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核:一场贯穿尹锡悦政治生命的豪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2 17:01 2

摘要:而且,在整个过程中,美国政府始终没有对事件给出明确定性,努力淡化事件的严重性,似乎是希望保住尹锡悦,但是我们又似乎能找到相反的证据。例如,尹锡悦在戒严失败后一直居住在总统府,以强硬的态度对抗相关部门的拘捕;而在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韩国后不久,尹锡悦的境况不仅

在世界秩序日益动荡的大背景下,尹锡悦的下台不仅是韩国政坛斗争的结果,也意味着韩国“一边倒亲美”政治路线的彻底失败。

也正因为这是涉及到政治路线的斗争,尽管整场政变在各个视角的直播镜头下显示得清清楚楚,但是对尹锡悦的审判过程并不是十分顺利。

从尹锡悦戒严失败到法院正式宣判,整个过程历时5个月,横跨两届美国政府才终于落下帷幕。

期间还发生了种种“意外”事件,意图拖延判决或者影响审判结果,例如尹锡悦的支持者组织街头游行,以及代理总统拒绝任命法官等等。

而且,在整个过程中,美国政府始终没有对事件给出明确定性,努力淡化事件的严重性,似乎是希望保住尹锡悦,但是我们又似乎能找到相反的证据。例如,尹锡悦在戒严失败后一直居住在总统府,以强硬的态度对抗相关部门的拘捕;而在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韩国后不久,尹锡悦的境况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还在10天后就被迅速逮捕。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些事情,似乎与政变没有直接关系,例如美国能源部在3月15日确认,首次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及其他指定国家名单”,且没有给出明确的理由。在如此敏感的时刻,美韩之间冒出这样的消息显得非常突兀。

消息爆出后半个月,韩国宪法法院即宣布总统弹劾案成立,尹锡悦立即解职,为其代表的“一边倒亲美路线”划上了句号。

虽然这场政治斗争至此已经告一段落,但是整个过程出现的许多奇怪现象依然令人费解。

美国对待尹锡悦事件究竟是什么态度?美国此前为了建立“美日韩”三方同盟费尽心力,为什么似乎如此轻易地就抛弃了立下汗马功劳的尹锡悦?为什么韩国会在此时突然被美国列入一个包括了伊朗和朝鲜的“敏感国家”名单?

当我们将关注焦点从韩国政坛内斗转向韩美关系时,一场隐藏在尹锡悦下台背后的韩美博弈才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第一章 拥核

2025年3月10日,就在韩国人正在为尹锡悦的政治生命以及国家未来的道路争论不休时,韩国重量级报刊《韩民族日报》发出了一则堪称爆炸性的新闻。

报道称,拥有与核电研发和核武器计划相关职责的美国能源部 (DOE) 已将韩国归类为“敏感国家”,并据此制定了监管措施。

这意味着韩国与美国在核能、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尖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将会受到严格限制。1981年,全斗焕刚刚上台时,美国就曾因为担心韩国的核计划,将其指定为敏感国家。

时隔44年再次加入名单,美国政府并没有给出这样做的原因,但是通常来说,这意味着美国发现相关国家在“国家安全、核不扩散、地区不稳定”等方面出现了值得关注的风险。

在尹锡悦弹劾案即将迎来结局的敏感时刻,为何美国政府会突然放出这一消息?而且,几天后,美国方面确认,这一决定实际上是今年1月份由拜登政府在下台之前就做出的,只是一直没有透露给媒体。

但是,如果是担心影响韩美关系,为何不继续隐瞒下去,而是在此时放出来?这不禁让人联想,它与尹锡悦弹劾案是否有某种隐秘的关系?

尹锡悦可以说是韩国近些年最亲美亲日的总统。他上台以来放弃了韩国左右派同时坚持了许久的“模糊策略”,一边倒地迎合拜登政府的要求,并率先向日本妥协,在促成“美日韩三方峰会”方面可谓功勋卓著。

不过,付出越大,渴望得到的回报也越大。尹锡悦在任期间同样也是韩国最近几年对自主拥核呼声最高的时期。

2023年1月12日,时任总统尹锡悦公开宣布,如果朝鲜威胁增加,韩国可能会自主发展核武器,或要求美国重新在韩国部署核武器,而且表示以韩国的技术能力,研制核武器没有障碍,只需要得到美国的许可。

历史上,韩国主张自主拥核的声音不断,但是,在冷战结束三十年后,像尹锡悦这样将自主拥核的想法向公众宣布的在任总统在韩国也属于首次。

核武器是能够改变一个地区力量平衡和权力格局的重要筹码,虽然尹锡悦是拜登构建美日韩三角战略的关键棋子,但是这也不意味着拜登政府会在核武器问题上让步。

作为回应,2023年4月26日,美国和韩国签署了《华盛顿宣言》,美国同意定期向韩国部署核潜艇,并让首尔参与其核规划行动,首次将美国对韩国的核保护伞文件化。此后,尹锡悦政府不再公开提拥核一事。

两个多月后,作为兑现协议的一部分,美国俄亥俄级核潜艇肯塔基号在韩国釜山海军基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停靠。

但是,尹锡悦政府并没有放弃拥核的目标。由于独特的历史遗留原因,韩国民间要求自主拥核的呼声向来很高。拥核也一直是韩国右翼政客用来提升支持率的有效手段。

此后,尹锡悦所属的国民力量党的多名政治高层又多次表达了韩国自主拥核的意愿,包括国会副议长郑镇硕、国民力量党前主席金起炫、首尔市长吴世勋等重量级人物。

可以说,如果尹锡悦政府能够让韩国自主拥核,不仅能立刻挽救其糟糕的民调,还能让其成为右翼政治力量的绝对核心。

合理推测,尹锡悦用来说服内部放弃“模糊政策”,采取“一边倒亲美”路线的理由之一,很可能就是希望以此为交换,让美国默许韩国拥核。

因此,尹锡悦上任后积极地配合拜登政府的各种战略,包括对日无底线妥协,促成美日韩峰会,主动制裁俄罗斯,向乌克兰输送弹药等等。

2023年1月的那次拥核演讲,则是尹锡悦政府第一次尝试向拜登政府提出自己希望得到的回报。

这次失败给了尹锡悦政府极大的打击,使其通过“一边倒亲美”换取美国更大支持的政治愿景变得非常黯淡,越来越难以用来团结保守派势力。

同时,尹锡悦的民调日渐低迷,李在明领导的反对党又掌控了议会,对其政策处处掣肘。照此下去,尹锡悦政府不仅会一事无成,并且他为了讨好美国和日本交出的政治筹码将会成为洗不掉的历史污点,很可能会在下台后面临清算。

于是,铤而走险的氛围越来越充斥着首尔的总统府。

第二章 政变

2024年12月3日深夜,世界上第一场全球直播的军事戒严行动仅持续了3个小时便宣告结束。尹锡悦幼稚的冒险行动成功将自己逼上了绝路。

不过,尹锡悦是韩国“一边倒亲美路线”的代表,他仍然寄希望于太平洋对岸的美国愿意为了保住这一路线出手相助。

此时的拜登政府已经自顾不暇,早在一个月前就输掉了美国大选,沦为了看守政府。按照惯例,这时的美国政府已经不能做出重大的决策,只能静待跟特朗普政府交接。但是,民主党仍然希望保留自己的外交遗产,维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美日韩三方同盟。

12月11日,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杰克·里德(Jack Reed)在采访中表示,尹锡悦的外交政策加强了韩国对抗太平洋地区威胁的能力,韩、日、菲、澳之间的合作必须保持下去。

美国政府的表态给了尹锡悦希望,此后他一直坚守在总统府邸,对抗调查和拘捕。

2025年1月3日,在首次抓捕行动中,大量尹锡悦的支持者聚集在总统府外。他们手举美国国旗,以肉身阻拦执法人员。经过长时间的对峙后,第一次抓捕行动宣告失败。

不过,这种行为只能起到拖延时间的作用。想要帮助尹锡悦逆势翻盘,美国就必须证明“一边倒亲美”路线将使韩国获得巨大的利益,足以让保守派政客不惜一切保住尹锡悦。符合这一标准的筹码很少,允许韩国拥核便是其中之一。

1月4日到11日,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开始了离任前的最后一轮出访。他将韩国放在了这轮出访的首位。

然而,他带来的并不是让尹锡悦扭转乾坤的消息,反而是加速毁灭的催命符。

美国不仅没有同意韩国拥核,还充分意识到了韩国保守派政客对核武器的执念。于是,为了敲打韩国,拜登政府利用下台前的最后时间将韩国列入了“敏感名单”,断绝了尹锡悦用拥核的外交成果延续政治生命的希望。

不过,这显然会让人们对美韩关系产生怀疑并与尹锡悦政变事件联系起来,因此美韩双方都默契地选择没有向媒体公布这一消息。

在此期间,美国方面还发生了一个插曲。

根据美国能源部监察长办公室向国会提交的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半年度报告,一名在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工作的员工在登上前往韩国的飞机时被抓获,检察人员在他的身上找到了核反应堆设计软件,以及和某国政府之间的电子邮件和聊天记录。

报告中没有给出这起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等细节,它既可能是促使拜登政府加速抛弃尹锡悦的原因,也可能是用来掩盖与韩国的争议而准备的借口。

就在布林肯完成对韩国的访问后不久,1月15日,韩国公调处联合警方对尹锡悦成功实施了抓捕。不过,尹锡悦似乎对此早有预料。在被捕不久后,他就公布了一段提前录制的视频,称自己是为了防止流血事件而主动接受调查。

但是,此时的尹锡悦并没有完全放弃,因为5天后,美国的第47任总统将接管白宫。他仍然有机会再赌一把。

而特朗普上任之后,急于从欧洲防务中脱身,不断对乌克兰施压,对美国的传统盟友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许多国家开始寻找新的核保护,甚至考虑自主拥核。

3月7日,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Donald Tusk)在议会上表示,波兰必须追求最先进的军事能力,包括核武器和现代非常规武器。

3月9日,德国候任总理默茨在接受德国广播电视台(Deutschlandfunk)的采访时表示,他将与英法这两个拥核国家进行讨论,以实现核武器共享。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加剧了盟友的安全焦虑。美国重量级的国际关系刊物《外交政策》认为特朗普在第二任期的前三个月制造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全球最快、最危险的核扩散风险。

这些变化也大大提升了拥核议题在韩国政坛中的分量。并且,特朗普核心团队中的一位重量级人物,也让韩国的拥核派重新看到了希望。

第三章 绝望

1986年,在日本经济辉煌年代的末尾,一个叫做埃尔布里奇·科尔比(Elbridge Colby)的7岁美国男孩跟随父亲来到了东京,在这里度过了小学时光。

或许是由于这段经历,科尔比在成为一名国家安全政策研究者后,在东亚问题上的主张跟传统的美国外交政策有所不同。

在传统的美国对外政策框架中,美国对日本和韩国的态度是利用并控制,即一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扶持,为自己所用;另一方面也要控制它们的实力,不让其脱离美国的控制。

科尔比则认为现在已经到了放开束缚的时候,以集中力量对付美国最大的战略挑战。

在日本方面,科尔比主张应该积极推动日本增加军费开支,以提高至GDP的3%为目标;在韩国方面,他的观点则更加激进,认为应该让韩国在自身防务中承担“压倒性的责任”,支持将战时指挥权移交给韩国,同时对韩国获得核武器持开放态度。

2017年,科尔比受到了特朗普的赏识,在其第一任期内获得了国防部助理部长的职位,是特朗普第一任期国防政策的主要推手和起草人之一。

2024年总统竞选期间,科尔比再次成为特朗普的支持者,甚至一度被认为是特朗普国家安全顾问的有力竞争者。

特朗普在赢得第二任期总统选举后,提名科尔比担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五角大楼的三号人物。这给了尹锡悦以及韩国内部的拥核派新的希望。

2025年2月26日,韩国外长赵兑烈对媒体表示,开发核武器以对抗朝鲜并不是“不可能的”,显示出其对特朗普政府能够允许韩国拥核的某种期待。

然而,这一次事情非但没有按照他们预想的那样发展,美国将韩国列入“敏感名单”一事还被曝光给了媒体。

3月15日,美国能源部发言人确认,美国已经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和其他指定国家名单”,并于4月15日生效。这意味着韩国与美国在核能领域的合作将会受到严格限制。而且,美方还披露这一决定是今年一月份由拜登政府在离任前就做出的。

这一消息的曝光意味着特朗普延续了拜登政府的决策,并批准其按照原计划生效。

而美国政府以这种类似制裁的方式进行回应更像是一种警告,展示了特朗普对韩国的拥核意图依然持强硬拒绝的态度。

当然,明面上,这只是美国对爱达荷国家实验室核反应堆设计软件泄露事件做出的一次反应。

韩国外长赵兑烈也向媒体解释,韩国被列入“敏感名单”是与此事有关。但是,按照美方的报告,这起事件大约是在一年前发生的。如果此事真的影响重大,赵兑烈不会在半个月之前还对“拥核”表现出信心。

无论真实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消息断绝了韩国得到特朗普政府许可“拥核”的可能性,也成为了压死尹锡悦的最后一根稻草。韩国的保守派政治力量失去了动用政治资源挽救尹锡悦的动机。

4月4日,韩国宪法法院宣布,8名大法官一致同意通过总统弹劾案,尹锡悦被立即解除总统职务。这意味着尹锡悦及其代表的“一边倒亲美”政治路线终于正式落幕。

但是,拥核议题并没有就此结束。不可忽视的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屡屡打破常规,不在乎会引起何种风险。很难保证特朗普将来不会以允许拥核为筹码,与一些国家进行利益交换,尤其是在他感到对局势失去掌控,并急于获得短期胜利的绝望时刻。

在世界秩序日益动荡的今天,大国的领导者任何一个不负责任的决策,都有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但无奈的是,这便是美国如今的现实。

2025年4月8日,科尔比的国防部副部长提名通过了美国参议院的审核。这位年轻的决策者将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掀起何种风浪,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来源:财经大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