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和美团互相背刺,一场双输的口水战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2 16:41 2

摘要:首先是4月21日早上8点多,京东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条名为《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一封公开信》,在文中,京东暗指美团强迫骑手“二选一”。

周一,两大互联网巨头(京东和美团)的互相口诛笔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口水战

首先是4月21日早上8点多,京东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条名为《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一封公开信》,在文中,京东暗指美团强迫骑手“二选一”。

同时,京东还罗列了一些其他“罪状”。比如,不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用算法压榨骑手、不顾骑手安全、压榨餐饮企业、不顾食品安全。

(对于京东控诉美团的“罪状”其他几条估计都不难理解,读者可能不太理解的是幽灵外卖这条。所谓的幽灵外卖是指,没有真正营业地点,只在网上挂了外卖服务的商家。这类商家一般没有实体店面只有一间厨房或工作室,不接待到店订单,只提供外卖服务。相对而言,幽灵外卖成本更低,但由于生产环境较为恶劣,往往存在卫生问题。)

对此,美团也在当天晚间7点多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给以回击。

美团反驳称,没有强迫骑手“二选一”,但对于京东罗列的其他“罪状”没有进行反驳。(京东没有提供受影响员工的具体例子,也没有任何骑手公开表示自己被美团开除。有同时使用京东和美团平台的骑手称,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并表示他们的订单量也没有受到影响)

相对的,美团也曝光了一些京东的“罪状”。美团暗示,京东超时罚款太高、强迫商家补贴、对商家打款周期较长。

截至目前,双方对该事件均没有进一步更新。

都是输家

作为吃瓜群众而言,发生这种事正好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对两家当事企业而言,这样的互相背刺对大家都没好处。

明眼人都看得出,京东指控美团的“罪状”和美团指控京东的“罪状”基本上都是事实。正如有句话说得那样,“你的同行可能比你更了解你。”作为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彼此之间肯定都是知根知底。

有些事,关起门来自己吵吵可以,但公开互掐就不行。公开场合不互相揭短往往是都是各行各业的潜规则。因为同行之间这样把问题公开化是最为致命的,最后只会导致大家都难做。

因此,这次两大巨头的口水战其实对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恶劣影响。可以说,双方都是输家,区别可能在于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谁的口碑更差一点。

可能双方也是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该事件似乎没有继续发酵的迹象,双方都止步于此。

本质是争抢市场

如今京东和美团的这一幕,实际上与2023年比亚迪和长城汽车那时候的事是一样的。同行互相背刺的目的都是为了抢夺市场。

京东于今年2月推出了一项外卖服务,并且向餐厅提供“全年零佣金”的承诺,这标志着京东正式进军中国竞争激烈的外卖领域,并威胁到那些依靠规模效应在这个低利润行业取得成功的领先企业的市场份额。

根据此前交银国际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美团外卖市场份额占比为65%,饿了么占比为33%,其他平台合计占有率仅为2%。京东想要入局,最大的障碍就是行业老大美团。

今年3月底,美团的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美团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走高,其中营收同比增长22%至337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58.4%至358亿元。同时,2024年美团年交易用户数突破7.7亿、年活跃商户数增至1450万,均创新高。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外卖行业在当今这样的大环境中,属于少数几个还算不错的行业。

京东自去年试运行并于2月11日上线以来,京东表示,3月份其全职骑手人数已达1万名,日订单量已超过100万单,覆盖142个城市。京东还承诺,如果餐厅在5月1日之前加入该平台,今年将免收佣金。并且,京东还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增加10万名全职配送员,是原定目标的两倍。

京东在早些时候发布的微信声明中表示,4月15日京东的日订单量达到500万单,但根据野村证券的估计,仍远低于美团的5700万单。

京东在早些时候发布的微信声明中表示,4月15日京东的日订单量达到500万单,但根据国际著名投资野村证券的估计,仍远低于美团的5700万单。

上周,美团推出了全新的“闪购”功能,承诺将食品、化妆品、玩具、电子产品等各类商品在30分钟内直接送到买家家中,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服务。该行为被视为是对京东的“秒送”业务的回应。

所以,这起事件说穿了就是行业新晋者对于当前行业巨头的挑战。只不过,挑战的方式有些不雅……

来源:财经姝婷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