

其实,韩国品牌财大气粗抢占中国传统美食商标的事,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去年,一个美籍韩裔美食家抢先注册“油泼辣子”的商标,并且给一些辣油油品牌和中餐厅广发律师函,要求他们禁用带有“chili crunch”“chile crunch”两种成分的产品名词。

其中不少小餐厅没有精力和资金打官司,迫于压力吃下哑巴亏,但有一家马来西亚华裔餐厅,选择和福桃公司硬刚。

最终在网友“炸辣椒”舆论保卫战和这家公司的坚持下,福桃公司被迫道歉并停止诉讼。

必品阁与中国饺子之间这场“倒反天罡”的商战虽然让人气愤,但也为中国饺子出海提供了新思路,那就是在传统品类的保护上不妨更激进。

过去几年中国品牌出海,很多还只停留在品牌出海的层面。要避免再吃这种闷亏,中餐出海必须进入“多维输出”新阶段。升级为“餐饮品牌+供应链体系+烹饪技艺+文化符号”的系统性输出。

比如中国水饺大王喜家德,在海外卖水饺的同时,会把饺子和中国“家文化”和“孝道文化”挂钩,并两次挑战吉尼斯记录。

2015年,喜家德发起了“最大规模烹饪课,最多人包饺子”活动,共有6334人挑战成功,创下“史上最多人包饺子”的世界纪录。

之后喜家德又在苏州举行“喂长辈第一口水饺”活动,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的参与,也拿下吉尼斯记录。

去年冬至时,饿了么发布过一支中文、韩文、英语的三个语言版本的广告片《我们支持中国饺子申遗》。

面对中国的反击,当时很多韩国网友直接炸毛。

但在TikTok 等国际社交平台上,随着#Save Dumpling 话题热度持续飙升 ,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也开始了解到饺子真正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对韩国企业的抢注行为表示质疑和不满 。

面对韩国品牌的抢外形专利的行为,中国水饺品牌也可以主动反击,毕竟要论饺子外形,中国可以申请专利的太多了。

“当食物成为文化战争的武器,我们既要守住传统,更要掌握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