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吃着中国的,却想抱美国的大腿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2 17:32 2

摘要:内蒙古,位于我国北方的国境线边,想必有许多人在初次认识这个名字时,会下意识联想到这个“内”的前缀——明明在历史中,一直都是以蒙古来称呼,为何在近代划分行政区域和国界时,未出现这个情况呢?这则涉及到一场从清朝埋下伏笔的离心……

内蒙古,位于我国北方的国境线边,想必有许多人在初次认识这个名字时,会下意识联想到这个“内”的前缀——明明在历史中,一直都是以蒙古来称呼,为何在近代划分行政区域和国界时,未出现这个情况呢?这则涉及到一场从清朝埋下伏笔的离心……

蒙古虽然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但因为其不容小觑的骑兵势力与草原的势力范围,所以并没有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缺席。

无论是唐朝时东突厥被羁縻州府管理;还是辽宋金时期的契丹辽国对蒙古高原的治理;再到元朝时期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建立我国历史上首次草原民族的大统一王朝;到明朝及往后与中原互市的联系。

可以说,在清朝之前,蒙古与中原王朝有着战争、和亲、互市和宗教传播等等多层次、多维度的互动,关系紧密也复杂。

时间来到清朝时期,在雍正五年,中俄签订《恰克图界约》,肯定了蒙古属于清朝管辖的同时,也让沙俄取得在边界地区的贸易特权——这让沙俄展开了对蒙古各部的交流与渗透,这让蒙古的王公喇嘛中出现了亲俄势力的萌芽。

而蒙古与清朝的嫌隙在光绪年间开始出现,当时清政府为了挽救边疆危机,开始在外蒙古推行新政:可一项项盲目开展的新政在一方面没有充分考虑蒙古族的民族习惯,在另一方面损害了部分们古人民的权益,这引起蒙古王公贵族的反抗,而与外部势力有来往的人就考虑起了引入外国来反抗清廷的可能。

在蒙古国的独立中,有几个值得介绍的关键人物,哲布尊丹八世就是其中之一。他作为从青年时期就拥有较高政治宗教威望的外蒙古藏传佛教活佛第八世,在外蒙古与清廷的关系上却并没有做到从一而终。

作为先后主动派使臣向俄国沙皇寻求支持,不顾蒙古王公反对。宣布自身和蒙古独立的关键人物,他其后包括允许沙俄在蒙古驻军移民的一系列行为,无疑是让蒙古朝着沙俄方向被撕开了一道大口子,为外蒙古的分裂和独立埋下了一颗威力十足的“地雷”。

不过,蒙古国的独立并非从晚清时期连贯延续至今,中间也曾经历过数次不同的和谈与被收复。例如在北洋政府时期,俄国就曾在《中俄声明文件》中承认中国在外蒙的宗主权,但主权依然至于尴尬的位置,并未收回。

转机出现在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后,当时的沙皇政府被推翻,之前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也随之被取消——但这并不代表苏维埃政府对外蒙古没有其他想法,其在暗地里一直支持外蒙古继续独立,显然是不希望我国收复整个蒙古地区。

同年11月,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徐树铮也不负众望地收复外蒙的180万平方公里领土。然而,由于1920年国内爆发直系军阀与皖系军阀的冲突,徐树铮不得不被召回国内,这让民国对外蒙的控制力在达到顶峰后再度陷入低谷。

就这样,在四年后的11月26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在苏俄的助推下成立,宣布从中国独立。在一年后的《雅尔塔协定》签署时,美国为了苏联出兵打击日本关东军的条件,在协定中将外蒙古的主权就此让渡,协定中就有了“外蒙古现状必须予以维持”这条。

诚然国际上对外蒙古的主权是一副“早有定论”的态度,但这并不代表我国不能采取行动争取合法权益。

国民政府就曾经派出行政院长宋子文为首的代表团,试图与苏俄就蒙古问题进行谈判,但可惜的是,斯大林对此的态度十分强硬,就连蒋介石提出让中国仅仅恢复对外蒙古的宗主权这一退让条件,苏俄都不肯让步。

无奈之下,1945年8月14日,民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同意外蒙古的独立。

时间前进到新中国成立时,蒙古与中国也曾有过亲密合作的时期。1949年10月16日,蒙古作为首批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在新中国尚处于被封锁与孤立的时期,中蒙保持了一定的政治联系和经济合作,后者随着两国的发展不断深化,直到今日,两国仍然保持着友好往来的关系。

不过,俗话说得好,“牙齿也有碰到舌头”的时候,即便两国有着友好往来,并不代表两国在一切问题上都达成了高度一致,这是客观因素不同带来的矛盾。

在中蒙关系上,就体现在边境划分问题中,在1954年开始的长达八年的中蒙边境谈判中,蒙古曾经以缺少牧场为由,要求向我国内部推进边界线,这自然引起在近代史中签订太多不平等条约的我国的警觉和反对,我国并不愿意承认这条要求。

在经历中方对边境的实地考察和史料证据的加持下,中蒙的《边界条约》在1962年正式签订。值得高兴的是,我国收回了大部分争议领土,不过贝尔湖因为地理因素难以直接划分,最终以水域界定。

在中蒙外交关系建立的同时,蒙古也存在一个令人无法忽略的倾向,那就是向美国的靠拢。自从1987年与美国建立起外交关系,美国公开发表关于承认美国是蒙古“第三邻国”的话语,还表示两国要深化合作。

两国在千禧年后展开的一系列军事上的合作也证实了这点,蒙古国宣布对美国军队开放领空就是一个重要信号——蒙古国士兵甚至还转过美国在伊拉克地区挑起的战争。

对于这点,我国也知晓。在整体态度上,我国是坚持自身外交原则,同时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为主要考量,所以呈现出理性和克制的风范。

在面对例如蒙古将开采的稀土资源低价倾销给美国的信号时,我国亦有果断的一面,那就是撤出相关订单,并没有因为维护地区稳定就牺牲自身利益。

可以说,我国希望蒙古国可以在外交事务上保持中立,这不止是考虑到我国的地区安全,更是对蒙古国地缘政治的忠告。

我国也会继续在合适的外交渠道中展现出对蒙古国的关切,希望两国可以通过沟通达成长远的良好合作关系,也希望蒙古国不为美国的短期利益所迷惑,而在可能的未来影响相关政治形势。

黄佟拉嘎.冷战后蒙古国对外经济政策沿革及中蒙合作研究[D].辽宁大学,2021.DOI:10.27209/d.cnki.glniu.2021.001758.

胡文涛,陈佳怡.冷战后美国对蒙古国的“民主援助”:战略动因与实施路径[J].学术研究,2023,(02):58-62+72.

郑青亭.中国发展让蒙古国直接受益中国越强大我们就越强大[N].21世纪经济报道,2024-09-25(005).DOI:10.28723/n.cnki.nsjbd.2024.003789.

来源:枕梦子一点号

相关推荐