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相:这种说法大错特错,千万不要相信。有大量证据表明,母乳是新生儿最完美的食物,除了能提供水分和热量,还含生物活性成分、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促进婴儿生长发育、预防疾病,降低未来肥胖和糖尿病风险。配方奶粉虽然比不上母乳,但经科学调配,尽可能模拟母乳成分,也可满足婴
1.用米汤代替母乳和配方奶粉,也能让婴儿健康成长?
流言:米汤营养丰富,能够代替母乳和配方奶粉让婴儿健康成长。
真相:这种说法大错特错,千万不要相信。有大量证据表明,母乳是新生儿最完美的食物,除了能提供水分和热量,还含生物活性成分、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促进婴儿生长发育、预防疾病,降低未来肥胖和糖尿病风险。配方奶粉虽然比不上母乳,但经科学调配,尽可能模拟母乳成分,也可满足婴儿成长的营养需求。但米汤以淀粉为主,缺乏必需脂肪、乳糖及优质蛋白,长期将其作为主要食物,容易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目前宣扬“米汤可以代替母乳和配方奶粉”的博主已因发布健康谣言被平台禁言,不足为信。
来源:科学辟谣
2.肥胖人群才会得脂肪肝?
流言:胖人血脂高,更容易患脂肪肝,而瘦人无须担心。
真相:这种说法过于片面。脂肪肝的本质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虽然肥胖确实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原因。很多体重正常,甚至偏瘦的人也可能患上脂肪肝,这类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瘦子脂肪肝”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甚至有研究发现,消瘦的脂肪肝患者其总体死亡率高于超重、肥胖的脂肪肝患者。换句话说,脂肪肝并不是胖子专属,瘦子也会出现脂肪肝,虽然瘦子患病可能性比胖子低,但严重性可能高于胖子。因此,瘦子得脂肪肝,更需要格外重视。
来源:科学辟谣
3.“零添加”的食品更健康?
流言: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伤害,只有“零添加”的食品才健康。
真相:这种说法过于绝对。“零添加”通常指不额外添加防腐剂、色素、香精等食品添加剂,听起来好像“天然”,但这并不等于更营养或更安全。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均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在合理范围内使用不仅没有健康隐患,还能延长保质期、改善口感或提升外观。反而有些刻意追求“零添加”的食品,很可能为了延长保质期而加入大量糖、盐,在营养上并不占优势。此外,“零添加”标签也容易被当作营销噱头,误导消费者忽视配料表中其他对健康不利的成分。
2025年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来源:科学辟谣
4.得过敏性鼻炎是因为免疫力低下?
流言:身体免疫力低下,接触过敏原才会过敏,演变为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
真相: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是:免疫系统误将普遍无害的物质,比如尘螨、花粉、动物毛屑、金属材质(镍)等,识别成了威胁,过量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导致鼻黏膜屏障受损,从而出现阵发性喷嚏、鼻痒、清水样涕等典型症状。这样的“免疫过激反应”显然与“免疫力低下”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5.带蒸汽眼罩睡觉能护眼?
流言:有商家宣称“戴蒸汽眼罩睡觉可护眼、助眠”,部分产品标注“x小时持续发热”,暗示整夜使用无害。
真相:千万不要这么做。蒸汽眼罩通过自发热控温技术,释放温热蒸汽,温和作用于眼部。但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不护眼,反而可能“毁眼”。比如使用时间过长就很可能导致低温烫伤。目前,市面上不少蒸汽眼罩的实际温度都可达50℃~60℃,且发热时长超过1小时。这相当于“温水煮眼球”。如果在睡眠中使用,人的痛觉感知下降,很可能烫伤了都不知道。再比如眼周有伤口、炎症或化妆时使用,可能诱发结膜炎甚至角膜溃疡,部分敏感体质人群还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总之,护眼应遵循科学指导,避免盲目轻信商业宣传。
来源:腾讯较真
6.能憋住尿,说明肾功能好?
流言:憋不住尿说明肾脏功能下降,需要看大夫。
真相:这种说法毫无道理。肾脏的主要职责是过滤血液、生成尿液,而憋尿能力的强弱主要与膀胱的储尿功能和盆底肌的控制能力有关。也就是说,能憋住尿不能反映肾脏的健康状况。另外,不建议频繁憋尿,该行为可能导致膀胱收缩功能减退,严重还可能引发尿路感染,甚至带来肾功能损害。判断肾功能是否正常,需要依靠医学检测,比如尿检和肾小球滤过率等。总之,能不能憋尿不是评估肾功能的标准,养成规律排尿的习惯才更有助于泌尿系统的健康。
来源:科学辟谣
关于科学领域流言榜
由中国科协发布,每月组织专家召开榜单评审会,综合时效性、危害性等标准,甄选出热点流言进行特别解读,并全网推送。
联合发榜:科学辟谣平台、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支持平台:微博辟谣、头条辟谣、腾讯较真、网易健康、头条健康、百度知道、抖音
科学辟谣:由中国科协、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主办,中央网信办指导,全国学会、权威媒体、社会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旨在切实提高辟谣信息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让谣言止于智者,让科学跑赢谣言。
评审专家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来源:科学辟谣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