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准版:搭载73.6kWh磷酸铁锂电池(弗迪刀片电池),CLTC续航668公里,定位城市通勤主力车型,起售价21.59万元。
一、官方续航:三版本精准覆盖多元需求
小米SU7提供三种续航配置,均基于CLTC工况测试:
标准版:搭载73.6kWh磷酸铁锂电池(弗迪刀片电池),CLTC续航668公里,定位城市通勤主力车型,起售价21.59万元。
Pro版:配备94.3kWh宁德时代神行磷酸铁锂电池,CLTC续航830公里,支持4C超充技术,10分钟补能400公里,主打长途出行场景。
Max版:采用101kWh宁德时代麒麟三元锂电池,CLTC续航800公里,搭载800V超高压平台,30%-80%充电仅需15分钟,兼顾性能与续航。
核心技术亮点:
神行电池:Pro版采用的磷酸铁锂电池通过CTP 3.0技术提升体积利用率,能量密度达160Wh/kg,较传统铁锂提升20%。
麒麟电池:Max版三元锂电池通过电芯倒置设计和智能温控系统,实现-20℃环境下续航衰减率降低15%。
二、实际续航:高温/低温双场景实测数据
根据汽车之家《新能源超测》项目,小米SU7在不同温区的表现如下:
低温区(5-15℃):
Max版实测续航737公里,CLTC达成率91%,百公里电耗13.86kWh。
测试覆盖城市拥堵、高速巡航等场景,空调设置23℃自动,车内温度稳定在21-22℃。
寒冷区(-25~-20℃):
Max版实测续航385公里,CLTC达成率47.5%,百公里电耗升至27.14kWh。
充电表现突出:30%-80%充电仅需25分钟,最大功率稳定在119kW,优于多数竞品。
关键影响因素:
驾驶模式:经济模式下电耗可降低10%-15%,运动模式则因电机功率全开导致续航下降约20%。
轮胎配置:Max版选装21英寸倍耐力P ZERO轮胎后,续航较标配19英寸低风阻轮圈减少约8%。
三、冬季续航优化:热管理技术成核心竞争力
小米SU7通过多项创新技术缓解冬季续航焦虑:
三热源逐级加热:整合电驱堵转、压缩机、加热器三大热源,电池加热功率达18kW,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20℃环境下电池预热时间缩短30%。
电池双大面换热:通过4倍于传统方案的换热面积,实现低温下电池快速升温,高温时高效散热,冬季充电速度提升25%。
湿度平衡AI算法:根据环境湿度动态调整空调制热负荷,减少无效能耗,-15℃时可减少15%的制热耗电。
实测验证:在-25℃超低温环境下,小米SU7表显电量0%后仍可行驶15-20公里,且空调制热功能全程正常运行,优于特斯拉Model 3等竞品。
四、竞品对比:横向维度看竞争力
与同价位主流纯电轿车相比,小米SU7的续航表现可圈可点:
极氪007:100kWh麒麟电池CLTC续航870公里,实测高速续航510公里,充电速度与小米SU7相当,但冬季续航达成率低约5%。
比亚迪汉EV:715km CLTC续航版本实测综合续航520公里,低温区达成率约85%,但充电功率仅支持100kW。
特斯拉Model 3:713km CLTC续航版本冬季实测续航约420公里,能耗28-30kWh/100km,显著高于小米SU7的27.14kWh。
核心优势:小米SU7在低温续航稳定性和快充效率上领先同级,尤其适合北方用户;Pro版凭借神行电池的超充能力,成为长途出行性价比之选。
五、选购建议:按场景匹配最优解
城市通勤族:优先选择标准版,668km CLTC续航可满足1周通勤需求,实测续航达成率超97%,且支持家用充电桩夜间谷电充电,每公里成本低至0.1元。
长途高频用户:Pro版是首选,830km CLTC续航配合4C超充技术,服务区充电10分钟即可补充400公里续航,彻底消除里程焦虑。
性能与续航兼顾:Max版适合追求驾驶体验的用户,双电机四驱系统带来673马力的澎湃动力,同时800V超充平台实现“充电一杯咖啡,续航增加500公里”。
结论:续航能力跻身第一梯队,技术创新破解行业痛点
小米SU7的续航表现已进入主流纯电轿车第一梯队,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
精准的市场定位:通过三种电池配置覆盖20-30万元价格带,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硬核的技术突破:神行电池、麒麟电池、800V平台等技术的应用,打破了“长续航=高成本”的行业定式。
极端环境的可靠性:冬季续航达成率和充电速度的实测数据,验证了小米在热管理领域的技术积累。
对于多数用户而言,小米SU7的续航能力已足够应对日常使用,而其技术创新更预示着中国电动车在电池和电控领域的深度突破。未来,随着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量产,电动车续航的“天花板”或将被进一步改写。
来源:破壳科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