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惜才,让人带话给白崇禧:他还可以带兵30万,人尽其才嘛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2 16:38 2

摘要:但是,这时候的白崇禧,还是有些心存侥幸,妄图以我党的压力为筹码,向国民党内部各方施压,让他们全部统一到以桂系军阀为中心的领导之下,再与我党和谈,划江而治。

撰文‖六爷

1949年3月,北京,香山。

这一天,毛主席亲切地接见了桂系军阀大佬白崇禧派来的参议刘仲容,与他商讨和谈接洽问题。

但是,这时候的白崇禧,还是有些心存侥幸,妄图以我党的压力为筹码,向国民党内部各方施压,让他们全部统一到以桂系军阀为中心的领导之下,再与我党和谈,划江而治。

刘仲容对毛主席说:“我们希望中共军队不要过长江,可以实行一个划江而治的政治局面。如果过了江,整个摊子全部打乱了,那就不好再继续和谈了。”

毛主席听罢,微微一笑,一眼便看穿了白崇禧心里的小九九,严正地对刘仲容说:“你回去告诉白崇禧,要我们不打过长江,那是不可能的!”

随即,毛主席又缓和了语气,望着刘仲容道:“我知道白先生一向喜欢带兵,可是他的桂系部队只有十几万人,太少了,如果将来我们和谈成功,一起建立国防军,还是可以让白先生带兵嘛!带三十万,五十万人尽其才,这也是对国家的贡献嘛!”

毛主席的话,让刘仲容很受感动,回去后一字不落地向白崇禧进行了转达。

可是,白崇禧却还是迷信自己手中的那点部队和蒋介石对他许诺的口头支票,甚至还幻想美国能够插手,直接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

最终,白崇禧没有听从毛主席的好心建议,继续负隅顽抗,企图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其结果可想而知。

白崇禧,1893年生于广西桂林,兄弟四人,排行老三,他自幼聪慧,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

10岁时,白崇禧父亲去世,母亲又哭瞎了眼睛,家境非常贫寒,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这时,广西陆军小学开始招生,一些有钱有势的高官富贾不愿意孩子去当兵,这无疑是给穷苦人家的孩子敞开了一扇大门。

白崇禧抓住了这次机会,参加了陆军小学的考试。当时,陆军小学在全省一共录取120人,可是报考的人数竟然有2000余人。最终,白崇禧以第6名的成绩顺利录取。

在陆军小学,白崇禧认识了李宗仁黄绍竑。然而,入学不到半年,白崇禧便因病退学。

1914年,白崇禧又考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两年后毕业返回广西,担任了广西陆军第一师营长。

后来,白崇禧和李宗仁、黄绍竑等人率军打垮了旧桂系,建立了新桂系,白崇禧也成为了新桂系军阀的核心人物,素有“小诸葛”之称。

在国民党内部,白崇禧能征善战,足智多谋,算得上是一位少有的名将。

早在北伐战争时期,白崇禧就被擢升为总司令部行营中将参谋长,前往前线指挥作战。

在南昌、九江战役中,白崇禧任追击司令官,大破孙传芳的部队,而他麾下第七军广西部队因奋勇克敌,赢得了“钢军”的美誉。

然而,随着北伐的推进,白崇禧与蒋介石的关系逐渐紧密起来,他开始与李宗仁若即若离,暗中追随蒋介石,参与了一系列反革命活动。

1927年4月,白崇禧响应蒋介石的“清党”政策,查封了总司令部政治部,逮捕了大批的政工人员,又在上海宣布戒严,收缴了工人纠察队的枪械,酿成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大屠杀惨剧。

但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白崇禧又展现出了坚决抵抗外敌的一面,他与李宗仁一起发出了“请缨抗日”通电,展现出了对日作战的决心。

不久,白崇禧又先后被任命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桂林行营主任等要职,参与制定了对日抗战的作战计划,并在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的伟大胜利,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白崇禧却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再次跟随蒋介石,发动了内战。

第二年,白崇禧被蒋介石任命为国防部长,在与我党的东北争夺战中,他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取得了一些胜利,这也慢慢地使他有了一些夜郎自大,志满意得的想法。

但是,国内战局很快扭转,我党发动了规模宏大的辽沈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队逐渐陷入了劣势。

1948年11月,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爆发,白崇禧看准时机,拒绝率军援助淮海战役,并想趁机逼迫蒋介石下野,还想要与我党达成“和谈”,但是毛主席却敏锐地戳穿了他的阴谋。

此后,白崇禧继续率领桂系部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抗,妄图保住桂系的实力和地盘。

1949年,毛主席和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正以磅礴的气势,向着解放全中国的目标大步迈进。

百忙之中,毛主席又想到了白崇禧。他非常欣赏白崇禧,也深知他的军事才能,他多次指示第四野战军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重视白崇禧的桂系部队,如果能争取白崇禧起义,这对加速解放战争胜利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于是,第四野战军通过各种渠道,恩威并济,对白崇禧进行了劝降工作。

这时,白崇禧正在武汉,出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司令长官。

在这之前,白崇禧还是国民党的国防部长,以为蒋介石对他很信任,便兴致勃勃地向他建言,提出 “守江必守淮”的先决条件,要求华中只能有一个“剿总”,总部就设在蚌埠,以华中部队运动于江淮之间,进行攻势防御,而他自己就担任这个“剿总”的司令长官,统一指挥华中地区的全部部队。

但是,蒋介石却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反而决定在徐州又设置了一个“剿总”,由刘峙负责。

蒋介石的做法,让白崇禧深感不满,心里也非常不爽,他认为华中兵力如此分割使用,将来一定是必败无疑。

于是,当蒋介石让他出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司令长官时,他连想都没想,便一口拒绝了。

黄绍竑知道后,气得要吐血,赶紧跑到白崇禧的家里相劝。黄绍竑说:“健生啊!你糊涂啊!你在南京做这个什么破国防部长,不是像笼中鸟一样么?如今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将来时机成熟,你就可以扭转形势,威逼老蒋下台,再让德公(李宗仁)出来收拾局面,我们桂系岂不是大有可为吗?”

白崇禧一听,犹如醍醐灌顶,心窍大开,于是赶紧屁颠屁颠地前往武汉上任,开始精心策划华中防御战线。

果然,在蒋介石“引退”溪口后,李宗仁便以代总统的名义主持了大局。

这时,白崇禧认为时机来临,为了赢得军事上的准备时间,阻止我军渡江,他建议李宗仁与中共之间举行“和平谈判”,以推迟与第四野战军主力决战。

于是,李宗仁和白崇禧便派了刘仲容前往北京,面见毛主席,还提出了一厢情愿的想法。

但是,毛主席的态度却非常坚决,提出了政治解决要过江军事解决也要过江,只是他出于对白崇禧这种人才的爱惜,还是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白崇禧却放弃了这一次机会。他也知道,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已经大势已去,但他仍然不甘心失败,决心拿出全部的看家本领,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决雌雄。他将桂系部队部署在长江防线和湘桂地区,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和复杂的地形,来阻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进攻。

然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却势如破竹,不仅迅速地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解放了南京,接着又解放了武汉,迫使白崇禧不断地南撤,最终他的桂系部队被分割包围,一一予以歼灭。

白崇禧元气大伤,不得不率领残部退往了老家广西。

这时候,毛主席依然没有放弃争取白崇禧起义的努力,他通过各种渠道向白崇禧传达信息,表示如果白崇禧能够归顺,可以既往不咎,并且还可以让他人尽其才,继续指挥军队,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谁知,蒋介石这时也派了陆军副总司令罗奇和前上海市长陈良到海口去见白崇禧,还带来一封亲笔信,要白崇禧到台北共商大计,表示要他去当“行政院长”,并带来一些金砖,说是给他的部队的经费。

在这种情况下,白崇禧犹豫不决,最终还是选择了飞往台湾。他认为,自己与蒋介石虽然有些矛盾,但毕竟多年来一直追随着他,而且台湾是国民党的最后据点,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然而,白崇禧在去了台湾后,不仅没有得到蒋介石的重用,反而受到了蒋介石的猜忌和监视。

1966年12月,白崇禧因心脏冠状动脉梗塞死在了家里的地板上,周身发绿,第二天才被人发现,终年七十三岁。

关于白崇禧的死因,有人传言说是蒋介石下毒,也有人认为他是正常死亡。

特别声明:文章中含有个人观点。图片来自影视剧照和网络,与文章内容无关,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撕文六爷原创,欢迎关注,期待与你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来源:撕文六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